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

2020-11-16 06:08马宁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电力调控智能电网一体化

马宁

摘要:现阶段,我国电网正处于扩建阶段,在其扩建的过程中,电网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使其工作难度有所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及工作者的调控水平都达不到扩建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电力调控的一体化,这样电网就会减少对人员的依赖,同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也会提高。在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是重点项目,必须受到重视。电力调控一体化应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调控电力控制系统,实现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智能电网下电力调控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旨在为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分析

1导言

我国配电网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将其进行创新、完善,导致原有的电网结构进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有的工作难度,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其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这样就会减少电网对工作人员的依赖,将电网的调控工作质量也效率得以提升。

2电力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一是将样本提供给区域发展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制定是结合设计的年指标水平,并且一系列的标准跟我国所要求的电网指标都符合,这有助于以后发展智能电网。二是安全性系数高。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设计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可以安全地传输数据,可以使配电、集控、调度、计量的一体化实现,从而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3现阶段我国电力调控现状

3.1电网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都使得配电网必须要发生改变,现阶段,我国的配电网已经逐渐的由架空线改变为电缆,可以说,全国的配电线路很大一部分已经实现了电缆化。现如今,我国配电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混用单条输电线路。我国不仅有一个部门来管理电缆,众多的管理部门难以协调沟通,使其管理效率与质量大受影响,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过于单一,需要有关部门加以改进。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需要革新管理模式,应用现代化的电力调控手段,将所有的配网资源都能够集中起来,进行整合,实现配网资源的集约化管理。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没有必要改进,因为各负其职,责任落实也相对明确,但是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从深处着眼,相关人员发现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方式,劣势突出,尤其是在数据管理方面,数据丢失现象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工作。

3.2电力调控工作人员没有得到正确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一部分电站管理部门缺少优秀的工作人员,致使大量的电网设备都没有人来操作。工作人员的数量首先就没有达到要求,更何况是质量。另外,电网中某些设备操作难度比较大,任务量也非常多,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已经难以完成任务,更何况有些管理部门对人员分布存在很大的问题,操作人员的分工不合理,这使得工作效率与质量更加的低下。电力调控工作人员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管理运用,所以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而且由于操作比较复杂,很多工作人员由于水平不高,彼此配合不足,所以我国的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迟迟没有得到实现。

3.3盲目调控十分常见

因为调控人员管理模式不当,再者因为受到分散式管理的影响,这使得我国电力调控一体化一直都没有实现,而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调控人员盲目调控的现象十分常见。目前,我国还有一些电力部门所应该的调控方式依然十分传统,这在智能化时代,无论是调控质量与效率都难以达到要求。配网架空线管理时,有些调控人员对其开关进行不正当的变更,如果发生了意外情况,几乎无法控制。再加之,配网运行部门通常都是将一张电网以及单馈路图,作为配网调控数据信息上报到上级部门,只有一小部分电力部门上报的是区域性电网图。这样就导致调控人员对调控设备没有清楚的认知,因此经常出现盲目调控的现象。

4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优化措施

4.1实现电网管理方式的优化

配网调控一体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管理方式的一致性”。“管理方式的一致性”是重点强调的首要问题,而且从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就要作为总体目标和整体管理要求。首先,应通过建立科学的参数指标来制定一体化规则框架,使各个系统良性互通,有效操作,达到信息时时传输和有效交换;其次,注意人与设备、人与装置等的有效统一,实施绿色电力,根据绿色电力相关要求,确保电网稳定运营,促进配网调控一体化。输电电缆与变电装置的管理要更加严格,避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应保障主网线装置的安全性,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最后,应基于对电力控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目标,对相关人员进行电力一体化业务培训,建立电力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实践业务技能不达标的电力人员自动退出。

4.2应用GIS和SCADD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为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应建立依托GIS技术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GIS平台可直观地创建“电子地图”,对现场事故进行直观再现,从而一体化地调度配网并进行远程监控配电。这种模式的原理是基于自动化配网的数据管理和实施监控来自动接入有效信息,对设计的地理位置时时再现,分类、分层地管理配网装置,从而实施有效和直观的管理,避免了工作人员盲目配调。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另一目的是升级SCADA系统智能指数,远程监控配网线路。SCADA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应用中分为在线分析与远程监控操作两项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数据的在线分析,然后得到实时性的配网信息。这些实时性的配网信息会在SCADA系统的帮助下至关反映二维图像,以利于工作人员直观查看。

5解决电力调控一体化问题的对策

5.1完善电网管理模式

优化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基于GIS基础来进行管理模式的升级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作为对旧有管理模式的创新,GIS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配网自动化,使监控与调度有机互联。此外,应提升电力控制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有效发挥。

5.2强化工作人员调度

在这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与合理分配。避免工作人员“扎堆”,实现有效分流。也就是说,可以对那些电力运行工作强度较大,负担重部门应配备较多人员,反之适当减少人员配备;其次,应提高相关人员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对于新技术、新装置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提升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作能力。

6結论

综上所述,可知智能电网实现电力调控一体化是必然的选择,这既是我国电网扩建的要求,也是广大用电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为了保证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可以在某一地区进行试点应用,待其所有的标准都达到了国家要求之后,再全面推广,这对我国智能电网的顺利实现也有积极的作用。创建以及健全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确保电网稳定和安全地运行,倘若出现故障,那么也能够实时地管理与维修。为此,在将来的工作当中,相关企业务必注重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分析,从而有效地解决配网调度以及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终促进我国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发展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渝凯.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12):155.

[2]阮力.关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137.

[3]康铠,孙伟,尚杰.探讨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J].通讯世界,2016(23):133.

[4]刘钦.解析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1):99+101.

[5]宋雪芹,赵亚萍.关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179.

[6]龚祥.刍议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作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6):62-63.

猜你喜欢
电力调控智能电网一体化
加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方案分析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智能电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探析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要性与优化管理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优化的必要性与改进措施
探讨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