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以及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0-11-16 06:55郝亚男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20年2期

摘 要:中国凭借着强大的生产力以及生产产品的多样性成为全球供应链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对全球供应链的一次压力测试,将原有供应链企业内部问题放大,对供应链的稳定程度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公共危机事件;数字化供应链

当前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供应链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享受全球化供应链带来巨大机遇与利益的同时,当遇到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便暴露了出来,某一环节的中断就会导致整条供应链断裂且瘫痪。

一、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链制造成本不断上升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工人也要享受和分享发展红利,工资的上涨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且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青年劳动力已经供不应求。因此,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低的优势已经慢慢消失了。另一方面,随着房价的上升,带来的结果就是出现“超级地租”的问题。而房地产价格上升,即会带来工人房租、厂房房租、生活服务门店店铺租金的全面上涨,从而带来生活成本与制造业成本的全面上升,导致制造业综合成本不断升高,外资投资制造业企业只能搬迁,转移到拥有更廉价劳动力以及其他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市场。

(二)制造业科学水平较低

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走低端路线,首先制造业人才综合能力水平较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业企业需要具有高端技术能力的人才,大多制造业员工只具备一些基础的设备调试的专业知识;其次人才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有限。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资手中,批量生产基础零件设施的制造企业只获得利润的一小部分,一旦外资不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就要停产。核心技术依赖性大,自主创新研发意识薄弱,导致我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低端领域。

二、 突发公共危机下我国制造业供应链面臨的挑战

在供应链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以及推动下,中国凭借着强大的生产力以及生产产品的多样性成为全球供应链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制造业企业仍面临着自主创新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耗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而公共危机事件的突然爆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对供应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将制造业与供应链原有的矛盾与问题暴露了出来,是制造业供应链面临一次系统性的压力测试。为了维持供应的稳定性,供应链行业人员不得不去思考增强其韧性和抗压性的解决方法。

(一)国内供需冲击

第一,对供给这一层面来说,首先,受公共危机事件影响,全国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制造企业生产制造工人和各类相关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正常按规定时间有序返岗,频繁的技术交流、商务洽谈活动、工厂生产活动,可能给公共危机事件带来负面影响;其次,不仅仅人口流动受到限制,交通物流也受到控制,物流的中断就直接从源头上影响了供应链的有序进行: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产成品的流通效率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制造业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以及订单的及时交付问题;最后,要保证制造业供应链的协调稳步运行,必须特别注重上下游合作企业的协同关系,又因为各地应对公共危机的形势和进展不同,加上全国各地复工时间不断推迟,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产进度以及产品调配存在严重差异化,还会影响信息共享的质量。不同企业之间应对危机的能力存在差异,这就会使得该制造业的整条产业链受到冲击,降低其竞争优势。

第二,对需求层面来说,公共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进口、出口三个方面。制造业是吸收大量劳动力的重要行业,也是提高国内就业率的重要行业。当面临突发公共危机时,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延迟,企业资金链岌岌可危,员工工资减少,影响居民家庭收入,相应的需求也会减少。同时传统销售门店的关闭以及电商销售方式物流受阻,也会抑制居民的消费。

(二)国外投资企业为避免风险要求撤资

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几乎囊括了全球产品的制造;中国还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供应大国,是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次公共危机首先在中国境内爆发,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地位,国内工厂的大规模停工停产让很多国外企业供应链被迫中断,这就率先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体系。面对中国供应链带来的冲击,促使很多国家考虑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开始提出反供应链全球化发展的较为极端的建议,并且设想将供应链工厂从中国搬离。

(三)海外供应链冲击中国供应链

当公共危机逐渐波及全球时,海外制造业企业也面临停工停产的局面。而另一方面,中国危机控制颇有成效,全国各个行业开始慢慢复工,恢复产能。而供应链上的其他海外企业又被迫按下“暂停键”。海外供应链中断使得全球供应链面临崩溃:海外需求量大幅度下降,订单数量断崖下跌,主打海外市场的外贸出口型企业开始面临没有订单的冲击,中国供应链将从供给中断反转向需求中断。如何保证外贸出口企业职工就业以及基本民生,如何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成为中国供应链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 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多个核心企业的出现

随着全球化供应链的逐渐变化和互联网化的到来,一个商品供应链条所包含的链路包括本地工厂生产、到海外多个工厂生产,最后到全球范围多个国家内采购,想要维持庞大的跨国供应链的稳定就需要全新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全新的供应链可能会改变其链条上只有一个核心企业的现状。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上,未来一个核心的部件就会包含多个核心企业,而且分布在多个国家。这些核心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这可以看成是供应链在升级过程中由线到面的转化升级。

在传统的“链式”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上的企业数量较多,且涉及多个国家,各环节流程过于琐碎和分散,断层严重,整段链条的可视化程度很低,不透明的信息交换导致对需求的扭曲程度会加大,则会产生严重的牛鞭效应,增加运营成本。

多个核心企业生产相同的核心部件,会从扁平的组织结构方面增加其供应链的韧性。当遇到突发公共危机时,组织可立即通过扁平的结构快速下达指令,以应对突发灾难。而对于跨国供应链来说,多个核心企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供给。也就是说,当一个地区企业突遇公共危机导致停产时,其他地区的企业可以保持继续生产避免出现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二)供应链数字化的转型

如今,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成功不再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它作为全球交付网络的有效性,并且满足个人消费者的需求。这意味着,成功的数字化供应链的转型,在极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价值链上的每个合作伙伴的数字化的程度,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流动过程。对于跨国供应链来说,受到不同地区的影响,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等会造成供应链不可预测的部分,这部分通常是由在供应链活动中存在不确定以及风险因素所产生的。而供应链数字化的转型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采用现代数字技术,如实时感知等,来主动管理供应链中不可预测的部分,将供应链企业信息、生产的产品以及活动等都数据化可视化,从而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如政治、天灾等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变不确定为确定或几乎确定,变不可预测部分成本中心为利润中心。

四、 结论

总之,供应链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成定局。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上的企业合作关系以及管理都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局面,如何把握供应链未来转型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此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全球各行各业供应链要做的不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将海外制造业工厂撤回国内又或者发表逆全球化的消极言论,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危机事件催化下逐渐暴露出的本国以及海外供应链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增强供应链的韧性以及抗压性,顺应时代要求,在以人为主的基础上,以技术作为先导,不断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奚.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8(14):44-46.

作者简介:

郝亚男,云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