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培育

2020-11-16 06:08刘小辉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社会治理培育

刘小辉

【摘  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需要各级党委部署,需要各级政府主导推动落实,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社会组织协同参与,更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风险命运共存,利益义务共担,成果权益共享。然而各级党委政府要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就必须提升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从现在注重社会命运共同体的培育和建设这个关键所在。因为社会治理命运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培育是实现社会治理目标,彰显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宗旨。所以笔者围绕为什么要培育、如何培育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进行了调研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想法,与大家交流商榷。

【关键词】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培育

引言

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客体共同组成的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培育就显得迫切和必要,那么如何加强培育提升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治理能力,自然成为当前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课题。

1.培育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1.1从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看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培育的必要性

2020年至今未退的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给各地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公共安全防控治理命运共同体能力亟需培育提升的一课,使大家真切地认识到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的协调一致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那么,什么是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笔者首先要大家知道什么是共同体。共同体是指个体、组织等基于相似的价值认同、目标追求等,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

笔者提出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全体社会成员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与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互动协商、权责对等的原则性诉求,基于解决社会公共安全稳定发展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将“社会治理”与“命运共同体”叠加使用,这种共同体并不是社会碎片化中某方面的联合体,而是致力于在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形成多主客体良性互动的共同治理局面,不仅仅局限于某些领域和部分环节,它强调了多元治理主体在权责利一致原则基础上互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1.2从建设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看培育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社会治理的好坏更直接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个体的生存安全和生产发展。因为社会治理中国家社会民族的前途命运长远利益是整体大局,而社会成员个人的生活健康、事业发展才是社会治理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把一致性的个人利益和国家社会民族的兴旺发达有机的统一起来,治理好无数个小家组成的大家的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才能凸显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成就。在社会治理中人始终是主要因素,人才是关键性因素。 故笔者才提出必须培育出一批批一代代积极投身参与社会治理的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好可持续地治理好社会的观点。

因此在基层培育出一批有一批、一代又一代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的命运共同体是核心和根本。让大家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治理者的主体,也是在党和政府领导指挥下的服从管理的客体,是勇于担当尽责的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那么,社会治理就会有一呼百应的效果,形成上下一盘棋联动,上下一条心的一致,命运休戚相关,责权利益共担,平安发展幸福成果共建共享,那么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平安中国目标就会早日实现,而且会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1.3从纠正忽视培养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能力提升的思想误区看培育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强调了社会治理主体和客体的多样化需求和多元化结构,打破了政府的刚性管理强推机制的一元化模式,凸显参与主客体的多元性,人人尽责重在表达人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只有人人尽责,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理目标,共同建设美好国家;人人享有是目标,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和期待的回应,要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突出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有机统一 的人民大团结,是实现社会共同体的必然途径和手段,最终要迈向社会命运共同体。再者,社会治理行为既有主体也有客体,社会成员既是社会治理行为的施行者,也有社会治理行为的接受者,主客双方共同有机统一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人们价值和利益的一致性,即在多样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求得一致,在差異中寻找共同点;另一方面强调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每一社会成员不仅是社会治理的接受者,更是社会治理的行动者; 而且只有人人尽责,才能建成同呼吸共命运良好社会生态环境,才能共享良好社会治理成果。这样就使原本社会管理中的矛盾双方实现了对立统一,从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进而达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

2.如何培育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

(1)首先是学深悟透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习总书记关于推进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的及系列讲话和论述的重要精神,并宣传贯彻到千家万户。要让全体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所有成员的思想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从过去传统的管理治理理念转变为现在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把传统的政府一元治理变为全社会各层次的协同治理和共同治理,营造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培养治理全体社会各基层、组织、成员的治理主体的权责利意识、维护公共安全的法治规则意识。

(2)其次要通过培训明确各治理主体的培育建设职责,明确党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的引领作用。明确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找准角色定位,补齐公共服务及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缺位”,防权力运行中的“越位”。要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3)通过对基层社区组织及成员宣传教育培训使其各就各位、有序参与、人人尽责,旨在运用多种治理手段提升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现象。实现由威权式管控向协商式疏导转变、由单向压力传导向多维互动治理转变、由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二是要建立科学统筹规范治理基础上的机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证明了“上下一盘棋,令行禁止、处处设防”的治理效能。比如建立党务政务及重大信息及时公开反馈处置结果互联网信息平台,处理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機制,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理性维权的通道,引导群众规范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优化社会组织成长空间,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养老服务、脱贫攻坚、应急救灾等领域的优势。政府应该通过搭建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等方式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三是在治理过程中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发挥好专家团队科学规范、精准治理的预案机制。智能化、大数据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掌握和运用信息数据有利于开展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助推社会治理精细化。要增强网络空间舆论引导能力,掌握互联网发展规律,推进线上线下社会治理协同进步。

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治理的行动主体是人民,受益的主体同样是人民。在“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社会治理要突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价值取向,是相较于过去更加公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受益,是实现更高更优的治理目标的价值升华。基层社会治理所涉及的都是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目的是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4)必须通过巡视督查指导警示教育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干部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使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期待在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社区、村委会、家庭作为社会的单元细胞,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集中体现地,也因此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自治作用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城市治理重心需向街道社区下沉,乡村治理同样需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促进基层稳定发展,为社会治理筑牢根基。社会关系的和谐状态需要以合理利益诉求的满足为支撑,面对同一公共事务,沟通协商、民主决议为弱化争议、创建共识、协调各方利益诉求、实现多元利益主体共赢提供了现实途径。协商机制的完善、协商平台的创建,在激发公民参与热情的同时,也在不断彰显着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5)运用上下互联有序渠道和网络信息平台培育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是一个让广大群众都有机会、有途径参与治理的机制,能够保证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构建社区巡视员制度、座谈会,听证会制度、群众评议制度等以及网络信息搜集反馈平台等线上线下综合参与机制,建构起人人参与的体制机制,保证广大群众顺利表达利益诉求,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落实社会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增加参与面,全面提升治理效果。

(6)定期定时培训和组建专业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专家型干部队伍。治理共同体队伍的专业化,体现在人员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上。在治理理念上,参与人员应具备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刚性管理中以上级领导为中心和以文件为中心的观念,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治理能力上,不仅要具备一般刚性管理要求的基本业务技能,还应具备柔性治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具体事件的柔性手段,为柔性治理提供法治保障。通过法律取得合法性,才能保证柔性治理的顺利实施,同时以法规约束操作流程,才能为达成目的提供法律支撑。

(7)强化夯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公民公共道德规范宣传教育,为社会共同体治理命运共同体的培育的打下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因此,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道德的自我约束规范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德法并举,为社会治理保驾护航。同时,厚植“天人合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文化底蕴,传承历史文化为,挖掘当代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参与共治共享的广泛共识。

参考文献

[1]曾荻、郭开强《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思想教育研

[2](作者:艾志强、韩宁,分别系辽宁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坚持人民性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7日 06版)。

[3]《以柔性理念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2020年01月15日 09:06:19.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加利。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社会治理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