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十四五”期间,将是一个新的征程,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以及“人”在将来五年应寻求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将通过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阐发对“十四五”编制工作的思考。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做到三点,即防止资本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人的主体性,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异化;主体性;社会环境
引言
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我国也即将开始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强调,有关方面近期将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等对“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本文将通过马理论的哲学分析视角,即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分析和建议在“十四五”编制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十四五”的编制工作建言献策。
1.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发展渊源
人的主体性思想起源于普罗泰戈拉的关于人的主体意识的最初萌动。“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主体性思想停留在感性阶段。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所以人们普遍说他在哲学意义上第一次发现了自我。另外,不容忽视的一个哲学家就是伊壁鸠鲁,他的原子论思想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影响甚大。原子不同于直线运动,而偏离直线运动,正如个人寻求摆脱对宗教、自然的束缚一样,体现的是自由的主体性意识。中世纪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压迫,主体性被压制。最终提出人的主体性问题,哲学家普遍认为是近代哲学时期。突出的是笛卡尔、黑格尔的人的主体性思想。马克思的人的主体性思想是受笛卡尔、费尔巴哈、黑格尔的思想影响的。可以说,马克思在笛卡尔、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发展了人的主体性思想。通过分析和研究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人的主体性思想,现对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概念进行界定,即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人的活力、创造力与作用力,以此改造自身与客观世界,而自身和客观世界得到完善与发展的特性。
2.“十四五”规划的历史方位
2020年年初,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进入6月份,我国长江流域迎来了几十年未见的洪灾汛期,几百万人人民群众遭受损失。国际上,美国频繁制造摩擦,在新疆、香港问题上试探、侵犯我国主权底线。艰苦磨难使得人心凝聚。在“十三五”的时期内,我国总体的发展局势是平稳的。
如今,党中央和国务院将致力于着力谋划下一个五年规划。
第一,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我国将如期实现脱贫任务,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国将以建党100周年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以及建国70余年的社会物质基础,向新的历史目标前进。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更加完善的指导思想,内部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宏观战略目标的时间跨度约30年,需要6个五年规划来确定基本的发展步骤。
第二,我国将迈向新的历史目标。以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历史目标。我国的历史方位处在新的阶段,即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以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初始阶段。因此,“十四五”规划作为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新的历史目标,需要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即将面对的挑战,也需要我们利用建国70余年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第三,我国将面临新的艰难挑战。新的征程必然受到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中国的崛起,必然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绝对恐慌。我国需要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各领域发展将会受到冲击,尤以在美上市企业为主。所以,我们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需要将企业风险上升到国家战略考量的层面。近日,美国停止了微信等软件的应用,回想去年举国震惊的“孟晚舟事件”,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美国的“经济”牌,其实质依然是为了进一步打压遏制中国的发展。
3.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十四五”的制定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说明我国的发展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我国确定了最近15年,30年的中长期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表现。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是带领全面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进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中长期目标,到最终理想,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行,是一以贯之的。综合考察“十三五”期间所表现出的不足,笔者认为,我们在制定“十四五”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意义,以马克思的人的主体性思想为思考角度,在确保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质不变、方向不变,颜色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防止资本“异化”。“十三五”期間,中国的影视行业产业市值激增,但是市场繁荣的背后,着实存在着社会乃至政治上的隐患。“2018年5月,某著名演员涉嫌天价片酬和“阴阳合同”事件被曝光,据报该明星四天的片酬总额高达六千万元人民币,且通过‘阴阳合同的暗箱操作,使五千万元的片酬税收被隐藏合同掩盖”。至此之后,明星的天价片酬问题成了社会时常关注的热点话题。“十三五”期间,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2017年1月出台的《电影管理条例》,2017年9月出台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同月出台的《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但以上政策多致力于修复行业本身,没有考虑政府执行效果,更没有考虑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左右市场的作用,这就导致了政策失效的出现。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里第一次详尽的阐述了他的人类历史发展的三大阶段学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天价片酬问题,是资本异化行业市场的结果。以马克思的论断,目前的影视行业处于第二形态,虽然实现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但是人对物的依赖性始终没有摆脱。资本异化,其背后是资本家控制主导市场的结果,他们欲凭借手中的资本,以套取更多的资本,而原有的资本周转与再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己身对于资本扩张的需要。除影视行业,诸如高价购买期刊版面及专著(教师评职称、研究生毕业所需),套路贷,风景区别墅,皆是资本异化市场的结果。
资本异化市场的后果,是使得政府对于市场的控制力不够,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受到资本的节制,就不能实现马克思所说的“第三阶段”,即个人全面的发展和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无论是天价片酬,还是套路贷,都会使得社会资本分布不均,进而会影响政府的税收与再分配。如教师这样的社会主体行业,由于社会资本的分配不均与异化,往往导致许多编制外的教师群体拿着微薄的工资。这种社会现象会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社会主体行业的收入,应处于社会中产阶层,包括公务员群体。一个健康的社会收入分布状况,应该呈“菱形”状。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布状况,却是一个底层扩大的三角形状。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这使得我国三角形状的收入情况分布有所缓解。但是资本异化行业的结果,就会形成一种抗拒力量,使得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面临一道隐形的阻力,而马克思在《资本論》里,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就提醒过我们要防止资本异化的出现。资本异化行业,扰乱市场,进而阻碍人实行其主体性。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力量,将时刻摆脱不了对于资本的依赖。因此,政府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考量社会资本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发挥正确的作用。站在“十四五”编辑工作的角度上,在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目标后,应着重考虑实现人的发展与解放。人的发展与解放,需要一个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一个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防止资本异化,以此彰显人的主体性的力量。
第二,突出人的主体性。对于政府治理,我们可以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主体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现实的人”的核心要义是将人放在历史当中去理解,“现实的人”具有历史性。另外,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实的人”中的人是一个待发展的角色,是进行时态,而不是完成时态,无论人在实践活动中是肯定自己,还是否定自己。政府治理的角色体现,以今年为例,包括组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组织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无论是医疗救护人员,还是人民解放军,他们都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关口,他们是处于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个体,他们是属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个体,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人的主体性在现实与历史的交汇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缺乏彰显人的主体性的政策高度。党和国家曾经提出“以人为本”,但是这体现在国家战略思想层面,没有更多具体的政策支持。我们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应将实现人的作用、人的发展体现在具体的规划中去,再将规划与政策相衔接。规划体现发展的步骤与目标,政策体现发展的细节与关照。以“李文亮事件”为例,我们在疫情发生初期,我们一度怀疑我们失去了人的主体性的存在环境。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李文亮在疫情爆发初期,实事求是地说出了一些客观实际的观点,但是结果却是不如人意的。在制定“十四五”时,我们应关心如何在实践中保护我们的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在待遇方面的政策已经逐步改善。下一步,我们应聚焦于人才的“保护”,而不是停留在“尊重”层面。邓小平同志给我们设立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
所以,人的主体性体现在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用教条或者官僚思想去捆绑人的发展,必将限制人的主体性发展。而超越历史困境,超越自身,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主体,就会存在什么样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处于历史进程中的,是过程性的。
第三,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也开展过“两学一做”活动,政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腐败流于外象,扎根于腐败官员的内心。除了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有些官员悬崖勒马,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也是必要的。马克思指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里的环境就是外部世界,改变环境就是改造外部世界。人的主体性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十四五”规划纸面上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本质上是指向人的进步,既包括物质上的进步,每个人掌握了更多可控的社会财富,也包括精神上的进步,每个人有更多的个人剩余时间在社会上作出贡献以及减少犯罪。
改变环境的桥梁,是实践。在实践中,人的受动性就会转变为能动性,且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人在实践中就越自由,个人得到发展的机会就更大。实践的下限,在于“十四五”规划的具体执行人的表现。实践的上限,在于“十四五”规划制定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而影响范围与深度的因子是我们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的社会环境。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说到:“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时期马克思把人的主体性不仅仅看成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能动性,更多的表明人是社会性的人,人拥有其他附带性的关系,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十四五”期间,除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外,我们应更多聚焦于社会环境。一方面,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需要政治环境作为倚仗。“十四五”规划需要拉近人民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聚焦于服务态度,而不单单是服务水平,以此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进而影响各领域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法律建设应完善执法问责制度。法律应是人民捍卫己身权利的武器,而在基层组织执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执法粗暴甚至违法的问题。这是由于执法者本身就没有充备的法律知识作为执法依据,以及执法者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过于宽泛。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不平等地位,法律本身就产生了失效。因此,“十四五”需要对于执法问责制度加以完善,更加注意细节与量化,彰显执法的人性属性,也是人的主体性发挥的一种表现。
4.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编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
以上所述,是笔者根据专业所学以及国内外形势而提出的观点。总的来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接下来的五年,需要做到三点,一是防止资本异化,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人的主体性,三是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点与世界观,可以确保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航向不变,也可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现实发展中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蔡子琪.整治天价片酬的政策议程重启——基于多源流理论[J].北方经贸,2019(08):46-4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15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4:41,32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5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2:1.
[6]王晓娜,王洪波.马克思“人的主体性”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5):23.
作者简介:刘旸(1995-),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