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益平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何管好用好老百姓的“钱袋子”,让这些钱花得透明、高效、用在刀刃上,一直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委关于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的决策部署,于2012年启动了市级部门预算分项审查改革,逐步建立健全部门预算专委审查、专家审查、公开听证、审议表决一整套程序,以及预算刚性约束和预算执行结果审计机制,通过扩大预算透明度,引入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让公共财政建立在公共选择的基础上,使得财政资金安排更加體现民意,同时也真正实现人大预算审查从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走在了全省前列。
部门预算分项审查体现了人大对预算的实质性审查过程。在部门预算审查改革之前,对预算审查批准大多是程序性的,审查意见往往是涉及面上的、笼统的,难以落实到位。通过部门预算审查改革,建立市人大常委会对部门预算的审议表决机制,由财经委牵头组织,各专工委对部门预算安排进行分项审查,通过征求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等各方意见,对部门预算草案逐个提出意见,推动财政及预算单位对预算安排进行调整,体现了人大常委会在预算过程中的实质性审查作用。
部门预算分项审查提升了部门预算安排科学性。随着预算审查的不断深入,市财政局及有关部门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查意见,逐步健全部门预算编制体系,将市级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实现部门预算管理的全口径、全覆盖。出台部门预算编制管理、绩效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完善项目规范和定额标准,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做到早编细遍预算,大大提升了部门预算科学性。
部门预算分项审查扩大了预算公开透明度。选择事关民生的重点部门,进行预算公开听证,扩展人大代表和公众对预算过程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所有提交市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草案都向社会公开,引导公众更加关注各部门的预算安排和具体工作职责,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得预算安排更加体现民意、反映民声。
部门预算分项审查增强了参与各方的预算观念。通过部门预算审查改革,科学预算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大代表、社会公众踊跃参与,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表达了对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全面感受到了公开的压力,主动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提出的意见。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职能处室都认真对待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观念也有了根本的变化,实现从“尽量多要”向“需多少要多少”转变。
公共财政建设永远在路上。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化探索创新,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审查、公开听证、预算联网监督等工作机制,使预算资金安排更加体现公共性,努力打造温州人大工作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