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是“90后”作家王璐琪多次走访运河之后创作的以运河为背景的儿童文学作品。生活在河边的船家儿女,他们的命运注定要与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喜乐是船家的女儿,她原本对于运河是疏离的、排斥的,但是,为了寻找在河上失踪的父亲,她被迫上船,开始接近运河,了解运河,进而爱上运河。运河的精神就这样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时节,喜乐应当与堂妹们在院中跟着姚母学纳鞋,做春夏季的衣裳,给跑漕运的叔伯兄弟们穿——过了三月,南运河的雨季就要来了,船上的日子漫长哟,许久不停泊,鞋底子是要沤烂的。在祖父姚老看来,喜乐应当跟着父亲姚云靖出航。原本姚家历来不让女子參与漕运,喜乐恐怕是个例外,因为姚老常说“喜乐类我”,说是喜乐像极了他年轻的时候,但喜乐却宁愿“类父”,父亲可是会作诗的,而爷爷只会看账本。再过些时日,父亲领着船队返程,争泊第一棒的粮船,今年春祭的祭典应是在姚家船队举办,没跑儿了。
但进了二月,气候异常,落了场大雪,喜乐病了,她手上的活儿被几个妹妹分着赶完,为此妹妹们颇有怨言。都是十岁出头的孩子,心心念念的是玩耍嬉戏。作为姚家船队的“地面后勤队”,她们要做的活儿一点儿也不比船上的后勤少。人人都说,喜乐和几个妹妹顶大半个后勤大队了,分了喜乐的活儿,妹妹们出去逛的时间就更少了。姚家院子里飘着股中药味儿。喜乐怕苦,因此在药里溶了大量冰糖,糖气仿佛腻在胸前,如同她的病,快一个月了也不见好。喜乐急躁,摔了不少茶碗,越急越咳,她从立着的镜中瞥见自己的形象:头发鸡窝样蓬在脑袋上,下巴颏儿瘦得尖如刀削,一双硕大的、眼尾斜上挑的柳叶眼,因肺病而显得格外明亮湿润。
姚母端来一碗水。这水是姚老清晨起早,着铜壶,绕过镇南门的曹家当铺,在曹家井里汲的。传说这水能治百病,曾治好了通县镇南门的小颖子的白喉,想必也能治喜乐的病。
抿了一口水,喜乐问姚母:“娘,这水曹霑喝过没?”
姚母因心中有事,心不在焉地点头应道:“喝过吧?”
喜乐听说曹雪芹喝过,仰头一饮而尽。她知道父亲最爱曹雪芹。自打她病了,便格外想念父亲。喜乐想知道父亲什么时候能回来,问姚母,姚母支支吾吾搪塞过去;问姚老,姚老把脸背过去,进了自己卧房,谁也不见。
(选自《张家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版)
责任编辑 周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