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戈
摘要: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国有企业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围绕“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这一重大课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依据,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和结构化研讨等途径开展深入研究,全面分析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企业党建;基层支部;规范化建设;主题作用;创新途径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其在发展经济、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坚决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其中,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重中之重,只有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其战斗核心作用,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党建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改革发展。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适应并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前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给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企基层党组织要在兼顾群众利益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更好的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的思想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要肩负起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新时期、新阶段,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重要发展环境,党组织鲜明性的建设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做着坚强的后盾保障。党组织要积极的发挥各个方面的协调作用,同时提升组织内部党员的素质建设,提高党员发展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凝聚全体人员的思想,把我们的党员打造成有着钢铁纪律的雄武之师。只有这样的发展才能让党组织的建设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所以,进一步的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企业新时期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顺应国有企业的新时期发展的实际要求
新时期,基层党支部要更好的担负起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的职责,同时要把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进一步的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的时期要进一步的贯彻执行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同时要贯彻执行党对一切的领导,把党的一切工作都落实到基层组织,使企业的工作充满战斗力。所以,国有企业的党支部建设要进一步夯实企业党建基础工作,还应该成为企业发展改革的排头兵。
二、国有企业的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参差不齐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思潮的不断出现,或多或少影响国有企业员工,员工思想素质呈现参差不齐水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的影响下,我们需要切实的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基层人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综合能力水平较低,且缺少应有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年轻员工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明显的缺少一定的工作经验,思想较为开阔活跃,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这样的一种状况为党组织的建设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二)在实际工作中过分注重生产经营工作
国有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的命脉,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趋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现在,国有企业内部还不同形式的存在着重视生产、不重视党的基层建设的现象,这种情况直接削弱了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基层党建基础保障不足
有些企业正处于事业的起步期或发展缓慢期,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都是共享的,有些甚至都无法保障基本的办公条件,从而导致了对党组织阵地建设的不足,党组织活动经费也无法落实到位。尤其新组建的或经历重大改革重组的企业党组织还存在党建工作机构不健全,专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工作台账资料不完善等问题。
(四)党建创新工作力度强度不足
调研发现,有些企业由于对党的理论学习系统性、全面性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创新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满足于完成常规工作、平平过,党建工作没有特色,缺少工作亮点。有些抓基层党建工作思想观念陈旧,创新平台载体不多,难以调动和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进一步的做好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一)积极把党支部打造成为教育管理党员的坚强阵地
经常教育党员、从严管理党员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一是抓实理想信念教育。要以落实党支部对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为基本依托,建立完善黨员学习制度。狠抓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二是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三会一课”,把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党内谈心谈话等工作落到实处,使党员干部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锤炼党性。要不断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开展方式,增强党内生活的感染力,推动党的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三是深化党建主题活动。要紧贴党支部中心工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固定活动时间,明确活动主题,创新活动方式,保障活动经费,强化活动点评和总结,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活力,使党员在活动中增强党员意识。四是严格党员监督管理。要严把党员入口,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党员发展的首要标准,规范入党全套流程,明确党员发展各个阶段、步骤,将端正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贯穿于党员发展全过程。
(二)胸怀共同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组织生命力,党支部班子成员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实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来指导实践。要忠诚党的建设事业,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新时代党的经济工作兢兢业业、夙夜在公,不折不扣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政治任务和经济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党建与企业的生产建设的联系
党支部的建设要落实在实际中,要更好的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这样党组织的工作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合理化实施的空间。党支部的建设要与国有企业各项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充分的发挥两者共同的目标才能更好的促进两者共同的发展,只有这样,党政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相互支持,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发展。
(四)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党员的党性修为
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党支部的发展建设要进一步的重视党员的思想理论建设,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将党支部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一支政治过硬、能力出众的队伍。要进一步强化思想建设,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以及相应的奖励机制去考核评价党员,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党员应该及时给予处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规范基层支部的组织工作
实施阳光党务,规范基层支部的组织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基层支部要严把党员发展政治关,注重在青年技术骨干和女职工中培养发展对象,绝不允许入党目的不纯的人混进党内,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化基层党建的责任保障,按照党章要求,进一步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
(六)创立标准体系,突出全面规范,推进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智慧化”
强化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意识,正确理解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内涵,把党章党规党纪中有关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全面梳理、集聚、整合,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手段和方法,构建科学的、规范的、高标准的、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规范体系、标准体系、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并持续进行改进,全面实施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标准化管理,使党支部委员、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都知晓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依据、流程、标准,有效杜绝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被动性、盲目性、随意性的问题,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积极探索和运用互联网等技术,创建以“党建 +”为内涵的“互联网 + 规范体系”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管理模式,实现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智慧化”。
(七)完善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服务体系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要完善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制度,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设置,按照要求配备足额基层党务人员,以便为群众更好服务。要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流程,并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在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完善对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将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落到实处,考评优秀的原则主要来源于群众的满意度,考评结果要作为评判党务工作者工作称职与否的重要指标。不少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中,并没有配备专职的党务工作者,使得不少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往往被企业业务性的工作所掩盖,没有达到基层党建的工作目的,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中,将制度进行完善,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将直接决定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
四、结语
在新時期要进一步认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必须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进一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解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这是一种挑战,也是责任。同时,新时期正是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候,国企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基层的党建工作进行研究与建设,不断创新思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斌.新时代发挥环卫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作用[J].河北企业,2019(07):133–134.
[2]李海梅.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企业,2019(06):142–143.
[3]李佳佳,王斯体.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企业,2019(06):123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