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摘要: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栽培管理不当,容易加重病虫害的传播流行。现阶段在大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防治意识淡薄与防治技术落后的问题,很多致病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病虫害危害越来越严重。要提升种植户的科学防治意识,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提高大豆种植效益。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意识;防治技术;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王 辉. 大豆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3):34.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居民的油脂供给,同时还会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种植环境、种植制度、大豆品种、病虫害等,其中病虫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做好科学病虫害防治工作对降低大多病虫害传播流行有很大帮助,但现阶段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要切实做好大豆病虫害的防控,转变传统防治模式,不断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一、大豆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
城市化发展大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村地区的主要以老年人妇女儿童为主,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一直坚持传统的大豆种植模式,不能够综合应用先进的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控制田间病虫害蔓延。有不少农民群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豆病虫害科学防治的重要作用,在大豆病虫害防控过程中重视程度不高,只是认为当田间出现病虫害之后,喷洒一些農药就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他预防与防治技术使用不使用不重要。
2、防治技术落后
大豆病虫害种类较多,在大豆生长发育阶段都会存在,威胁大豆健康生长。传统大豆种植模式下,病虫害防治时间把控不严格,防治药剂运用不合理,多数农民群众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用药、违规用药、滥用化学农药的问题,造成了大豆病虫害防治成本提高,但防治效果较差。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多数农民防治技术落后,手段单一,坚持化学农药防治,但对药物的种类、使用剂量以及配比缺乏正确认知,经常多种药物混合使用,大剂量、超剂量使用。有些农药搭配使用相互之间会产生拮抗反应,使药效变差,甚至失去药效,最终造成防治失败。另外,很多农户缺乏前期的病虫害防控,只在病虫害严重时才采取措施,此时防控难度较大,多种药物很难发挥效果[1]。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升种植户的科学防治意识
在大豆病虫害防控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要从意识行为方面入手。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较差,为了加快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求当地的农业农村部门或农机部门深入基层,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宣传。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农忙时节,尤其是大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与某些病虫害流行高发期,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2]。通过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宣传,能够转变农民的传统病虫害防治观念,在田间出现病虫害之前能够进行针对性防控,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阶段。
2、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应该引导养殖户科学选择种植地,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大豆,要确保种植地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深耕整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证能力。通常情况下翻耕深度控制在18-22 cm,这样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率[3]。
在大豆种植之前,应该结合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科学选择大豆品种,要保证大豆品种抗性与适应性较强,生产潜力较大,尽量选择一级或二级优质品种。在种子选择过程中,应该避免选择质量较差和带病的大豆种子。播种之前做好种子的筛选工作,将病虫害粒、机械损伤粒、瘪粒去除,提高种子纯度,有条件的种植户在播种之前做好发芽率测试工作。
三、结语
农药仍然是最常用的防治手段,但在药物防控过程中,应该指导种植户转变传统生产模式,不能盲目增加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种类,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要提高防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病虫害防治中应明确病虫害类型,有针对性的优选低毒、高效、作用时间较长的化学农药。
参考文献
[1] 陶洪福. 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吉林农业,2018(22):28.
[2] 于 冬.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吉林农业,2019(8):66.
[3] 窦丽霞. 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8(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