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桂北“非遗”民间舞蹈

2020-11-16 06:04李涛
歌海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非遗

李涛

[摘    要]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氛围形成桂北舞蹈艺术兼容并蓄的特征与古朴沉稳的气质。漓江如碧、奇峰秀险的山水文化孕育、呵护与滋养桂北“非遗”民间舞蹈的发展、传承与创新。通过文化背景、舞蹈形态、价值意义三个方面了解和熟知桂北“非遗”民间舞蹈,可为研究与保护桂北“非遗”事业贡献笔墨之力。

[关键词]桂北;“非遗”;民间舞蹈

一、 桂北临桂简介

桂北为地域代名词,该词语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广西行政区域整体按方向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广西桂林、柳州、贺州等地的北方区域皆属桂北范围,泛指广西的北部;另外一种“桂”也可理解为桂林市,桂林行政区域位于北边的区、县、乡、寨等行政区域,泛指桂林的北部。本文以广西北部城市桂林临桂为例进行调查研究。

临桂位于广西东北部,是桂林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六辖区之一。截止2018年年末,临桂区设临桂、南边山、六塘、会仙、四塘、两江、茶洞、五通、中庸9镇,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2个民族乡。临桂区四季较分明,雨量丰沛,气候湿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区。著名的状元之乡、名人之乡,诞生了状元赵观文、清代名臣陈宏谋、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奥运冠军唐灵生等许多文化名人。自唐代以来,临桂共出状元、榜眼、进士约300名,因高产“状元”而闻名。2009年曾举办首届临桂名人文化节,学习宣传名人文化,传播弘扬名人精神。深厚的历史底蕴给桂北“非遗”民间舞蹈的发展与繁荣提供孕育土壤与生长环境。

二、临桂“非遗”民间舞蹈形态

临桂“非遗”民间舞蹈源于日常生活与生产劳作,通过节日庆典等仪式得以保护与传承。临桂民间舞蹈是村落乡寨民俗民风的动态真实展现,是娱人娱己内心情感的肢体宣泄,是劳动人民团结形式的凝聚表达。临桂“非遗”民间舞蹈与铿锵的锣鼓声、特色的道具交织配合,营造别具一格的场景与氛围,形成极具桂北风情临桂区域特色的“非遗”舞蹈文化符号。同时,劳动人民也将人生感悟与生活乐趣全部糅合于身体里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跳动之中。

(一)板凳龙

1. 分布與形态

板凳龙分布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每逢农历正月初二会在街头表演。传统板凳龙是家用四腿长条木板凳加工装饰而成,为使板凳龙表演更灵活,内容更有趣,经过桂林彩调前辈谢济舟先生的改造创新,将四条腿创新为“前二后一”的三条腿板凳龙,在表演中加入彩调、扇花等艺术形式,最终将其融入桂林彩调的表演之中,成为开场头戏。板凳龙通过单、双、三人的配合将跑、翻、跃、滚、绕、戏等动作贯穿体现板凳龙的形、神、劲、律、精、气、韵等内容。

2. 起源与传说

传说清代时期,两江镇上有一位奇女子,长相平平却聪颖多艺。正月里为迎接出嫁回门的姐姐,她与兄弟姐妹拿自家板凳当龙身,稻草扎龙头,做成板凳龙,还用纸糊虾兵蟹将在板凳龙身边游走护驾,以板凳龙的形式迎接姐姐,表达对姐姐的深情厚爱。

3. 地位与作用

板凳龙是民间乡土风情的产物,是临桂文化符号的代表,也是两江民俗的典型艺术形式,是集舞蹈、戏剧、杂技、游戏、体育等综合性创新艺术。由于板凳龙的历史久远、传播普遍,具有简单易操作、情感寄予等特征,很容易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被保存与传承下来。2008年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遗”传承人谢文华、谢龙妹经常在临桂中小学不定期开展板凳龙表演、技艺培训班。

(二)桂林牌灯

1. 分布与形态

桂林牌灯分布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太平村委塘北村。牌灯由上下两个部分组合而成,上方为长方形箱体如骨牌、麻将形状,箱体上配有文武相融的各种精美红色图案装饰,也有贴喜字衬之,多以手工绘制与剪纸粘贴为主,箱体下方正中位置有一米木棒竖起连接,夜晚表演时箱体点灯。

牌灯表演艺人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和能力,不仅要求动作整齐、技艺娴熟,还要配合默契。牌灯表演最初以动作重复、交叉、洗牌为主,后经分离、变化、整合、创排加入叠牌、竖牌、叠花、提花等丰富的表演内容,展示品字形、图案和八卦阵,体现“动有形,形有景”的内涵与人转灯飞、自由潇洒的场景。

2. 起源与传说

牌灯起源有两种,一种传说是元朝时期,临桂牌灯主要表现东海龙王出巡赏游的情景,老艺人手中的木制形具双蝶和双武士为龙王开明指路,牌灯便由双武士的木制道具衍变而来。随着社会发展,牌灯发展数量增多,并且有了一定阵形,便与龙王表演分离而出,形成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是龙王游巡程式中的组成部分。另外一种据说是由民间练武木棒衍变而来,最早称为英雄灯。元朝时期政府统治,引起百姓不满起义,为压制百姓反抗,政府禁止民间习武,百姓为了偷偷习武,纪念英雄,临桂一带村民就用练武木棍连接牌灯,以舞练武,长久以往,慢慢形成逢年过节舞牌灯的民间风俗。

3. 地位与作用

牌灯是形成于民间生活,呈现于街头巷尾,赋予吉庆欢乐的双娱(自娱和娱人)表演形式,是集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独具桂北特色的民间百人表演艺术,蕴藏浓郁的生活气息,饱含村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幸福期许,展现劳动人民祥和的生活氛围,体现桂北村落特有的文化宣传与教育方式,每逢重大节庆都会进行表演。2012年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骆吹养是牌灯第三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临桂草龙

1. 分布与种类

临桂草龙逢春节或重大节庆表演。草龙分两部分组成,1人前方舞龙珠,5人或多人合力舞龙,草龙身长8-10米,龙形由手工竹编而成,周身糯禾秆草相接,制龙时间较长,扎龙技术传男不传女,女人不可舞草龙,而且在制作中,草龙的头、身、尾都有专人制作,严守制作技秘,相互不可打听,各项技艺代代相传,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打破这一传统村规。草龙舞运用头(倾绕仰)、手(甩摆翻)、眼(观望顾)、腰(转俯扭)、腿(立蹲颤)、脚(踩蹉跑)六法并通过穿、跃、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进行展示。舞龙是中国大地上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由于自然环境、地域分布不同,舞龙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广西分布着虾子龙、炮龙、板凳龙、荷花龙、香火龙等各式各样的龙。

2. 起源与传说

龙是中华民族信仰崇拜的图腾代表。龙行于烟云之中布雨施恩,有消灾祛病、带来吉祥的说法。古代科学文化知识淡薄,临桂地方因无雨、多雨、蝗虫等其他因素酿成灾害,百姓为祈求生活顺遂,借龙驱邪,希望草龙彰显威力、护佑苍生。临桂世代衍习龙文化,据说草龙是临桂的太平龙,也是该镇第一条龙,每三年舞龙一次,多动则不灵,相传古镇有8龙,独具一格。六塘曾瘟疫爆发,古镇村民请8龙齐舞,龙舞结束,瘟疫消除。

3. 功能与价值

草龙舞集观赏性、体育性、技艺性、娱乐性为一体,体现团结合作、奋勇争先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草龙一舞天地祥和,二舞风调雨顺,三舞村落平安,四舞人丁兴旺,五舞年年有余。2010年,草龙舞被列入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刘明益是草龙舞第三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临桂“非遗”民间舞蹈的共性

(一)舞具与生活

舞蹈道具的使用历史悠久,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国民间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舞蹈形象、舞蹈情感的辅助表达,也是了解民风民情的一种措施和手段,体现文化多样性。明代律学家朱载堉提出的“舞学十议”中将“舞器”单列论述,当代舞蹈理论家资华筠在《舞蹈生态学》中将道具列入典型舞畴的研究范围,两者都注意到道具与舞蹈的内在联系,都深知舞蹈与道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侧面体现舞蹈中道具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临桂区“非遗”民间舞蹈板凳龙、牌灯、草龙都寓情于具,借舞具表意抒情,通过栩栩如生的道具表明舞者身份、阐述舞蹈环境、提升舞蹈美感,从而增强舞者象征性与舞蹈表现力。综上所述,三种道具的产生背景都源于生产生活,舞蹈中都包含舞者与观者对当下生活的视觉感受、精神体验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与期许,是主观对客观情感的寄托和宣泄,也是民族精神的传递。

(二)舞蹈与生命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都在运动,万物的运动方式、轨迹都有可能成为舞蹈构成的一部分,只是需要经过艺术的规范、筛选、分类与组合。舞蹈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源于生活劳作的律动,周而复始的肢体在无舞蹈意识的过程中形成身体固定的记忆模式,这种模糊记忆让劳动者得到生活所需的价值认同,为了表达与宣泄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将这种得到认同、引发兴奋的固定记忆模式采用重复的方法进行群体庆祝,形成舞蹈源起的原始模样。

不论是两江的板凳龙、四塘的牌灯还是驱瘟“成功”的草龙,在农民心中三种形态已经形成固定的、长久的、隐性的心理认同与价值地位,潜意识默认神灵物化后的存在,集体从无意识的生活劳作中选择有固定意识的肢体行为。古时候临桂劳动人民因为科学文化知识浅薄,将对未知世界、自然万物和个人命运的预知附注于形式之中,希望可以在某种仪式中得到神灵的庇佑与指示、解答和指引,通过祭祀与信仰、拜祖与祈福、节庆與民俗将心理诉求通过肢体表达出来,让生命与舞蹈间接或直接地发生关系、产生联系,所以,民间舞蹈不仅是生产生活的再现,还是对生命的思考与精神的传递。

四、结语

山水有情,临桂温情。临桂位置优越,历史悠久,蕴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我们要善于发现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为后来人了解、熟知临桂历史文化提供资料和回忆场所,也希望临桂“非遗”文化可以得到保护与传承,在文化桂林名城与临桂名区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廖敏.提高文化自觉 加快“两江板凳龙”传承与发展[J].传承,2012(15).

[2] 赵积亮.广西临桂牌灯焕发新光彩[N].广西日报,2009-08-28.

[3] 李凯.板凳龙[N].桂林晚报,2020-01-06(7).

[4] 李晓峰.桂林乡间舞动新春祥瑞,浓浓的年味惹人沉醉[N].桂林日报,2020-01-14.

[5] 李晓峰.探访独具魅力的六塘古镇,[J/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36bb460100l8c8.html.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非遗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