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刘氏在中华民族 历史上的辉煌业绩

2020-11-16 09:40周国祥
延安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刘基刘志丹保安

周国祥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二月,归顺宋朝廷的定难军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李继迁叛宋。宋景佑五年(1038年)李继迁之孙李元昊在兴州(今宁夏银川老城)称帝建西夏国。在此半个世纪之间,居住在延州与定难军夏州、绥州交界地区的党项族众多部落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类是诚心实意归顺于宋朝廷,并担负起了防御北界党项族南下扰掠的战斗责任,宋史称其为“塾户”;而另一类是受党項族管辖的部族,宋史称其为“生户”,称其族民为“生口”。

在这一地代的保安军,就有党项塾户的一个部落成为宋朝廷的忠实臣民,始终如一地担负着维护保安军边境安全的防御职责。这个党项塾户部族的首领名旺律。

宋仁宗赐旺律为刘怀忠,成为保安刘氏的始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一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秋七月,保安军言:熟户败蕃贼二百余人,夺牛马,焚其寨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载:“天圣二年(1024年),鄜延路部署司言:贼寇保安军,蕃族军主旺律等击走之。诏以旺律为三班借职,仍赐姓名曰刘汉忠。”

由于旺律率领部落居民长期为保卫宋朝廷边境安全做出了显着贡献,宋仁宗非常赏识,下诏给旺律赐姓名为刘汉忠,授衔为“三班借职”(基层武官职衔),成为在宋朝廷直系保安军将帅之下护卫边境安全的实际领兵人。但是,在《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刘绍能传》中又记载:“刘绍能,字及之,保安军人。世为诸族巡检,父怀忠,官内殿崇班、阁门祗候(基层官职)。元昊叛,厚以金币及王爵招之,怀忠毁印斩使。洎入寇,力战以死。”刘汉忠与刘怀忠是一个人还是俩个人呢?应该是一个人。因为记述的是同一年代、宋朝廷授衔同一,而朝廷赐姓予一个部族一般只是赐予部落最高首领一人:另诏赐姓名既含褒义,又有教化的寓意,赐刘怀忠体现了仁宗的本意。文献出现一字之别,应该是史学工作者誊刊之误。我们以《宋史》为准,称为刘怀忠。

刘怀忠(?~1040年)一心忠于宋朝廷。当李元昊“厚以金币及王爵招之”,拉拢贿赂,许以王爵,刘怀忠不为所动,竟将李元昊的使者斩杀,把委任的官印砸毁。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因宋朝廷拒绝了李元昊疏请承认西夏建国的要求,十一月李元昊顷举党项兵四十溜(部落)南下进攻保安军。翌年春,刘怀忠及其妻子黄赏怡率军出战,刘怀忠以身殉国。巡检指挥使狄青领兵援敌,击退了西夏兵。党项塾户首领旺律,仁宗赐姓名刘怀忠。刘怀忠即成为保安刘氏的始祖。

刘怀忠战死,宋仁宗赐其妻子黄赏怡为“永宁县君”的封赏,儿子刘化基世袭其职,为右班殿直,并赐名为刘绍能,官职为军北巡检,负责巡查护卫保安军北即今志丹、安塞与靖边县接壤地带的安全。

刘绍能率军在保卫保安军北部边境中数次战于西夏兵,屡建功勋,官职累迁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马都监。元丰时(公元1078~1085年),宋神宗在皇宫召见刘绍能,询问征战西夏国的计策,命刘绍能统两军进讨西夏。刘绍能世为边将,为敌所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一载:元丰四年(1081年)春正月,鄜延路经司言:“知保安军夏元象等觇夏国主遣奸细招蕃官左藏库使本路都监刘绍能、合门祗侯李德平。乞移绍能等于他路。”神宗诏批:“刘绍能、李德平,父祖以来,世受国恩,前后战功最多,在诸路蕃官为第一忠勇,朝廷委信之人,必无如探报事者。必是夏国畏忌,用间倾害。仰沈括无得根治。以此诏旨方便露之使知。”并升刘绍能本路钤辖。九月,刘绍能擢升为左藏库使、英州刺史、鄜延路钤辖(钤辖,掌一路或一州的军务和治安)兼第三副将(副将,北宋实行兵将法时将一级统兵官的副职),实任职河中府都监。

元丰五年(1082年)二月,龙图阁待制沈括知延州,与种谔一起对刘绍能以不实之词向神宗上疏,神宗派御史宇文昌龄鞫鄜延钤辖刘绍能于鄜州进行审问,弄清了是非,将刘绍能调至环庆路任将官。刘绍能离职走往庆州时,光明磊落,将随身衣物、银器寄存于鄜延路府司校库,后由使臣带到环庆路交付本人。刘绍能依旧充鄜延路钤辖兼第三副将,前后守边圉四十七年,大小五十战,职至皇城使、简州团练使(散武官,没有固定统率的兵卒,秩从五品),元佑二年(1087)卒。

据延安大学高建国《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关于宋代保安军刘氏家族的三个问题”中记述,刘绍能有长子刘永年,是保安刘氏的第三代人,生卒年不祥,荫补入官。限于史料缺憾,有关事迹模糊不清。史书中还提到刘永德、刘永隆,与刘永年同为“永”字辈,似为刘氏同族,存疑待考。

保安刘氏第四代有刘延庆(熙宁元年至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068~1127年)。《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刘延庆传》详细记载了刘延庆的一生经历:世为将家,雄豪有勇,数从西伐,屡立战功。数处拒战西夏,还随从童贯南剿方腊。北上与辽国兵征战时,职宣抚都统制,督兵十万。在卢沟兵败,贬职安置于筠州,不久复官为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刘延庆奉命守京城,城陷,引秦兵万人夺开远门以出,至龟儿寺,为追骑所杀,年59岁。据咸丰六年《保安县志·卷三·祠祀志》坊墓条载,“宋保信军节度使刘延庆墓,在县北二里”,表明刘延庆死后归葬于祖籍保安军城北二里地。清光绪本《保安县志略》民质篇载,保安知县侯昌铭有“过宋少保刘延庆墓”诗,曰:“剩水残山少保营,千年白骨碧苔生。琼林恨断三州别,铁骑悲传五诏兵。空有灵旗回北漠,更无战鼓助南征。招魂欲奠江千酒,衰草寒鸦栲栳城。”诗文表明刘延庆墓冢就在今紧靠志丹县城北侧的古栲栳城一带。

南宋中兴四大将之一的刘光世

保安刘氏第五代为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元佑四年至南宋绍兴十二年,1089~1142年),在世54年。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刘光世传》载:“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延庆次子。初以荫补三班奉职,累升鄜延路兵马都监、蕲州防御使。方腊反,延庆为宣抚司都统,遣光世自将一军趋衢、婺,出其不意破之。贼平,授耀州观察使,升鄜延路兵马钤辖。”表明刘光世在随父亲刘延庆南征北战,南下征讨方腊后,官职为鄜延路兵马钤辖。在浚州平河北张迪叛乱,擢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汴京,夏人乘机寇略杏子堡(今志丹县张渠乡城台子故城),刘光世率军拒敌。西夏兵退走,刘光世率军前往汴梁勤王,屯军陕府,金人改道而走。刘光世遂至济州面见南宋康王,被委任为五军都提举。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赵构即南宋帝位,设御营司统领诸军,刘光世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为行在所巡检使,荣升为皇帝身边的扈从大将。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南下到天长,高宗仓皇逃到镇江,任命刘光世为行在所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守卫长江,以作屏障。刘光世不久被加官为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官职为禁军管军之首。

绍兴六年(1136)五月,金军、伪齐联合南侵,刘光世率军驻扎在太平州,支持另一大将韩世忠部。金兵败退,刘光世加升少保,改任行营护军之左护军。后又因击败伪齐刘豫有功,加封为保静军节度使,也成为继韩世忠后第二个统领三镇重兵的高级将领。

刘光世在维护南宋初期国内外的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宋初各地叛乱不断,建炎元年(1127)八月,刘光世平山东“叛贼”李昱,升奉国军节度使,为南宋首位封疆大吏。十月,又平镇江叛兵,成为滁州、濠州、太平州、无为军、江宁府界制置使。之后击败张遇、李成等起义军,加封为检校太傅。建炎三年(1129)三月,军兵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迫高宗退位。刘光世与韩世忠一同平息兵变,高宗得以复位。因此,刘光世成为太尉、御营副使,所部称御营副使军。

刘光世与韩世忠、岳飞等将领在南宋初期,逐渐形成了大将专兵的局面。绍兴十一年(1041)四月,宋金议和,南宋进行继北宋之后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以赏柘皋大捷为由令三大将调离驻地,尽收韩世忠、岳飞、张俊的兵权。刘光世也未能幸免,两个月后罢为万寿观使,封为杨国公,身患疾病而革职,年54岁卒。高宗诏赠刘光世为太师,并对其子孙、甥侄十四人封隐官职。乾道八年(1172年),孝宗又追封刘光世为安城郡王;开禧元年(1205年),宁宗追封刘光世为鄜王。

刘光世一生光环罩身,与张俊、韩世忠、岳飞同为南宋中兴四大将,《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刘光世传》以4000余字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刘光世的一生。

明初朱元璋的定国辅臣刘伯温

刘延庆、刘光世于建炎二年(1127年)南下勤王,以及随南宋迁都临安府后,保安刘氏能文善武的将帅之才大部分随军南下,投身于建立功勋之中。在漫长的时间里,南下刘氏成员大部分在所在地居住下来,安家立业,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当然其中也有死后落叶归根,返乡埋葬于祖籍地保安军者。刘氏家族主要成员南下时,那些看守家园、经营农田、老幼妇儿等,仍然坚守在保安故乡,生生不息。

刘光世一支在临安居住下来,家族成员还有刘光国、刘光远、刘光辅、刘光弼、刘光烈。第六代为刘尧仁,由武转文,官至南宋右文殿修撰、右承事郎、直秘阁,家族成员有刘克臣、刘尧佐、刘尧勋。刘尧仁这一支又从临安南迁400余里至丽水竹州(今浙江省丽水市太平乡)。刘氏第七代传人为刘集,又向西南迁100余里至青田县南田镇武阳村(今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而刘承、刘稔两弟兄仍居丽水竹州。第七代传人还有刘正平、刘伯震。

刘集居住在南田武阳村,儿子刘濠为保安刘氏第八代,处于元朝时代。刘濠子刘庭槐为第九代,字尚德,十分博学,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第十代为刘爚,官职是遂昌教谕。刘爚的儿子就是刘基,为保安刘氏十一代传人。保安刘氏代代传承,与《南田山志》记载“宋武僖王刘光世子尧仁自临安徙居丽水竹洲……集生宋翰林掌书濠,濠生元太学上舍庭槐,庭槐生遂昌教谕爚,爚生明诚意伯基”相一致。

刘基居住地在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刘基及其先祖共五代居住此地,其父刘爚,祖父刘庭槐,曾祖父刘濠,四世祖刘集。刘基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六月十五日,卒于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十六日。今南田乡武阳村“诚意伯”祠内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的房舍碑志与石臼等用物。《刘氏族谱》记载,该祠为明代开国元勋“诚意伯”刘基的祠庙。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刘基传》载: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父刘濠,在宋朝任翰林掌书一职。刘基在元朝至顺四年(1333年)23岁,参加元朝廷科考选为进士(中三甲第20名),授职高安县丞,后行省大臣征召改任行省掾史,不久,辞官离职。至正九年(1349年),又起用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因建言监察御史失职一事,被台臣所阻,两次向元朝廷递交辞官文书后归隐。

朱元璋起事,攻克金华、平定括苍后,诏刘基为谋事,专门建“礼贤馆”以住。刘基辅佐朱元璋剿灭陈友谅部后,回乡安葬母亲,期间主动帮助衢州安抚各县局势,收复处州。后辅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吴元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刘基为御史兼中丞、太史令。朱元璋登皇帝位,刘基奏行“军卫法”,整肃纲纪,不徇私情,深受朱元璋垂爱。洪武三年(1370年)任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开国公、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官禄二百四十石,四年告老还乡。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病逝在家,享年65岁。朱元璋赞誉刘基“数以孔子立言导予”,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列一带文宗。民间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基是千古人豪,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辅佐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大明王朝,被世人称道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伟人。

《明史刘基传》载刘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琏,生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明考功监臣兼试监察御史,继为江西布政司参政,官至中奉大夫。后与朝廷的胡惟庸党起冲突,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胁迫堕井而死,年仅32岁。二儿子刘璟,聪慧好学,年20岁则经常被朱元璋诏入皇宫相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任阁门使,伴随朱元璋左右。朱棣奪取皇帝位,因刘璟不肯辅佐,被逮捕入狱,自尽而死。

居住在青田的刘基家族,明代世授官爵,成为浙江的豪门望族。刘基于明太祖时受封诚意伯,世袭至其孙刘廌时,因罪夺爵流放。明世宗时,刘基八世孙刘瑜以功臣后续封,获得诰券。

据《青田县志》刘氏族谱记载,刘基后裔授封伯爵世系为:

第一代:刘基长子刘琏,洪武七年(1374年)为明考功监臣兼试监察御史,继为江西布政司参政,官至中奉大夫。次子刘璟,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任阁门使。

第二代:刘廌,刘基之孙,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袭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削爵戍边,后赦还。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去世。

第三代:刘瑜,刘廌六世孙,嘉靖十一年(1532年)续封,仍予世袭,嘉靖二十年(1541年)去世。

第四代:刘世延,刘瑜之孙,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袭爵,后削爵。隆庆二年(1568年)复爵。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去世。

第五代:刘荩臣,刘世延之孙,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袭爵,天启二年(1622年)去世。

第六代:刘孔昭,刘荩臣之子,天启三年(1623年)袭爵。南明时晋封诚意侯。

刘基居住在青田,始终关心着先祖保安家族的事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保安县志》人物志第六·贤达条载:“明诚意伯刘基,字伯温,其族刘光世,太平里人,祖居八涧山。宋南渡,居青田,生伯温,辅明有功封伯,居金陵。招族人至,厚赀之,遗以画像荫郎官职。缘林之变,湮没无存。”刘基请老家保安刘氏家族的亲人到青田,赠予巨额钱财,让在老家保安城修建族祠,画肖像、立牌位,岁岁拜祭祖先。

刘基的后人,也有归根保安安葬的。近年来,在志丹县城郊砖瓦厂处出土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刘母徐氏墓志”。墓志铭记:“刘母徐氏保安人,适明太师诚意伯刘基十一代孙,生员刘东周之妻。生三子:调元、启元、应元,五孙:四建、四隅、四知、四星、四科。生于嘉靖十八年二月十三日申时,终于万历三十年九月二十三日丑时,寿六十四岁,今葬于县南四里东山。按,刘公籍太平里九甲人。是为记。”表明刘基的十一代孙刘东周,死后仍然回归故里,归葬在老家保安军城南郊。徐氏生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距刘基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218年,其间十一代,即平均一代为21年,符合生息代系规律。

中华民国刘志丹开创了

西北革命根据地

南宋时期,保安刘氏刘光世一支居住在了今杭州青田,但是留居在保安的刘氏家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传承家族文化,尚武崇文,涌现出了许多名人。据清顺治、咸丰、光绪三部《保安县志》记载: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有刘辅仁,科甲举人,官知县;成化四年(1468年),刘希皋(希圣),科甲举人,官保德知州;岁贡刘宗,官知县,授封诰及其亲属;刘表,职主簿;万历时(1573~1619年)贡生刘光印、耀州学正,贡生刘光裕,学正;贡生刘可观,文登县训导;贡生刘善庆、刘泽,没有做官;崇祯癸未(1643年),有贡生刘彰本,在京(今北京城)授职泾阳训导,适逢李自成攻克京城。刘彰本忠于大明朝,对随行的儿子刘双全说“我受朝廷一命之荣,身属明廷矣。今国破君亡,吾不苟生。儿归,幸勿以我为念。”遂自尽于京城泾阳会馆,史志褒予“义士”;明末还有刘俊,邑庠生。

清朝,记载有:刘呈图,贡生,职山阳知县;刘谦,永昌县教授;刘光汉,咸宁县训导;刘遴,张掖县训导;刘国瑞,教谕;刘进,东流县知县;刘申(伸)、刘又兴等人仕途无载。

清末,保安刘氏家族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祖籍保安县西川楼子沟村。祖父刘士杰,为清同治年间拔贡,父亲刘培基为乡间秀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刘志丹出生于楼子沟南30里的保安金汤村。刘志丹1922年进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3年为榆林中学学生会主席,积极组织反封建、反剥削的民主革命活动。1924年冬加入李子洲、王懋廷在陕北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为陕北最早的青年团员。1925年被选举为陕北学生联合会代表,年秋由共产党北方区委派遣赴广东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秋毕业,随军东征。年冬奉组织决定到国民党联军第四路军马鸿途部,任共产党代表兼政治处长,时年仅22岁。1927年7月,国民党驱逐军内共产党人,刘志丹几经风险,回到陕西,担任共产党陕西省委的交通员,往返于上海与河南、陕西之间。1928年5月1日,在陕西省委书记潘自力、组织部长李子洲的领导下,与唐澍、谢子长等人一起在渭南高塘镇发起了著名的“谓华暴动”,刘志丹任总指挥。1929年春到榆林红石峡参加了陕北特委会议,担任特委军委主席,尔后回保安组织兵运活动。7月被选举为中共陕西省委后补常委,同月省委全体会议上被选举为省委候补委员。以后一直活动在陕北和甘肃陇东一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甘肃正宁一带发展了革命武装队伍游击队、反帝同盟军,1932年12月在宜君县转角镇改编成立了红26军。1933年11月,在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基础上,恢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42师,王泰吉任师长,刘志丹任参谋长,高岗任政委。

1934年10月,在北方代表孔原派遣的巡视员黄瀚的指示下,统一了陕甘、陕北两个地区的武装力量。1935年2月,陕甘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安定周家崄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军事委员会,刘志丹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军事委员会领导有陕甘红26军42师和陕北红27军84师。6月下旬,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的指挥下,夺取了国民党军占领的陕北延长、延川、安塞、安定、保安、靖边的地盘,西北红军发展壮大为5000多人,地方游击队发展到4000多人,陕甘和陕北拥有了面积辽阔的根据地。1935年8月起,西北革命根据地发生了惨烈的肃反运动。10月,刘志丹等大批革命干部和军队人员遭到了逮捕、拘押和残杀。12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了陕北,解救了关在监狱中的刘志丹等人。刘志丹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红28军军长,1936年4月倒在山西三交镇的战场上。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赞誉刘志丹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同年,党中央批准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此永远纪念。

中共中央、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后,经过13年的奋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战胜了号称拥有800万军队的国民党,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华民族迈入了历史的崭新阶段,诞生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

劉志丹一家参加革命活动者多人,在革命斗争中家族成员及其亲属牺牲者,据志丹县历史学者姜永明统计研究多达62人。刘志丹的胞弟刘景范,在跟随刘志丹从事革命活动中,历尽坎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景范曾任国家监察委员会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任,1955年任地质部第二副部长,中共八大代表。后来在党内斗争中,被误定为“习、贾、刘反党集团”成员,1978年予以平反,被选举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以刘志丹、刘景范为代表的保安刘氏,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又一次闪耀出灿烂与辉煌。

责任编辑:魏建国

猜你喜欢
刘基刘志丹保安
刘基隐居考述
路灯下的保安
保安成了幽灵人
躁人之死皮皮猪卡通
刘基的隐与显
为何“逆袭”的都是大学保安
保安搜车
“前卫老头”刘基灿
纪念父亲刘志丹百岁诞辰
深切缅怀无产阶级军事家刘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