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摘要:中国古典舞由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气韵,一直备受观众的喜爱。在中国古典舞剑舞集步伐、身法和剑法于一体,表演者要想在表演中凸显出剑舞的风格,必须对中国古典舞身韵有全面和详细的了解。本文从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并从中国古典身韵对剑舞的重要地位和审美风格两方面对具体的分析了中国古典身韵对剑舞风格塑造的影响。最后以中国古典剑舞《易水寒》为例,从外在动作和内在气韵两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古典身韵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旨在通过此研究对中国古典舞剑舞和中国古典身韵对剑舞风格塑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表演中更好地展现出剑舞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身韵;剑舞;风格塑造;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42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62-02
一、引言
剑舞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再我国唐朝的时候特别的兴盛。裴旻剑舞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绝。记载中提到,裴旻舞中有极精彩的特技表演,比如他突然掷剑入云,高达数十丈,接着,剑象一道电光一样从空中投射下来,裴旻手执剑鞘接剑,剑准确地插入鞘中。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诗和“序”中,对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作了真实的记载和生动的描绘。他以“淋漓顿挫,独出冠时”和“公孙剑器初第一”等人,给公孙大娘以极高的评价。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原有的剑法技术上进入更深入的研究,创建了新的剑法,并融入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当中。到了现代,剑不仅仅是防身的工具,舞剑更是成为了健身、舞蹈、体育竞技的中不可少的项目。
中国古典舞自从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喜欢,其中持剑而舞的剑器舞,更是展现出了它特殊的舞蹈魅力。在我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当中,剑舞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训练让舞者达到剑与身的相通,在表演的过程中既能展现剑舞的独特魅力又能通过舞蹈展现出它的内涵,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在中国古典剑舞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应该遵循古典舞身韵运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好剑这种道具,通过剑舞的表演来体现出这种舞蹈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内在的气蕴,突出剑舞风格的特征。
二、中国古典舞中剑舞的发展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当中分为徒手身韵、剑舞、袖舞,这三种身韵训练使得中国古典舞更具中国传统特色。中国古典舞剑舞,顾名思义就是“持剑而舞”,始终遵循着“以身带剑、以剑练身”的教学目的。中国古典舞剑舞是伴随着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建立而同时展开的,它的美学根基主要建立在中国戏曲和武术的交响下孕育而成,主要在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内贡献突出。1
现在越来越多的古典舞学习者在进行了剑舞的编创,使得剑舞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中国古典舞剑舞作品《易水寒》、《剑兰》等。这些优秀作品的出现,无疑对剑舞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得越来越多舞者愿意用心的去学习中国古典剑舞,去编创中国古典剑舞,不断地促进中国古典剑舞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对剑舞风格塑造的作用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剑舞的重要地位
1.中国古典剑舞的身法以古典舞徒手身韵为基础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外在的形和内在的气韵的统一,舞者展现出来的外在的舞姿、形体以及路线等等,就是外在的“形”在徒手训练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站式、手型之外,还有八大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这八大元素必须要掌握。同时要表现出舞蹈内在的神韵,必须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动律“形、神、劲、律”。徒手身韵的学习是中国古典舞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徒手身韵的训能让表演者更好地掌握中国古典舞艺术的精髓,从而在表演中凸显中国古典舞的神韵。
中国古典舞的剑舞是在尊重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运动规律的要求下总结出来的,可以说中国古典舞中的剑舞身法是以古典徒手身韵为基础的,剑舞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于表演者的身法功底以及对身韵的运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表演者没有良好的徒手身韵的功底,在表演过程中是无法达到人剑合一的。在剑舞的表演过程中,不仅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剑器与身法、步伐必须达到统一,通过过身韵、造型的协调,才能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舞蹈作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古典舞身韵作为基础。
2.中国古典剑舞通过古典舞身韵训练完美呈现剑舞的美妙
在中国古典剑舞通过古典身韵的训练,可以让剑舞的动作更加的灵活,刚柔并济更好地展现出剑舞的阳刚之美。在剑舞的训练中,从动作来看均须丹田带动,由腰至胸,进而头、肩、臂、手随之运动。其中形体的伸缩、起伏、翻转、俯仰、回环的变换都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因为腰是上下肢的枢纽。身体在依据剑技的特点变化时,固然要以动势要求来带动,但不论千变万化到何种程度,动作总是要以“大轴带劲”,以髓、胸、头、四肢为表现来完成,这无疑是古典剑舞的发力要旨。2中国古典剑舞中的剑花包含点剑、云剑等典型的动作,要完成好点剑的动作,出剑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到腕部放松,动作是动静结合的同时不能产生僵硬的感觉,在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力点在剑的尖上,腰部要发力,力通过肩膀传达到手臂并最终通过手腕达到剑尖。在这一动作完成的时候,肘部是需要微微屈起并且肩部下沉的,力量由腰部传递至腕部、眼部要看向剑尖。良好的身韵训练,则能让表演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身、法、步以及眼神等得到很好地配合,从而更好地掌握剑舞的动作要领,完成剑舞的必须训练的内容,最终为体现剑舞的美妙而服务。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对剑舞的审美风格的影响
1.形神劲律的审美风格具有一致性
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当中,对徒手身韵和剑舞审美核心都要求做到“形神劲律”的要求。由于两者在审美风格上具有一致性,所以中国古典舞身韵对剑舞的审美风格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形”主要是指中国古典舞中七个最基本的动律元素,以其以圆为主的动作路线。这七个最基本的动律元素分别为“提、沉、冲、靠、含、腆、移”。剑舞尽管相对于徒手身韵来说多了一种舞蹈器具,而且剑的发力点在手腕。但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利用腰部的力量配合脚步身法,才能整体体现出剑舞的风格。剑舞中更有一个常见的动作“云剑闪身”,身韵的提、沉动律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动律要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剑舞肢体身法的敏捷。
“神”是就是舞蹈所展现出来的感染力,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一直讲究神韵,没有神韵整个舞蹈就没有了灵魂,在表演的时候也会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剑舞表演中要想体现它的风格特征,也应该凸显出剑舞应该有的神韵。“劲”指的是身韵动作中舞者所用的力度的大小以及快慢等,通过不同的动作的“劲”的试用,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在剑舞中,对于“劲”的掌握的要求更加的高,所有的动作都需要依靠身体的把握劲的不同来体现,而这些都需要腰和腿部的发力。“律”指的是古道运动的规律,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当中,掌握身韵的律动性,能更好地促进剑舞的动作规律的站喜爱呢,使得在表演劍舞的时候身体协调性更好,动作表现也更加地具有韵律感。
2.圆融周游的空间意识贯穿于舞动过程
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和中国的古典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主张“反者道之动”,在反与复之间周而复始,从开始到起点。特别我们常见的太极图形,展现出了完美的“圆”的结构。在中国古典舞中还吸收了子午阴阳之衡的哲理,认为在表演的过程中动静结合和刚柔必须互相转换和相济,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守衡”的状态。因此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动态构成方式采用的是“圆融”和“周游”的结合。在舞蹈中,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路线与古典舞的身法完美的结合,能展现出较好的圆融周游的的空间意识,持续而又富有变化的。因此在表演的舞动的过程中,舞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圆融周游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对剑舞的风格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要把握好圆所形成的空间美与游所形成的流动美,剑舞在动作上才可能出现闪转腾挪的动态美在剑舞的表演当中,经常会运用到空间层次,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舞蹈的质感。因此身法和剑法在舞动的过程中要做到合而为一,动作产生不同的高低组合,动态和静态不断地替换出现,使得剑舞看起来千姿百态、流动性非常的强。
一直以来,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分为徒手身韵、剑舞、袖舞训练,可以说剑舞是在尊重徒手身韵的运动规律下总结出来对中国古典舞的一种升华,在剑舞当中加入了剑这种舞蹈器具,有剑的招数和套路,但是仍然遵循着古典身韵的身法、步伐来完成,尊重古典身韵的审美原则,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古典身韵对剑舞的作品的风格的呈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表演者来说,要想表演好中国古典舞剑舞,必须对中国古代舞身韵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且练习好徒手身韵,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剑舞的组合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揣摩,如何在表演中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
对于中国古典舞舞者来说,必须要重视徒手身韵的训练,在训练的时候要从细节上做好,无论是呼吸还是神韵的体现,通过多思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剑舞的表演的时候,完美的展现出剑舞的独特的魅力,在表演过程中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表演剑舞的时候能在让观众被外在的剑舞动作和内在的气韵所吸引,展现出剑舞作品独特的风格。
注释:
1闫伟康“课堂”与“舞台”-论当下中国古典舞剑舞的编创途径[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8.
2金浩.论剑舞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的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报,2012(06):52.
参考文献:
[1]张军.中国古典舞剑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187.
[2]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218.
[3]左旭.长穗剑融入中国古典舞的应用性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7.
[4]柳青青.舞“形”戏“神”[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5]陈捷.浅谈中国古典舞剑舞发掘与呈现[J].才智,2012(24):291.
[6]彭艳.浅谈身韵在剑器舞蹈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11):148-149.
[7]王璐璐.古典舞剑舞艺术的来源及传承意义[J].艺术评鉴,2018(22):75-76.
[8]闫伟康“.课堂”与“舞台”[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8.
[9]王雪.中国古典舞剑舞教学认知——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7(19):75-76.
[10]武警.试论剑舞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