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 曾瑜 张薄
摘 要: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加大,爆发的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带来的工程伦理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该文探讨了关于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高校工程專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的一些重要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 工程专业 工程伦理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9(a)-010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y country'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scal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lso increasing.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engineering problems that have broken out, and the engineering ethics issues brought about by it have also become very promin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for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for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importa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for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major;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加大,爆发的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带来的工程伦理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作为一个工程大国,相较于西方国家,国内工程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差距也大,重点是工程伦理课程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缺失和短板现象。因此,加强和推进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1 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是培养合格工程师的需要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程教育,而工程教育又离不开工程伦理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工程师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道德责任,工程师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建筑物的安全质量以及事故发生的风险负有责任。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对工程师的工程教育至关重要。工程伦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他们在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修光利提出:工程伦理应该成为工程教育“第一课”。工程伦理教育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需要从源头抓起,是培养合格工程师的需要。
1.2 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是适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需要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也面临类似的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有些事故甚至危及到人类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发现并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并将其作为未来工程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国作为工程大国,在工程决策与实践中不断涌现出了大量的伦理问题,再加上每年又不断培养出大量的工程师人才,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工程师人才缺乏基本的工程伦理素质,这势必加剧大量工程问题的出现,我们也因此永远也实现不了工程强国梦,也将影响到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极其重要。
1.3 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本身就是工程师培养以及开展工程教育的需要
工程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多元素、多变量、多元化的特点。在工程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从技术方式的角度思考,还应该从社会、文化和环境领域合理地考虑伦理道德价值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工程师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道德责任。工程师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建筑物的安全质量以及事故发生的风险负有责任。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对工程师的工程教育至关重要。工程伦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他们在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可以提高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与国际工程教育相结合的需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1.4 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是提高工程教育的教育水平的需要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工程人员的职业道德越来越重要。高校开展工程伦理课程,可以培养负责任的工程师,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工程建设是一项特殊目的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生产产生巨大影响,与人类生活、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我国,与工程伦理这门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安全生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工程技术人员能否具有职业精神,将越来越受到群众的重视。相应的工程伦理教育将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对待。
1.5 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他们未来在工作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诚然,工程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他们违反了工程伦理的原则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后果。人们的安全将会受到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将会受到损害,这会使人类的长期发展蒙上阴影。工程师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平衡发展。工程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利益与责任之间、经济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当前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工程伦理教育在中国已经起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工程伦理教育范畴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统一。在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近年来,一些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开始进入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堂,例如: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等院校单独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但是大多数理工科院校还未单独开设相关课程,只是在专业教育或德育教育中渗透进行。以上表明,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繁荣现状相比,国内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相对滞后,研究发展缓慢。
2.1 现实中我们面临大量工程问题的严重挑战
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来,在社会建设中呈现出来的工程质量不高、工程规划混乱、工程管理浪费、工程责任不强等问题,提醒高等工程教育界需要对过去的工程教育进行反思和调整。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受到了多元文化和功利主义的严重冲击,致使工程群体出现了价值观混乱、去道德化等问题,这也势必成为导致工程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未来从事工程活动的主体,也是我国工程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和生力军,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是促进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合格工程师的必然选择。
2.2 当前理工科院校普遍缺乏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长期以来,在理工科院校重理轻文的现象十分严重,工程伦理教育相关课程处于边缘化状态,有大量的理工科院校根本就没有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工程伦理学方面的课程,由此势必会影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
2.3 当前,我国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缺失工程伦理道德素养
理工科院校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在人才培养方面明显存在着重技能轻素养的缺陷,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素养普遍缺失。具体表现为:工程伦理意识淡薄,对工程领域的不良现象麻木不仁或盲目指责;工程伦理知识薄弱,对基本的伦理原则和工程师的责任与义务不明确;工程道德实践能力低下,对工程实践缺乏全面的伦理审视等。虽然少数理工科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开展工程伦理方面的教育,但明显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机制不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2.4 理工科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工程伦理教育的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代工程技术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未来工程实践的生力军,其工程伦理素养直接影响着未来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也会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理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现实使命,因此,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通过科学的渗透与培养,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道德素养,这既是理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应实现的重要教育目标,也是其必须攻克的新课题。
3 加强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措施
3.1 提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的敏感性
大多数工程师在道德问题上遇到麻烦,都是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面临的道德问题,做了一个错误或不恰当的决定,玷污了工程师的声誉,工程师的工作和生活也受到影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正确认识在工程实践中可以做什么,什么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伦理敏感性,培养学生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在未来面对一定的道德困境时,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工程道德教育可以使工科大学生认识到,一个负责任的工程师,在工作中不仅要对产品、工程、和风险负责,也要尊重客户和公众的自主权。
3.2 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加强工程伦理学知识学习
将伦理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将抽象的伦理学概念融入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特别是如何实现伦理学思想指导实际行动。在研究生阶段,伦理学作为一门课程,可以引起学生对工程伦理的重视。通过对伦理学知识的学习,使工科大学生在今后的工程决策、设计、管理和评价中具有更广泛的伦理学知识基础,有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通过研究工程伦理规则,帮助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职业道德。为了实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道德判断,首先是要有一个完整的和可操作的道德规则,而不是简单地基于理论和概念的表述,必须要有违规后的具体惩罚措施,以达到警示的作用。
3.3 培养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道德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师的道德意志力可以减少他们对自然、社会和公众的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特定的伦理案例背景下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特别是通过一些负面案例教学引起学生的警觉,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要坚决抵制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培养自己的工程伦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例如,孟山都的轉基因生物对人类自身和环境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一个社会主体的意识形态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决定主体价值观念。如果社会缺乏正能量,而负能量在整个社会蔓延,那么无论教师的教案内容如何完善、教学设计如何完善、讲座如何生动,大学教育都是徒劳的。各种社会氛围都会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学校只是整个社会的小部分,虽然它有净化思想的作用,但它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划清恨与爱的界限,严惩丑恶的行为,弘扬文明之美,那么伦理道德的形成也就顺理成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执法力度是弘扬正能量的体现,将对高校工程道德教育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应尽快制定工程道德规范和监督措施,未来来自高校的工程师将是一代职业道德高尚的工程师。
3.4 强化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师资力量
国内高校工程伦理教学的师资来源主要是人文学院的哲学课老师,或者是相关工科学院的专业教师。工科学院的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背景知识,能够做到工程伦理教育与相关专业领域相结合,授课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因而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教学效果。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相关任课老师应该积极参加相关课程建设的活动,主动参与高校《工程伦理》课程高级研修项目的培训和学习。
3.5 优化高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学方法和考评指标
工科院校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工程师,但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锻炼学生对工程伦理的评估和决策能力,运用伦理学的方法去思考和判断工程问题中的道德问题。工科院校应该运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开展教学。工程伦理教学方法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精选代表性突出的案例建立案例库,针对相应的案例提出工程伦理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可以开发相关学习软件,开展信息化工程伦理教育,软件上有全面的伦理学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库,方便学生线下自主学习。
工程伦理课程的成绩考评,应当遵守工程教育的基本原则,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强化学习过程的评价。课程成绩考评指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合理量化各部分指标的评分权重,通过学生课程论文、分组研讨、随堂测试和课后实践环节的考评,计算汇总得到最终评分。
3.6 采取现代多元化工程伦理教育模式
当今世界为多元化的世界格局,采用多元化的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可以提升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多元化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首先,设计研究生信息伦理课程,需要将伦理理论的学习范围扩展到传统的西方经典伦理学之外,涵盖了非西方经典理论和人文主义理论。其次,应该为此课程设计互动案例,采用协作学习的方法,以小组形式一起开展学习与讨论。可以让学生扮演工程中的不同部门角色,这些部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职能,针对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小组讨论和分析工程中伦理问题。然后,通过实际模拟来论证这种教学方法,从而使该方法具有可形性和扩展性,可以推广到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其他机构。
多元化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涵盖以下5个方面,即学习各种伦理学理论知识;分析伦理学与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将国际形势和多元文化与我国联系起来;将国际形势和多元文化与其他国家联系起来;理解国际形势和多元文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得出多元化工程伦理教育的重点是学习全球的工程伦理学。因此,有必要在全国各个高校开展多元化工程伦理教育,以确保大学生为全球化的工程道德挑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曾永卫.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1):94,97.
[2] 张家平,武鹤,王国峰,等.新时代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必要性与实践探索之思考[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5):73-76.
[3] 王丽君,路丽丽,孟尧,等.工程伦理教育工作认知状态探析[J].文教资料,2015(4):64-66.
[4] 牛润萍,庚立志.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工程伦理教育分析[J].智库时代,2019(17):237,240.
[5] 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1-25,71.
[6] 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