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广波
如何用好部编教材,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呢?
一、加强单元整合,关注知识体系
部编教材知识体系、知识梯度更加明晰。每个单元导语中都明确点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单元课文来落实语文要素,贯通方法指导,并且每篇课文的指导点各有不同。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语中,体现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课后题要求“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指向非常明确,即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明朗”的意思是“明亮”“晴朗”,这就是找近义词理解词语;“凌乱”的反义词是“整洁”,“凌乱”的意思就是“不整洁”,这就是反义词否定法。当然,对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还可以到文中找到答案,运用文中的语句来解释,这就是联系上下文语境的方法。而在学习《秋天的雨》时,“五彩缤纷”可以联系下文语境理解,也可以观察课文插图理解;“勾”,学生可以采用换词法、联系情境法等方法理解。
二、结合学段特点,落实常规教学
每个单元、每一课除了落实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之外,还要落实学段及每课的一般性目标。如:认识本课生字;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执笔姿势,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
部编版教材生字的编排体现了认、写分开的原则。以《秋天的雨》为例,本课13个要求会写的字中,10个之前已经认识,所以这10个字的认读,教师不需要再逐一指导。完成学情分析后,教师做出如下教学设计:第一步,重点指导学生把字音读标准;第二步,重点指导学生初步理解字义;第三步,重点指导学生积累带抒情词的小短语。写字指导时,教师按照生字的特点重新排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识记,弄清生字的结构,找到生字的关键笔画,掌握书写规律。
三、围绕课程目标,加强方法指导
“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的教学要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段意串联法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要求学生先关注每一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段意,再将它们连起来,形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理解。
比如,《秋天的雨》第二至四自然段围绕总起句写某一方面的构段方式明显。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再找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颜料(颜色)”“气味”“喇叭(声音)”,指导学生掌握概括课文的方法,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还要树立整体意识,灵活处理各单元的梯度与衔接。“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虽然是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但在第3课《不懂就要问》前面的导读中就有体现(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默读训练——默读第二自然段,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以强化单元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注重语言训练,达到读写并进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应用,建立起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积累词语,进而在情境中灵活应用,以读促写。
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通过句段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秋天的雨》,文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特别是对于橘子、柿子、菊花的描述,使之更加鲜活。学习完该部分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并照样子写一写。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雨的色彩美:①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牵牛花,紫色的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呀,吹呀,吹走了夏天的炎热;②秋天的雨把金色给了麦子,黄黄的麦子像一片地毯,摇啊,摇啊,摇来了农民伯伯的笑脸;③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個个火把,烧啊,烧啊,烧红了天边的晚霞。写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感情的把握,提升了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