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玛丽
摘 要:传统文化是流淌在学生血脉中的民族基因,塑造民族风骨,是奠定民族奋勇争先、与时俱进的基础,其中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可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发现民族文化之美,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为此教师将民族音乐纳入音乐教育体系,旨在充实音乐育人内容,肩负弘扬传统文化时代责任。通过探析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以期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综合质量。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中音乐;教育意义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渗透具有如下意义:其一,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立德树人;其二,充实音乐教育内容,拓展课堂教学渠道;其三,创新育人形式,丰富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其四,完善高中音乐教学体系,提升音乐教师综合育人实力。基于此,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探析民族音乐在相关课程中教育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具有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源于立德树人思想,要求教师从文化素养、价值观念、思想感情等方向出发进行教学,渗透德育思想,指引学生全面发展,推行立德树人精神。基于民族音乐多与地方文化、历史风情、民族传统关系紧密,是人民群众智慧的凝华,为此可助力学生从创新实践、独立自主、民族精神等角度出发探析音乐、解读音乐、学习音乐,同时汲取民族音乐营养,继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赏析教学时可遵循民族文化进课堂思想,率先提问:“大家对民族音乐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唱一两首民族音乐吗?”有的学生演唱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太阳出来照白岩》等歌曲,还有的学生演奏了《二泉映月》《敖包相会》等民族音乐,而后教师在肯定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探究基础上追问道:“《敖包相会》可谓脍炙人口,那么同学们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学生不禁陷入沉思,教师则在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基础上讲解该首音乐的来历,学生被科左后旗妇女塔木勇于同持枪歹徒搏斗的精神所感动,继而以民族音乐为载体渗透优良品格给予学生正面指引,体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再如,教师可以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依托鼓励学生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引领学生演绎民族红歌,如《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这些民族音乐无不反映民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将其作为音乐教育元素具有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以音乐为沃土播撒爱国种子,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艺术领悟力、表现力、协作能力等核心素质,继而达到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高中音乐教学实践目的[1]。
二、充实音乐教育内容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具有充实音乐教学内容的积极意义,主要源于固有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内容比重较小,与新时代音乐教改要求相悖,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走入课堂,民族音乐是历史、人文、科技、经济、教育、情感等因素的凝结,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无异于引领学生回顾民族风貌,用音符铺开民族发展画卷,使音乐教育内容更加充实,与历史、语文、科技等学科关联在一起,提高音乐教育渗透性,拓宽民族文化进课堂渠道。
例如,教师在以“解读少数民族音乐独特魅力”为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可以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傣族、黎族、苗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为出发点整合与之相关的教育内容,从歌曲、民族习俗、乐器、舞蹈、音乐演变等角度出发充实高中音乐教育内容,梳理音乐教育体系,使学生可以在音乐教学进程中掌握更多知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将民族音乐视为学生艺术细胞构成元素之一,为学生汲取传统文化养分提升自身修养奠定基础。除教师充实音乐教育内容外,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其较为感兴趣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形式为依托通过网络、书籍、访谈、电视等渠道搜集相关内容,并在课上与学生分享其学习体悟,诠释其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旨在培养其音乐素养,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理解,将民族文化视为学生学习内容之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再如,教师可应用“互联网+”模式,應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民族音乐教育资源汲取渠道,应用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形式丰富民族音乐教育内容表现形式,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让民族文化走进课堂奠定基础。以民族器乐简介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网络搜集古筝、古琴、马头琴、琵琶等民族器乐制作视频片段,整合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将民族器乐图片分类存储在一起,从器乐演进历程、文化底蕴、音乐代表作等角度出发统筹音频内容,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赋予民族音乐教育感染力。为满足学生民族音乐学习需求,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型育人体系,发挥“互联网+”教学效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喜好、个性、学习状态、音乐素养创编“民族音乐微课程”,打造“校本化”高中音乐教学课程,根据育人动态及时调整微课内容,确保微课契合实际、以人为本、科学高效,避免出现浪费育人资源,教学内容与音乐教育需求不符等消极现象[2]。
三、创新音乐育人形式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具有创新音乐教学形式积极意义,主要源于传统音乐教学轻视学生体验,以教师单向输出育人内容为主,使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课堂上师生互动不积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教育目标沦为空谈,与新时代教改要求相悖。基于此,教师应用民族音乐开展教学活动,为有效应用教育内容创新育人形式,广开民族文化进入课堂门路,使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得以加强[3]。
例如,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可采用议题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针对民族音乐内涵、情境、音乐表现力等方向进行探讨,通过探讨将学生情感与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民族文化得以有效渗透。以“南北民族音乐差异”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议论,使议题式教学方向更为清晰,民族音乐与高中音乐教学的融合更为有效。通过议论学生发现南方民族音乐声音尖细、旋律悠扬、曲调柔和,热衷于寄情山水;北方民族音乐则粗犷、豪迈、声音高亢、旋律激进、曲调欢快,大多寄情于土地、人民群众。在此基础上提出进阶式议题“南北方民族音乐文化差异产生内因”等,使民族文化得以走进音乐课堂,引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艺术魅力,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赋予民族音乐新时代教育意义。
再如,为妥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民族文化火种得以持续燃烧在学生思想深处,教师可鼓励学生成立社团,将其视为民族音乐文化集成驿站,如合唱团、民族舞蹈社团、民乐社团等,为民族音乐文化集散搭建平台。在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时可邀请上述社团进行民族音乐表演,如《我爱你祖国》(合唱表演)、《好花红》(歌舞剧表演)、《彩云追月》(民族器乐表演)等,继而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输出民族音乐知识,同时以社团为载体持续学习、了解、探索、发现民族音乐之美,使高中音乐教学更富实效性。
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用民族音乐敲开学生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的大门,教师可鼓励学生参加由企业、政府或社会组织举办的有关民族音乐的活动,如民族音乐歌咏会、民族民间舞大赛等,为参赛学生提供针对性教育指导,使其以更加专业、自信的姿态参与竞赛,将敢于挑战、创新进取、越挫越勇、虚心好学等精神思想与学生品格融合在一体,助力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高中音乐教育有效性得以提升,凸显教学方式革新的积极意义[4]。
四、完善音乐教学体系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具有完善教学体系的积极意义,主要源于音乐教育与时代发展、教改标准、育人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变化情况关系紧密,需教师打造富有灵动性、发展性、实效性的教育体系,为吸纳育人资源,充实教学内容,革新教学形式提供依据。其中,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教改内容之一需嵌入教学体系中,使音乐教学体系随之得以完善。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教改意识,具备与时俱进教学实践觉悟及能力,能够应用全新教学要素开启音乐教学新篇章,带领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例如,教师可推行“民族音乐教案设计—教学资源统筹—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成果研究—教研成果推行—民族音乐教案优化”教学体系,在闭环式育人体系加持下使民族音乐教育内容得以充分利用。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强化本校师资力量,营造和谐、高效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氛围,教师需将教学综合评价归入该教学体系。在教研成果推行后针对育人实况进行剖析,其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育成果、民族音乐资源利用率、教学方法创新成效、教学体系完整度等均属于教评标准,为保障相关标准更加客观,教师需定性、定量予以设定,确保其契合教改要求,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同时与本校育人能力相符,避免出现教评标准定得过高,教学能力无法企及消极现象,确保教学评价标准与教学实践情况互为依托,达到刺激教师不断拔高教学质量,推动音乐育人活动良性发展目的。从校方来讲还需将人才培育纳入教学体系,组织教师持续深入学习研究我国民族音乐及其相关传统文化,学习、解读并推行音樂新课改标准,使本校师资力量得以加强,有能力应对“民族文化进课堂”教学创新挑战,在提高音乐教师育人能力同时为学生强化自身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使高中音乐教育水准得以提升[5]。
综上所述,为提高新时代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赋予其深层次教改意义,教师应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做好民族文化进课堂教学工作,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充实教学内容,升级育人体系,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兼顾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育人活动,同时不断提升教师民族文化修养,使民族音乐与高中音乐教学的融合更具现实意义,达到有效培育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海燕.高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与创建特色教育学校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9(21):22-24.
[2]张译文.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魅力中国,2019(19):88-89.
[3]赵然.在高中音乐的民族音乐教学探讨[J].读与写,2018,15(30):210-211.
[4]胡伟平.高中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江西教育,2018(30):29-30.
[5]胡宏宇.注重发挥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