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时代美的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上)

2020-11-16 02:08朱亦一
时代报告 2020年7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苏联艺术

朱亦一

在新的美的形态对旧的美的形态的不断扬弃中,社会主义新文艺必将合规律性地全面扬弃资本主义旧文艺,这是人类审美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实主义艺术与抽象主义艺术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现实主义艺术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现实生活,唤起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思考,鼓舞人们去改变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现状。而与现实毫不相关的抽象主义就是要试图消解现实主义的这一积极因素。在《三套车》这个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过来的作品,而另外一幅现代艺术作品是正的,对于这幅抽象主义艺术作品,它的倒和正又有什么关系呢?没任何关系!因为它不表现现实。

对于现实主义的这种感召力量,与抽象主义那种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原因在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一窍不通,根本不懂得马克思现实主义就是要强调先进阶级的战斗任务,就是要在现存制度中发现推翻这种制度的因素”。

他们为什么对现实主义艺术恐惧?因为在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人们会发现推翻现存制度的因素,会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会唤起人们对作品中人物的同情,从而去思考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而抽象主义是达不到这些目的和效果的。

在俄罗斯兴起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势头和思潮,以直接讽刺当时没落贵族的生活情景为着落点,像《贵族的早餐》这幅作品,描绘的是过去生活非常富有的一个贵族,如今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他正吃着黑面包的时候有人来访,于是他迅速地用书把黑面包盖起来。

《 少校求婚》,表现的是一个趾高气扬的少校,来到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求婚的场景。这场景表现了俄罗斯社会当时的社会风气,作为没落时期的贵族们,要急于与新生的阶级进行联姻,才能保住他们的利益。

在这个历史阶段,俄罗斯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艺术群体,叫做俄罗斯巡回画派,领路人是克拉姆斯柯依,他是当时艺术院校四年级的高才生。他们不愿意按照官方的指令进行绘画,要按照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进行创作,于是发动了一场“暴动”,这下激怒了官方,受到打压,他们毅然成立了自己的巡回画派组织,要表现贫苦人民的生活,要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

当时,《荒野中的基督》在展出的时候,人们倾城观看,作品描绘的是基督在荒野中思考的情节,再现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俄罗斯前途和命运的担忧。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就是基于这样的艺术创作原则去描绘他笔下的人。《无名女郎》表现的是上流社会贵族女性那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在这里刻画的就是遵循这种生活,去追寻深远的思想。

现实主义艺术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反映作者对这个社会的认识,是艺术家对这个社会生活的把握。所以,它必须要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性。所以,我们看到俄罗斯巡回画派这一群青年艺术家,他们走出了院校,深入生活中去描绘当时俄罗斯民间最贫困、最令人同情和深思的题材。

《洗衣妇》描绘的是一个年纪很大的妇女,她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已经疲惫不堪,坐在那里歇息,这样一个老人,她的晚年应该在家里面享受晚年的幸福,不该再出来劳动,可是没有办法,她被生活所迫,甚至连那个年轻的、穿着红裙子的姑娘,也在繁重的劳动中累得背都变形了!

米塞耶多夫的《地方自治局的午餐》更是揭露了在自治局会议上,来自于农村的贫苦农民的生活。他们生活非常艰苦,没有办法,所以连午餐都没法享用,只有坐在外面晒晒太阳,或者吃带来的黑面包。可是,透过窗户我们看到窗户内部那些贵族、有钱的自治局成员们在喝着美酒,如此大的人生落差,不能不使人们思考这样的社会现实的合理性何在这个问题。

列宾在创作《拒绝忏悔》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抹掉了一切多余的景物,画面上只留下两个人:革命者与神父。在昏暗而潮湿的牢房中,革命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神态自若,鄙夷而轻蔑地对待前来“接受”他最后一次忏悔的神父。拒绝临刑前的忏悔是当时革命者对沙皇暴政有力的抗议,也表示革命者对信仰的忠贞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集中地表达了革命者的精神面貌。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现的是那些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人,在里面有未成年人,有年纪很大的,这些人构成了这样一个场面;他们衣衫破烂,为了生存不得不去进行繁重的劳动。当每一个人看到这些作品,他内心都会激发起强烈的想改变他们命运的意识和力量,这就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最可貴的地方!

现实主义艺术,是人类艺术在特定历史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表现形式。正是俄罗斯这一批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揭示了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唤起了人们对贫苦人民命运的担忧和呐喊,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做了前期情感上的铺垫。所以,在俄罗斯这个地区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现实主义艺术的确立下了不朽功勋。

社会主义新文化艺术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培养一代新人服务,如果没有这样一代新人,社会主义就不能够发展,在苏联作家协会章程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艺术,就是要真实地再现生活,去真实地描绘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的情景,从而激发起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给人民以精神的食粮。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工农兵的形象,就自然顺应历史的潮流登上文化艺术的历史舞台。他们为消灭私有制而流血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集体利益忘我献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处处闪烁着无产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光辉。社会主义使现实主义艺术焕发出新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些艺术作品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就连地铁里面这种雕塑也比比皆是。苏联人民在这种艺术的熏陶下,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世界帝国主义是不会漠视无产阶级胜利的,他们必然用各种方式来对社会主义进行遏制。

在苏联红旗坠落的过程中,西方文化艺术在意识形态领域成为颠覆苏联的主战场,赫鲁晓夫时期以及之后出现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几乎全是对社会主义的嘲讽、污蔑、颠覆。尽管他从内心知道这些抽象、荒诞的东西不是艺术,但是由于苏联当时已经没有能够阻止现代艺术在苏联的继续蔓延、渗透,其结果是导致苏联人民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思想一度混乱不堪,并给其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灾难。

“我们一定要在苏联内部找到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执政掌权、主张西化的民主派与民族分裂势力一起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各种手段颠覆苏联,他们沆瀣一气,用西方的“普世价值”进行渗透,试图彻底解除苏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基础,不遗余力地推动、蛊惑共产党人放弃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鼓动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根本转变,推动党内形成脱离、背离,最终背叛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特权阶层。

苏联红旗坠地固然有其外部原因的推动,但其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长期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长期僵化地对待社会主义,执行固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国民经济发展单一,官僚特权集团控制着国家机器,对所有权进行垄断,甚至发展到把计划经济绝对化,忽视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及市场调节作用,致使企业管理制度僵化,缺乏经营的主动性和生产的自主性,削弱了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求外延式的粗放发展,追求高速度,不求质量、效益,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长期与美国搞“冷战”,搞军备竞赛,致使苏联经济严重下滑,社会矛盾迭出,物资供应极度匮乏,人民群众遭殃,生活苦不堪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丧失殆尽。然而,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面对出现的问题,不是“对症下药”,而是在政治改革进程中,断然采取“休克疗法”。经济上完全违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使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潮大行其道,过度私有化改革使得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严重缺失,伦理道德观念极度混乱,社会精神面貌全面倒退,贪腐现象严重,政治动荡不安,执政 74 年的苏共在人们心目中完全失去了信任。

人们不得不思考:20 世纪初的 1917 年 11 月 7 日,在列宁的领导下,仅有 35万人的俄共产党员,拼死奋战,一举攻占“冬宫”,在半农奴、半封建的俄罗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2 年 6 月 22 日起在斯大林领导下,550 万苏共党员,和苏联人民一道,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苏联人民的勇敢和智慧,团结世界上可以团结的力量,取得了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 20 世纪 90 年代初,拥有 2000 多万党员的苏联,一下子就垮掉了,垮得那么彻底,政权丧失,一夜之间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当时,竟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捍卫它。这样的结果,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真正验证了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的: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和国土的真正内涵!

1991 年 11 月西方一位领导人在“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毫不掩饰地说道:“苏联是一个对西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我讲的威胁不是军事威胁……我指的是经济上的威脅。借助计划政策,加上独特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刺激手段相结合,苏联的经济发展指标很高,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因此,我们一直采取行动,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一语道破了西方国家从精神到经济全面瓦解苏联的战略和颠覆苏联政权的险恶用心。

这种在意识形态领域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全面地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在经济上放弃公有制,全面地接受西方私有制模式下的市场经济,就势必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被颠覆,势必造成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丧失。这两个基础的丧失,共产党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就一定会被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推翻。因此,苏共变化到垮台的过程,就是党内修正主义集团,改变生产关系,从而造成了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过程。

伴随着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政治上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大肆推行私有化,与之相伴的是社会生产大幅度下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财富严重两极分化、理想信念缺失、伦理道德混乱,人民物质生活极度匮乏,贫穷不堪,苏联亡党亡国已成必然!

东欧剧变、苏联红旗落地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大逆流、大灾难,人类历史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遭到了重大挫折,它是俄罗斯人民遭遇到的一场真正的悲剧,是 20 世纪乃至影响到 21 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中巨大的政治灾难。它是文明世界的倒退,也是整个世界的倒退。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景是一致的,但又不是绝对的。就是执政党是可以变的,但是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属性变不了。所以共产党要生存就必须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置身于广大劳动人民当中,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共产党就没有安身立命之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领导阶级,要保证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变,执政党的宗旨就不能变,就一定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地位的基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苏联亡党亡国惨痛的历史教训,足以使我们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建设中引以为戒。对这样一种历史现象,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在曲折中顽强前行,在低潮中艰难复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不可逆转,社会主义必将在曲折与苦难中迎来一个更加绚丽多姿、无比辉煌的春天。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苏联艺术
武装保护苏联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雾在做迷藏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