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坦克二师三团赴朝参战期间,我任该团技术处器材股副股长。当年我团横戈朝鲜战场的许多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至今令我难忘。
16岁那年,抗日战场上的那次意外,是我从军历程上的一次转折。枪林弹雨中,子弹直接击穿了我的钢盔。在医疗物资匮乏的前线战场上,我难得用云南白药止血止疼,所幸伤口不深,又有钢盔受力,休息观察了一天一夜后,大夫说我“捡回一条命”。后来,之所以选择学机械、开坦克,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一名坦克兵,也就源于坦克与此次保我一命的钢盔都有“铁壳子”。
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朝鲜战争形势发生变化,我方以三八线为界,修筑工事,巩固阵地,养精蓄锐,寻找战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抢占重要山头,控制战略要点,逐步形成对我方有利的势态。
构筑坦克工事是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要求坦克在所筑工事内能打能藏、能进能退。有的掩体要把山腰掏空,坦克开进去,既能发挥火力,又能保存自己。志愿军司令部特调工兵十四团配屬坦克三团执行任务,加强工兵作业。当时工兵除了工程作业外,还要在前线布雷,一切靠手工作业,其艰难危险不言而喻。
1951年9月,工兵营龚营长带领部队执行任务,在行军途中遭敌机轰炸扫射牺牲了,他是我团入朝之后第一位牺牲的营职干部。
1952年3月,我坦克三团配属四十二军,对阵281.2高地美军一个加强营,敌人共约千余人。我军利用晚间发起猛烈进攻,步兵战士们看见自家坦克冲上来了,都十分兴奋,斗志更盛。这是一次步、炮、坦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我们打得很猛、很好,最终全歼敌军!
由于战局相对稳定,我坦克部队积极寻找战机,组织了多次小规模炮战,我坦克122毫米加农炮向敌纵深轰击,打到了敌指挥部,给敌威胁不小。敌电台惊呼:“中共远射程大炮打到我后方来了!”
1952年7月,坦克四团接替我们的防务,我坦克三团人员分批返回安东。
离开朝鲜回国之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告别在朝鲜牺牲的战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