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留一片净土!

2020-11-16 01:53
新潮电子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亚文化

规模庞大的未成年网民

近日,关于“后浪”奔涌的话题成为人们讨论的一大热点。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后浪”奔涌相映生辉的是,网络虚拟空间里,有网络时代“原住民”之称的广大未成年人正在崛起为中国网民“新势力”。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75亿,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分别为93.9%和90.3%,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已相当普及。

调查显示,听音乐和玩游戏依然是目前未成年网民的主要网上娱乐活动,分别为65.9%和61.0%。网络游戏行业发展迅速,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向未成年群体的渗透更加快速。数据显示,61.0%的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为56.3%,玩电脑游戏的为24.6%。手机是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的主要设备。

《报告》提醒称,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需要关注。短视频题材内容丰富,且能够依据人工智能算法针对用户兴趣偏好定制推送内容,使得很多未成年人可能因受吸引而沉迷。同时,短视频网站是内容发布和运营平台而非创作方,平台的内容均为用户主动上传,这个过程中很难避免未成年人收看到低俗或不健康内容。

事实上,短视频仅仅是当下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接触不良信息的一个方面,当下,游戏、社交甚至网课平台上,各种低俗信息的渗透已经可以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了。

负面影响不可小觑的低俗信息

受疫情影响,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大量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但与此同时,一些平台的内容问题也被屡屡爆出,虎牙、斗鱼等直播平台在免费网课页面中推广精心包装的网游广告;步步高家教机App竟出现“成人内容”;“学而思网校”APP存在低俗视频、教唆早恋内容等。

而学习之余,孩子用以放松休闲的动画片、直播、短视频等娱乐方式,也让家长忧心忡忡。短视频从内容到评论,很容易出现不合时宜甚至低俗信息,而游戏更是重灾区。

《我的世界》《迷你世界》等未成年人玩家众多的游戏不仅出现过低俗信息问题,更曾出現过色情诱导青少年的事件,而从《卡斯特的复仇》《花花公子拉瑞》到更露骨的《电车之狼》,都曾引发了无数争论。

此外,未成年人社交圈更一度让成年人有“毁三观”的感觉。在一些贴吧里,比如萝莉吧、处对象吧、连麦吧,以及一些“语诱”“语C ”“声优”“磕炮”QQ群里,大量未成年人活跃其中,在这个信息自由流通的虚拟场所,未成年人们会用一些成人费解的黑话社交,让软色情(注:偏晦涩的色情内容)在网络空间内潜滋暗长。

当低俗信息与软色情内容长时间包围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尤其是孕育出类似“饭圈”文化阵营后,低俗信息的负面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影响甚大的“饭圈”文化

互联网低俗信息对儿童成长的负面影响中,“饭圈”文化需要格外重视。应援打榜、刷量控评、一掷千金,群体对立、互撕谩骂、人肉搜索……近年来,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兼之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关于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拜金炫富的负面新闻不断进入公共视野,一次次刷新公众的认知底线。

为维护偶像,不惜与全世界为敌。看到有人不喜欢自己的偶像,轻则谩骂诋毁,重则人肉搜索,普通网友因为惧怕网络暴力,连打出明星的全名都不敢。不久前,两位明星的粉丝为了争谁是“一番”,持续霸占了多天热搜。粉丝们用“废物”“包藏祸心”“祸害”等词攻击偶像的经纪团队,用“抬轿”“作配”“提鞋”等词形容合作对象,不堪入目的词语不胜枚举。同类型明星的粉丝,因为资源问题常年互撕对骂,更是网络常态。凡此种种,让网络空间乌烟瘴气。

未成年人本身心智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饭圈”舆论的影响与诱导,尤其是当投机者或互联网黑产发现“饭圈”背后的流量生意时,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这句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的口号带来一系列问题,经纪公司制造流量,粉丝拥护流量,资本追逐流量,流量开始变得无孔不入。一般而言,艺人团队会经常与粉头联动,清洗话题广场、购买热搜和“反黑”都是饭圈的常规操作。在利益的驱使下,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在“饭圈”的影响下掏空腰包。

主管部门护航专项整治

为给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今年暑期以来,主管部门频频出手,展开了一系列的治理行动,“护航”青少年成长。特别是学习教育类APP和网站平台网课学习栏目的用户以未成年人为主,决不允许打着教育的旗号,实行损害未成年人权益之事,对借网课荼毒青少年的行为,必须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

7月9日起,国家网信办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将整治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生态问题,列为清理整治的七方面突出问题之首。8月7日起,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又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要求对利用网课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不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并对依法查处的一批涉未成年人在线学习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站平台予以曝光。

8月2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通知》,指出针对低俗有害信息,将重点整治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板块推送网络游戏、低俗小说、娱乐直播等与学习无关的信息问题。坚决清理网站平台少儿、动画、动漫等频道涉低俗色情、校园霸凌、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导向不良内容。严格处置直播、短视频网站平台存在的色情、暴力、恐怖等低俗不良信息。严厉打击即时通讯工具群圈、社交平台诱导未成年人自残自杀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信息和行为。从严整治青少年常用工具类应用程序恶意弹窗,诱导点击跳转至淫秽色情、低俗庸俗等有害页面的行为。

零容忍的整治态度

伴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的落地,国家网信办相继开展系列整治行动,针对网络传播秩序、网络直播、未成年人网络环境、自媒体管理等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乱象问题,亮利剑、出重拳,加压网络空间监管治理,回应社会和网民关切。

集中整治启动以来,各地网信办强化监督指导,各网站平台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截至8月15日,共关闭违法违规账号超过90万个,采取限制措施处置账号近10万个,涉及粉丝量过百万大号140个,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28万条。

果断的处置让人们看到了高层对未成年人网络低俗信息零容忍的整治态度,广大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三观尚未定型,对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恐怖霸凌等有害信息的辨别力、抵制力较差,用曾祥敏的话说,未成年人很容易“陷入”这些低俗有害内容。一方面,未成年人多数处于中小学教育阶段,网络暴力游戏、低俗小说等会让孩子沉迷上瘾,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孩子很容易选择寻求即时的感官快感和刺激,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低俗有害内容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而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与占比持续上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也对互联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祥敏指出,网站平台在享受互联网发展红利的同时,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平台内容管理,这也是平台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用科技推动网络健康

技术的进步,讓信息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无比迅速地传播,想要为孩子留下一片净土,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升级技术手段保护未成年人。以腾讯游戏为例,其在前不久正式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的基础上,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除通过人脸识别判断是否未成年人外,区块链同样可以被运用在低俗信息的监管上。在肖战社区中,粉丝互相指导,如何使用区块链存证产品权证链取证他人抹黑自己偶像的行为,并购买存证流量进行存证。根据权证链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其作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的一级节点,为用户提供电子证据的存证、取证、出证、司法维权等服务。

而在国内积极推动技术升级,实现玩过净化的同时,国外同样在积极解决玩过暴力、低俗内容问题。芬兰一家名为tietoEVRY的科技公司(tieto,芬兰语,意为知识)发布了一款遏制网络语言暴力的工具:“礼貌体”字体。

“礼貌体”中包含1800个词汇,由tietoEVRY与芬兰青少年组织共同编撰。该字体可以自动检测不当词语,并将其替换成更温和的语言,比如,输入“我恨你”,句子将自动变成“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输入“她真丑”就会变成“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美丽”。除了替换不当词语,该字体还能主动模糊掉诸如“白痴”“蠢货”等侮辱性字眼。总体而言,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监管机构用技术净网的同时,低俗信息同样会用技术伪装自己,唯有坚持且坚定地走下去,才能让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防网络亚文化的阴暗面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亚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群众文化现象之一。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未成年人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手段、各种价值观及思想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开始发育,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群,伴随着网络亚文化的发展而成长,他们的行为特征、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直接和间接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当今天的未成年人成为明天的社会中坚时,这一代人身上所拥有的气质、素养和文化特质将深深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网络流行语、网络游戏、QQ或MSN聊天、恶搞和网络文学等,都可以算作是网络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但随着“黑界”“祖安文化”等负面内容的入侵,亚文化的阴暗面让未成年人网络社交中出现的侮辱谩骂、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甚至敲诈勒索、非法获取个人隐私等违法活动。“黑界”“祖安”是具有网络暴力特征的青少年亚文化,“黑界”是一种活跃于QQ、百度贴吧等平台的网络玩法,用各种组织形式将人群划分阶层,并在其中模仿成人社会的规则,成员们从入门开始就学习如何在网络上开展骂战。“祖安”原本是某网络游戏中的一个游戏地区,该区玩家以爱说脏话、擅长骂人著称。后来,“祖安”逐渐演变成讲脏话骂人的代名词,一些未成年人以“祖安男孩”“祖安女孩”自居。

“祖安文化”、“黑界”等这些具有网络暴力特征的青少年亚文化,与网上负面情绪的宣泄和群体感染有关。基于社交平台形成的网络社群及其群体身份认同,带来的去抑制性、去个性化,会加剧“祖安文化”“黑界”等现象的发展。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特征,使得一些大众传媒、运营商和网吧道德沦丧,为了获得可观的收益,向青少年兜售充满色情和暴力的新闻、图片、音像制品、游戏等,使得一些未成年人深受消极网络亚文化的侵蚀,甚至患上了“网瘾症”。

对于亚文化中的阴暗面,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且随时提防。

同样值得关注的“熊孩子”打赏

除了低俗内容外,以直播打赏为代表的未成年人网路消费问题同样值得重视。“9岁女童打赏主播花光家里10万彩礼”“护士的10岁儿子打赏主播10万元”“孙女玩手机游戏花光奶奶救命钱”……一些未成年人因游戏充值和为主播打赏花费家长“巨款”的新闻屡见不鲜。而最高法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在特定情况下,最高法明确给出了支持未成年人充值无效的意见,既为解决该类纠纷在法律层面提出实际指导意见,也为线上娱乐行业的发展及时摆正“航向”。当然,《意见》的出台不代表家长可以做甩手掌柜。“熊孩子”打赏不菲,问题也出在家长身上。对于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判定其消费有效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能够证明充值行为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未成年人也有长大的一天,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是家长责任,若一味放任,家长最终还是要自己“买单”。

网络平台需肩负责任

在建设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平台不仅要自觉履行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通过实名注册、账号管理、内容审核、算法跟踪等机制,禁止和防范不良信息的传播,更要增强底线意识,平衡好利益、盈利和保护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网络文化和公共道德的良性发展。

完善平台内容分类分级,开发未成年人浏览模式可以说是相对有效的办法,而通过技术审核加人工审核相配合的方式也能最大限度避免低俗信息对未成年人网路空间的侵蚀。

而在7月30日,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央电化教育馆、共青团中央权益部联合发出《共建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倡议书》。

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央电化教育馆、共青团中央权益部的倡导下,作业帮、阿里、腾讯、百度、网易、今日头条、新浪、搜狐等国内32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共同签署了《共建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承诺书》。对于这些积极支持净网的知名平台,应该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

“预报式治理”值得期待

在媒介化社会,处处皆媒介,人人有媒介,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需要加强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但这本身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才能实现的。帮助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合力建设保障和维护有利于未成年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也离不开家庭、学校的联动、协作。“预报式治理”成为当下集中整治的有效手段,从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板块的生态问题,到直播、短视频、即时通讯工具和论坛社区环节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从青少年常用的浏览器、输入法等工具类应用程序恶意弹窗问题,到无底线追星、拜金炫富等存在价值导向问题的不良信息和行为,再到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等问题,这就相当于列举了一个详尽的“负面清单”。不是“等风来”,而是先“吹风”,做一次预报,把一些商家可能要打的擦边球提前预报出来,既是对家长和未成年人的提醒,也是對不法商家的警告。

警惕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数据和社交绑架

利益驱动低俗信息对为成年人网络空间的侵蚀,而互联网天生对数据和流量的追求,在扭曲的利益链下,也很容易对未成年人的数据和社交进行“绑架”。所谓数据绑架,以网络游戏为例,互联网游戏服务提供商利用对未成年人年龄特点、上网规律和玩游戏过程中所展现的一些特点,结合后台,包括游戏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平台掌握的数据,利用专业化的设计、制作团队,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设计各类网络游戏产品。

平台和游戏的运营者对未成年人了解的越清楚,对未成年人数据掌握的越全面,在监管无法到位的情况下,或无法形成有效监管合力的情况下,就越有利于平台对未成年人的算计,越有利于平台用更精美的游戏画面、更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更暴力、更血腥的打斗场面捞取未成年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社交绑架,即不断扩大的社交功能,除了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卷入到游戏中来之外,还容易对未成年人形成精神绑架,迫使更多的未成年人被动卷入到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当中。平台收获了用户、收获了流量,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回报,未成年人和家庭却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写在最后:用好网络双刃剑

移动互联时代,未成年人既可方便地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汲取知识,又容易被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吸引,在利益的驱动下,互联网内容很容易被投机者甚至不法分子利用,“护航”青少年成长本身是一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用好网络双刃剑,让未成年人的成长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霾。

猜你喜欢
亚文化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把脉“腐败亚文化”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基于青少年亚文化理论探究《我的滑板鞋》在青少年间的走红现象
网络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