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一超 王瑞 马慧敏
【摘 要】 当前山西省产业扶贫过程当中依然存有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与方法进行处理以及解决。基于此,本文就山西产业扶贫现状及问题展开了深入以及全面的探究分析,期望经过本研究为将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山西;产业扶贫;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0-0132-134
[Abstrac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In view of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asur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to deal with and solve them.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inquiry analysis to the Shanxi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hoped through this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shanxi;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measures
要想实现稳定脱贫,应该做好产业扶贫。当前山西貧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导致产业单一,农民的创收途径单一,这是导致当地贫困的重要因素[1]。在现阶段的精准扶贫过程当中,加强产业扶贫主要是让贫困户可以摆脱贫困现状,使当地的经济迈入到良性发展当中。因此,加强山西产业扶贫现状及问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产业扶贫概述
产业扶贫需要根植当地资源、地理环境等情况,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独特的产业进行扶持,实现贫困户的良好增收,推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方面的资金投入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还有一部分社会的资金[2]。现阶段,产业扶贫方式包含两种,一种是自主式脱贫,另一种是带动式脱贫。对于前者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将资金直接发放到贫困户的手里,这样贫困户便能够提升自身的生产水平以及经营能力。然而,缺少资金方面的支撑,政府部门或者是金融机构都可以将补贴发到农民的手里。例如,贫困户购买家禽与家畜等,有效拓宽自身的养殖规模,进而创造更多的收入,有效脱离贫困。
2 山西产业扶贫发展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我国为了解决多地区的脱贫,需要做好产业扶贫方面的工作。山西省在我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山西省的贫困人口数量比较多。在当前的山西省产业扶贫工作实际展开的时候,需要实现农户和经营主体之间在经济效益以及利益等方面的有效联结,实现相关联结机制的创新以及变革,促进了产业扶贫规模的逐步拓宽,推动了我国有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扶贫工作当中,金融创新为其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2.1 产业扶贫规模迅猛拓宽
在山西产业实际扶贫项目当中,其主要包含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扶贫、电商扶贫以及旅游扶贫等。对于种养殖业而言,山西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条件比较特殊,导致当地产业的特色化以及多样性。由于“一村一品一主体”有关项目的不断推进以及落实,各个贫困县需要培育特色的产业。比如,大同市云州区需要有效拓宽黄花菜的实际种植规模。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山西省的各个市以及县等成立了专门的扶贫项目库,这些项目库需要将户或者是村作为单位,总共收录了12000个左右项目。在光伏扶贫过程当中,山西省在全国处在领先的位置上,新装机规模在全国当中占据着四分之一的位置。2018年,此扶贫工作的规模已经实现了261.9万千瓦,在全省十个贫困县实现了全覆盖。对于电子商务而言,一直到2018年6月份底的时候,山西省一共有43个县已经被明确成电商进入到农村的示范县,保证了贫困县师范工作的整体与全面覆盖。山西省建设了相应的县级服务中心以及服务站点,在互联网当中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2.5亿元。
2.2 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创新
在当前山西省产业扶贫过程中,怎样构建贫困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有效联结机制,在产业扶贫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已落实“五有”产业扶贫机制,其主要包含脱贫产业、合作组织、带动主体、劳动技能以及增收产业。制定经营主体和市场、农户之间有效扶贫机制,实现农民变成股东、资金变成股金以及资源变成资产等。龙头企业具备带动作用,实现农户、基地以及龙头企业之间的有效整合。合作带动型,实现农户和合作组织之间的有效整合。经过新型经营主体所具备的带动作用,贫困农户能够进入到产业的有关链条当中,避免农户和社会市场之间的严重矛盾,保证生产作业的规范性以及标准性,有效提升市场风险问题的抵御水平以及能力。贫困户可以变成股东,特别是对于已经丧失劳动力的贫困农户而言,需要获得更多以及较为稳定的经济效益以及收入。
2.3 金融创新为产业扶贫注入活力
在当前的我国产业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很难与金融的实际支撑情况相分离。山西省属于第一批金融扶贫工作的实验示范区域,各个金融部门需要保证有关项目的创新以及变革,更好的促进贫困农户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效处理其实际生产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贷款难的问题,突破产业扶贫方面存有的制约。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山西省开始落实“五位一体”有关扶贫政策。“五位一体”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贫困农户、商业银行、项目落实主体以及保险企业。其做法主要是商业银行对相应的贫困农户发放资金,也可以免抵押。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在对财政贷款进行贴息的时候,保险企业可以对贷款风险进行保障。对于各个地区缺少贷款需求以及致富能力需要提高的贫困农户,能够和扶贫产业落实主体以及有关商业银行之间签署相应的合同与协议,商业银行需要把扶贫方面的小额贷款直接划分到落实主体上,让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承担。落实主体和贫困农户在实际签署有关协议的时候,确定农户的最低收入情况。“五位一体”扶贫方法在实际落实的时候,一方面应该将比较分散的小农户将资金有效集中起来,将其运用在带动能力比较强的经营主体上,有效的保证资金的实际使用成效以及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将其带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为贫困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际价值。
2.4 产业扶贫成效初显
根据有关统计分析表明。现阶段山西省有两千多家企业以及八千多个合作社,参与到脱贫攻坚当中,使用半紧密以及紧密等方面的联结方法,带动了贫困农户的发展。例如,光伏产业的重点县主要是右玉县,其在龙源电力企业的实际支援之下,在2018年上半年的时候,构建了1.49兆瓦的相应光伏项目,在将来的二十年时间能够帮助许多的贫困农户进行收入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2018年8月份,右玉县全县脱贫。
3 山西产业扶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某些地区依然较为贫困。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各个地区的产业扶贫工作,尤其是对于山西省而言。然而,在现阶段的山西省产业扶贫事业实际发展的过程当中依然存有一系列的问题,项目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难以保证发展后劲。与此同时,龙头企业的自身發展水平与能力,其实际带动作用难以全面发挥出来,并没有对龙头企业的资金进行监督以及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山西省产业扶贫工作的正常进行起着不利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及举措进行处理与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产业扶贫工作顺利高效的展开,让当地的人民群众脱离贫困,有效提升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这对推动我国山西省产业扶贫事业的全面稳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项目缺乏系统的规划,发展后劲不足
在山西省产业扶贫工作中,缺少对项目的整体规划,难以保证其规划的可靠性以及高效性,导致其发展后劲并不充足。山西省的某些地区在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实际规划作业的时候,难以保证其规划作业的合理性以及可靠性,导致产业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存有许多的问题以及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获得更多扶贫方面的资金投入,产业便会出现急促的立项上马现象,在扶贫产业建立成功以后,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导致产业建设长时间停滞在开始时期,造成大部分扶贫产业在实际发展的时候缺少足够的持续力,这样很难落实扶贫产业的有关思路。比如,某些地区并没有对农业产业、相关市场以及农产品等进行深入以及全面的认识,对市场需求非常少以及价格比较低的农产品进行种植,在实际扩大其种植规模的时候出现了盲目性,这样非常容易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进而对农户的实际收入起着不良的影响,导致贫困现象更加明显以及深入。某些地区的产业扶贫只是停滞在农产品种植和推广等方面,对之后展开的田间管理作业缺少相应的规划,很难保证农业产品生产、加工以及营销的顺利展开,贫困农户在实际生产的时候很难找到相应的销路。与此同时,某些地方过于功利性,导致产业扶贫项目被限制在过去的种植业与养殖业方面。
3.2 龙头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带动力弱
现阶段,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能力有限,导致其带动与榜样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在对贫困农户展开产业扶贫的时候,很难离开龙头企业的支持。山西省通过产业进行扶贫时,需要汾酒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进行带领。然而,根据整体情况分析表明,产业扶贫工作带动主体所具备的经营水平与能力需要提高,其带动力并不足够。比如,某些合作社主要是贫困农户临时进行组建获得的,在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其运转并不规范以及不标准,导致年轻的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向外流动现象,缺少“领头羊”,造成其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并不充足。某些农产品实际加工作业的企业所掌握的生产技术以及工艺较为滞后,导致其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创新水平需要提高,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较为单一,缺少品牌认知以及意识,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需要提高,难以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以及实际价值。
3.3 缺少对龙头企业等带动主体的资金监督
在农村产业实际扶贫过程当中,其主体主要是贫困农户。然而,因为贫困户自身存有一系列的问题,大部分贫困户很难变成重要经营主体。在带动性质的产业扶贫项目当中,合作社、企业以及家庭农场等属于扶贫资金运用的重要人员。此类主体可以对资金进行实际使用,这已经变成了我国产业扶贫获得成功与否的重点以及关键。在具体的调查分析过程当中表明,政府部门或者是农户缺少对主体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以及监督机制,某些农业企业或者是合作社便会凭借扶贫的有关名义,使用扶贫相关的优惠制度以及政策,进而套取扶贫方面的资金,将其放在其他用处上,这样难以运用到产业扶贫有关项目当中。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资金浪费现象,导致产业扶贫过于形式化,难以为贫困户提供相应的优惠。
4 山西产业扶贫深入发展的举措探究
针对我国山西省产业扶贫工作的现状以及实际存有的一系列问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以及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逐步提升其具体的价值,培育高质量的新型经营主体,将其所具备的带动作用落实在实处,增强对龙头企业以及小额信贷等方面的扶贫资金监督以及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保证山西省产业扶贫工作的正常展开。经过上述这些举措以及方法,保障产业扶贫工作正常展开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这对我国产业扶贫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1 科学系统规划,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在产业实际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先进行规划。在产业具体规划作业的时候需要探寻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明确产业实际发展的前景,主要包含市场整体竞争实力以及适应情况等,不可以单纯的考虑其地域方面存有的特殊性,也需要探寻其市场整体竞争实力。特色农业产业需要结合供给侧改革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保证科技以及产品等创新作业的顺利展开,避免出现盲目扩张的现象。其次,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规划,主要包含农业技术服务、农业资源、加工产品以及市场营销等。其目的主要是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保证农業产业的有效转型与升级,将其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进而构建生产与营销有效结合的产业扶贫体系。最后,项目具备前瞻性特征,将乡村振兴以及产业扶贫之间有效整合起来,在我国乡村振兴过程当中,产业兴旺至关重要,属于其经济方面的前提条件,也属于乡村振兴事业的难点以及重点。在对产业进行实际选择的时候,一方面应该强调脱贫方面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确定乡村振兴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能够选取过去的种植业以及养殖业,也能够选取农副产品、旅游行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入挖掘农业产业的多样性功能,保证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有效结合,让农民可以在多个途径获得更多的收入以及利益,进而形成多个产业并举的新型局面。因此,在当前的山西省产业实际扶贫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保证其实际价值,这对我国产业扶贫工作的正常展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2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在当前的我省产业实际扶贫过程当中,培育优秀的新型经营主体至关重要,可以将农业发展所具备的榜样以及带动作用等全面发挥出来。首先,需要对新型经营主体优秀人才进行培育,对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等展开经营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现先进技术以及种类等方面的推广。其次,深入挖掘经营主体的发展潜能,发挥其带动作用,有效提升其社会责任认知以及意识,加强其政策方面的扶贫力度,特别是增强信贷方面的投入,更好的解决以及处理实际发展过程当中资金较为匮乏的问题。再次,不断指引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龙头企业,向着组织管理以及品牌营销的方向不断发展。最后,有效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对产品实际加工作业的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品的整体竞争实力。因此,为了实现山西省产业扶贫工作的顺利展开,有效提升其展开的可靠性以及实际成效,需要培育众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将这些主体所具备的带动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4.3 增强对小额信贷资金和龙头企业等扶贫资金的监管
为了更好的解决山西我省产业扶贫工作存有的问题,需要增强对农户的小额无担保信用贷款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及审核等。现阶段,我国在金融方面的扶贫力度逐步提高,尤其是对贫困户展开小额方面的无担保信用贷款,落实国家免息政策。一方面有效提高其金融方面的扶贫力度,另一方面有效增强其监督管理力度,对农户展开实时性的跟踪以及监督。在这样的情况下,课题组会对某个乡村的小额信贷扶贫途径展开了调查以及分析,多数农户都会把贷款运用养殖以及种植当中,实现专款专用。只有少数农户会把此方面的资金运用在其他地方,进而为资金实际使用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增添了许多的风险,银行需要与村、乡之间加强团结协作,进而对农户扶贫方面的资金展开监督以及检查,更好的保证资金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因此,在当前的我国山西省产业实际扶贫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龙头企业以及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方面的监督以及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以及管理机制。经过这样的方法与手段,可以保障产业扶贫工作的正常展开。
5 结束语
在当前我省产业扶贫中,农业经营主体与扶贫资源相结合至关重要。有关部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运用管理制度,让项目可以跟着规划不断前进,让资金可以跟着项目前进。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制定评估、立项以及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将有关监督管理程序落实在实处。在产业扶贫的发展道路上,山西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要久久为功,正确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山西在产业扶贫上闯出一条新路,对全国同类型的省份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开宇,施海波,李 芸,张 姝.新中国70年产业扶贫政策:演 变路径、经验教训及前景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20(02):23- 30.
[2] 李婉婷,卜炜玮.云南省L市贫困户对产业扶贫政策满意度 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9,23(04):5-10+28.
(编辑: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