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黎冲森
汽车供应链企业必须抓住未来5年的战略机遇期,在危机中育新机,创造产业发展新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形成产业竞争新实力。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要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链问题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而此前一周的10月21日上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陕西西安举办了以“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助力构建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为主题的大会论坛。该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主持。来自官产学研各界的重量级嘉宾针对全球产业重构背景下汽车产业链及创新链如何打造,“后疫情”时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十三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据统计,2019年,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万亿元。在汽车出口商品中,汽车零部件占主导地位。当前全球至少5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中国有关,而且世界上主要汽车零部件巨头均在华投资建厂,他们把中国视为立足亚洲乃至辐射全球的制造基地,大部分将研发及测试中心设在了中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汽车产业链具有纵向延伸长等特点,因此构建畅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根基所在。“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导致国际贸易流通受到一定阻碍,给国内汽车供应链带来一定风险。在后疫情时代,贸易单边主义也将继续影响国际汽车供应链格局,对国内汽车供应链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举国家之力突破汽车产业链上游制约成为行业共识。
目前我国汽车整车生产装备70%左右依赖进口,发动机、变速器生产装备80%左右依赖进口,汽车研发、试验、检测等仪器设备90%左右依赖进口,特种功能材料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存在大而不强、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等诸多短板和“断点”,亟待弥补。因此,他认为,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的核心问题就是加速发展零部件产业,补短板、强长板,推动其向价值链中高端水平迈进,使其有力支撑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也认为,产业链安全是汽车产业链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尤其对于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它的产业链涉面非常广,涉及的行业很复杂,产业融合比较多,所以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产品或者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可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掣肘,所以在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冠疫情对整个汽车产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和严重考验,整个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都经受了一次大考。
要完善和畅通产业链,保证产业链安全,守住底线。同时,产业链要健康自主。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处处长吴卫强调说:“我们要掌握产业链的主动权,要有更多的能量来建设和发展产业链。产业链要能够可持续、可扩展、包容协同地发展。”
事实上,眼前的中美贸易战就为我们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敲响了警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和认为,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但自主并不一定所有东西都是由自己做。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宏鑫也持类似观点。他说:“我们走技术为王的路线,要变被动为主动,但技术为王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产业链要健全,只要可控就可以,不要自己什么都干。如果自己什么都干,成本会高,最后把自己做死。供应链的风险控制要上下游协同,内外循环。”
至于内外循环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了“双循环”战略,即“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剧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是对国内国际大循环新的不平衡格局的主动调整、主动谋划的大战略。这一战略同样适用于汽车产业。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75亿辆,万亿规模的汽车配件服务后市场正在逐渐形成,这将为不同业务的零部件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空间。付炳锋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应加快形成健康的国内供应链大循环,完善自身布局,利用今后5-10年时间,发展建立强大的汽车供应链能力,进而回馈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向未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具备支撑经济内循环的底气和优势,也有望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关键领域成为引领者。”
陈斌也认为,在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时,亟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至于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问题,专家和企业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想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说:“要善用改革的方法,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大循环之间的痛点和堵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形成市场、科技、营商环境等竞争新优势。”“要依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黄永和指出,创新链必须与生态挂钩,生态链也要进行创新。地方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应该纳入国家大局当中,要形成一个国内大循环的市场。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好龙头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实现新能源动力系统与智能网联产品的开发与集成,推动陕汽商用车产业群形成供应链内循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链。”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延宏表示,这将有力地促进供应链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培育和落地。
供应链还应全球化布局。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说:“汽车零部件行业可能是在全球工业领域里面全球化做得最深入的。全球化背后的逻辑是以精益生产为导向,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供应链是不是以成本为主导,受疫情影响而会有所改变?“如果愿意牺牲一些成本来加大安全系数,使得供应链更加稳定,我觉得可能会发生。但发生过程不会马上实现,可能需要时间,3年、5年甚至更长。”
显然,“双循环”战略需要兼顾全球化下的国际市场大循环。
与此同时,“双循环”战略要全面落地,产业链要可靠安全,均离不开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间的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
事实上,国家也鼓励跨界融合发展。比如,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等。
付炳锋指出,汽车产业链具有跨界融合面宽等特点。“在未来汽车‘新四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下,汽车产业链要紧紧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创新发展,努力攻克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加速产业间跨界融合,抢抓发展机遇。创新突破产业链的制约,发展重塑汽车供应链格局。”
在陈斌看来,要解决汽车产业链上的断点、堵点、难点问题,提升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力,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着力推进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和协调创新。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大到强的重要时期。未来5年将是汽车产业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但产业上下游、整车与零部件、合作相关方在沟通、协调、融合发展方面,还缺乏更加高效务实的合作机制。
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建议,零部件企业应该向整车企业开放更多的技术,整车企业应该向零部件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将利用自身平台,推动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产业链的沟通与融合,着力协助企业解决供应链短板和断点等问题,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产业链企业应该协同创新。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认为,创新不只是主机厂的创新,也不只是供应链的创新,各方要协同创新。只有协同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一代汽车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对汽车供应链的深度重塑。
目前,汽车供应链重塑在加速,传统零部件企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艰难的转型升级之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90%以上为中小企业,其中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13,700多家。随着汽车整车“新四化”的快速推进以及零部件出口量的减少,大部分传统零部件企业业务萎缩,效益快速下滑。再加上融资贵、融资难,很多企业根本无力转型升级,面临集体被淘汰的严峻局面。即使少数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也面临下一步投资方向不明确的窘境。
罗军民认为,全球汽车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度的结构调整。各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大力投资“新四化”技术,同时新技术公司大量涌现。“全球汽车供应链也进入区域重构。近来,全球产业重构、逆全球化、特别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加之美日相继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回迁本土,未来可能呈现北美、亚洲、欧洲等几大区域汽车供应链的局面。”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把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作为协会‘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他预判,未来5年汽车供应链将经历一次深度重塑。
对于“补链”、“强链”问题,比亚迪、博世、陕汽等企业也有自己的考虑。“通过内部走出去,外部引进来,对我们现有的供应链做了一个更好的补缺,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对供应链完成了补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乘用车事业群采购中心西安地区负责人杨红坤说,“供应链要从补链开始,走向强链。但这种转变不是单纯靠一个行业就能行,需要全行业聚力,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需要协同作战,才能减少或避免受制于人。”
而蒋健提醒说,在供应链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首先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解决。“面对供应链的新格局,我们一直是居安思危,用创新破解难题。”
而在重塑中,还可借助科技和大数据赋能。瑞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平说:“数字经济已经来了。对传统的制造业要运用新的科技特别是大数据进行赋能。”
同时,围绕产业链可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亦可布局产业链。“创新链要从源头增强发展韧性,按照自主可控的要求着力构建跨学科、跨领域、大协作的创新平台。”王延宏说,“升级产业链,推动产业迈向高端。构建专业化、系统化、模块化的零部件产业协同体系,推进整零协同,提升品质和成本的竞争力,推动陕西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斌也认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的壮大发展进行推动和促进。“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迎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
对于汽车供应链的重塑,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则认为,还应该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他说:“以规模效应取胜的业务模式未来不再有效,需要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生存和发展。供应商以规模效应来弥补行业负面影响,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极。零部件的价值构成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产品价值逐步由传统的硬件销售向持续的软件服务和创新的商业模式进行改变。软件定义汽车趋势非常明确。未来会有全新的竞争格局,并且进入新的零部件高价值构成的细分市场竞争,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在管理和业务能力上做好准备,在业务上要聚焦价值高地,在技术创新上要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此构建良性的商业模式。”
总之,罗军民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必须抓住未来5年的战略机遇期,在危机中育新机,创造产业发展新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形成产业竞争新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