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是否提升了银行绩效

2020-11-16 08:48罗暘洋李存金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竞合商业银行样本

罗暘洋 李存金 罗 斌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一、引言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支付业打造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加速了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进程。面对激增的无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被视为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高线上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支付体系核心服务的提供者,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业务不断交叉、融合,既互为补充,亦难免冲突,近年来逐渐形成了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特殊关系。现有研究认为,有效的竞合能够多方面助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绩效(Nalebuff et al.,1996[1];李东红等,2020[2])。借助竞合,企业能够从竞争对手处获得关键性行业技术和互补性业务资源,同时与竞争对手分摊研发费用,将外部知识内化以提高创新能力,丰富产品种类。然而部分学者也指出竞合可能会给企业绩效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Bouncken and Kraus,2013[3])。Fernandez et al.(2014)[4]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竞合中的价值分配、知识泄露容易诱发企业间、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并导致竞合绩效的下降甚至竞合关系的破裂。Salvetat et al.(2013)[5]认为竞合过程中的企业面临着知识泄露风险。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而言,优势禀赋差异明显,合作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极为有利。然而,类似的行业知识和业务冲突也使得竞合中的风险难以避免。尽管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对业务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但竞合中风险的存在也导致竞合对绩效的作用尚未形成一致定论,需进一步深入讨论。

本文以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其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对绩效是否起到了提升作用,以期在四个方面有所贡献:第一,基于中国支付行业的具体情境,探究竞合对银行绩效的提升影响,为目前尚未统一的竞合与绩效间关系给予实证支持。第二,通过理论和实证探析竞合对不同绩效的影响作用,拓展金融企业间竞合对绩效影响的研究维度。第三,运用中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拓展了竞合研究的应用领域。第四,对不同类型银行和不同外部环境下,竞合对绩效的影响进行异质性检验,为银行选择竞合策略提供一定参考。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目前鲜有文献讨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对绩效的影响。本文在借鉴相关间接研究的基础上,从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两大维度展开,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对两者竞合的绩效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

(一)竞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现有研究多认为,企业间竞合有助于提升财务绩效。企业间建立竞合关系的主要动力是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绩效、实现双赢。Ritala and Sainio(2014)[6]认为,在不确定环境下,竞合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份额,并指出亚马逊公司成功应用竞合策略提升了企业绩效。

从资源依赖的视角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从外界获得所需资源的一种手段。在不确定市场中,两者通过竞合保证资源供给,并利用市场机会发展自身业务。有关竞合的研究也表明,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并将其解释为企业通过竞合可以获得关键性互补资源。同时,外部资源和渠道的内化拓宽了企业的服务渠道,帮助企业获得范围经济(Huang and Yu,2011[7])。

结合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优势资源禀赋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两者竞合可以从多方面创造价值,提升银行财务绩效。一是客户资源的补充。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新型服务模式累积了大量中小客户,两者建立竞合关系,能够帮助银行拓宽客户资源,带来更多利润来源(董昀和李鑫,2019[8])。二是业务渠道的补充。第三方支付机构有着较为成熟的用户平台和较为完善的线上销售渠道,能够有效补充商业银行现有业务渠道。与此同时,服务的线上化,有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缩减网点和人员投入,提高资金效率。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有助于财务绩效的提升。

(二)竞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关于竞合对创新绩效具有何种影响,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结论。部分学者认为,竞合关系的建立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正向影响,也有研究发现竞合容易导致知识泄露,从而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面影响(Pathak et al.,2014[9])。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与竞争对手的合作有利于企业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竞争企业间资源的互补,有利于企业研发效率的提升。Park et al.(2014)[10]实证检验了竞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企业间的竞合关系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来看,组织间的相互学习是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合作不仅能够带来知识资源的流动,更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相互学习和沟通的机会,提高企业自身的知识和创新能力。

现有研究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唐松等,2020[11])。结合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竞合可以从多个方面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一是分摊研发费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竞合能够帮助企业分摊研发费用,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二是提高金融科技能力。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同,商业银行是金融服务机构,技术背景较为薄弱,借助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升技术能力的意图明显。因此,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有助于加强对金融科技前沿知识的了解,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

三、竞合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BankFocus数据库中的中国商业银行作为考察样本,数据期间为2013~2019年,之后,根据以下原则对数据进行剔除:剔除含缺失值的样本银行;剔除非商业银行的样本;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降低数据异常值的影响。最终,本文共得到201家样本银行,845个观测值。

(二)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银行绩效。当前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竞合关系后,主要的合作是互推业务以及共建金融科技实验室,其影响的绩效方面为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本文借鉴Casu et al.(2013)[12]的研究,选取平均资产收益率(ROAE)和成本收益率(CTI)作为反映银行财务绩效的量化指标;同时,借鉴吴晓云和孙轻宇(2012)[13]的研究,选取手续费及佣金净利润/银行总利润的比值作为反映银行创新绩效(INNOVATION)的量化指标。这一指标是目前较为常见和使用度较高的银行创新绩效测度指标,现有文献认为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主要由基金、保险代理等新兴业务贡献,因此这类新兴业务收入的占比能够较好反应银行的创新绩效。

解释变量:竞合效应,即分组虚拟变量Coopetition与时间虚拟变量Time交互项的系数。其含义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竞合后,对相应绩效是否起到了效果。当前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是否建立竞合关系没有统一的数据,从目前已合作的商业银行来看,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合作后,会在网络上发布新闻声明与某第三方支付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本文对每家样本银行进行百度搜索,关键词为某某银行战略合作,如果搜索结果中包含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战略合作等新闻,则视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竞合关系。以其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日期作为竞合关系建立的时间,而未搜索到的商业银行,则视为未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竞合关系。

控制变量:为了使得结果更为准确,控制误差,本文参考何靖(2016)[14]的研究选取商业银行规模(SIZE)、贷存比(LDR)、资本充足率(CAR)、贷款拨备率(LOANPR)以及核心一级资本比例(TIER1)作为研究模型中的控制变量。

综上所述,本文的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竞合对绩效影响模型的变量说明

(三)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竞合的绩效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双重差分模型(又称DID模型、倍差法)通过同时比较事件作用组和未作用组的差别(横向比较)以及各组自身在事件作用前后的差别(纵向比较),估计单一事件对样本的净影响。在模型构建方面,首先需要对样本进行分组。第一组(实验组)是已竞合银行,第二组(对照组)为未竞合银行。设分组虚拟变量为Coopetitioni,第一组(实验组)记为1,第二组(对照组)记为0;同时,设时间虚拟变量为Timei,竞合开始前的时间(事件发生前)记为0,竞合发生后的时间(事件发生后)记为1。分组虚拟变量Coopetitioni与时间虚拟变量Timei的交互项即为双重差分的估计量,代表着竞合是否起到了效果。Performance代表实证模型的因变量,表示各银行绩效;Control为控制变量,以便更准确地观察结果;ε为随机扰动项,代表无法观测的影响因素。为了更贴近实际,本文还对银行的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了双向固定。下面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如下,并使用这一模型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

Performanceit=β0+β1Coopetitionit+β2Timeit+β3Coopetitionit*Timeit+Controlit

+ci+ct+εit

(1)

考虑到大部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后,其绩效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且两者竞合从签署协议到执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对建立竞合关系后两年的绩效指标进行了追踪分析,检验竞合对企业绩效的动态效应。这一检验的具体做法是引入各时间虚拟变量和建立竞合关系的变量做交互项。其中,Coopetitionit*pre对应竞合前几年的绩效表现;Coopetitionit*current代表竞合当年的绩效影响;Coopetitionit*after代表竞合后几年的绩效影响,在考察竞合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动态边际影响效应时,关注的系数为不同年份与竞合关系交互项的回归系数β1到β7。

Performanceit=β0+β1Coopetitionit*pre4+β2Coopetitionit*pre3+β3Coopetitionit*pre2

+β4Coopetitionit*pre1+β5Coopetitionit*current+β6Coopetitionit*after1

+β7Coopetitionit*after2+Controlit+ci+ct+εit

(2)

四、竞合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汇报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整体来看,实验组(已竞合)的绩效指标均高于控制组(未竞合),其中差异较大的是创新绩效,实验组创新绩效的均值(0.432)约为控制组(0.349)的1.23倍。

表2 竞合对绩效影响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样本匹配与模型检验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基本面存在很大差异,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这也直接导致参与回归的样本在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方面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能有效消除这些个体差异,回归时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误等问题。因此,本文使用Rosenbaum and Rubin(1984)[15]提出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样本进行匹配,降低选择偏误。根据商业银行个体特征,本文选取了银行规模(SIZE)、贷款拨备率(LOANPR)、资本充足率(CAR)、贷存比(LDR)、核心一级资本率(TIER1)等5个可观测变量用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匹配工作。在匹配方法方面,本文借鉴吴先明和张玉梅(2019)[16]等学者的研究,采用近邻匹配方法进行。为了提高匹配效率,本文允许样本并列,即一个实验组样本匹配两个控制组样本。从匹配结果看(表3),匹配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标准偏差均在20%以内,各匹配变量的t值均不拒绝实验组和控制组无差异的原假设,说明本文的样本匹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匹配后的数据结果具有较好平衡性,符合可比性要求,可以进一步进行多期双重差分检验。

表3 倾向得分匹配(PSM)平衡性检验结果

(三)实证结果

本部分汇报了竞合对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包括竞合对绩效的影响效应检验和竞合对绩效影响的动态效应检验两部分。

1. 竞合对绩效的影响效应检验。表4汇报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竞合关系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结果。在进行样本匹配后,模型观测样本降至302个,样本银行数量降至98家。由模型(1)和模型(2)的实证结果可知,平均资产收益率的竞合效应系数为0.012,显著为正,说明建立竞合关系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由模型(3)和模型(4)的实证结果可知成本收益率的竞合效应系数为-0.020,显著为负,表明建立竞合关系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率,明显改善了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比,资金效率得到了提升。由模型(5)和模型(6)的实证结果可知创新绩效的竞合效应系数并不显著,表明从全样本看,竞合对商业银行的创新绩效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表4 竞合对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续表4

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银行竞合对绩效的影响。由于国有银行体量较大难以匹配到合适的对比样本,本文以股份制银行和非股份制银行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异质性研究。表5汇报了不同类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竞合关系对绩效的影响。由模型(7)和模型(8)的实证结果可知,无论是非股份制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竞合对平均资产收益率均有正向影响作用。由模型(9)和模型(10)的实证结果可知,非股份制银行竞合对成本收益率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而股份制银行没有发现这一影响。同时由模型(11)和模型(12)的实证结果可知,竞合对非股份制银行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而对股份制银行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对不同类型银行的财务绩效均有提升作用。竞合的核心是业务互推,无论什么类型的银行,借助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平台推广业务,均能有效缩减营销成本和运行成本,同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客户资源,实现业绩的上升。但竞合仅能对股份制银行的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而对非股份制银行没有明显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创新绩效多来自于合作创新的成果,与业务推广不同,合作创新需要双方技术人员的频繁交流和知识资源的高度融合。股份制银行体量较大,拥有一定的技术人员和资金实力,而非股份制银行多为中小型银行,科技人员占比较少,自身金融科技能力严重不足,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技术依赖较强。即使采用了竞合策略,也难以将对方企业的知识资源内化转变为自身创新能力。

表5 不同类型银行竞合对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2. 竞合对绩效影响的动态效应检验。表6汇报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竞合关系对绩效影响的动态效应。由模型(13)和模型(14)的实证结果可知,在当期和滞后一期的动态效应检验中,平均资产收益率的竞合效应系数均不显著,而在滞后两期的动态效应检验中,竞合对平均资产收益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由模型(15)和模型(16)的实证结果可知,竞合当期和滞后两期的成本收益率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建立竞合关系对降低商业银行成本收益率具有显著效果,且这一效果在滞后期中依然有效。由模型(17)和模型(18)的实证结果可知,目前竞合对创新绩效的滞后效应并不显著。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竞合关系对其成本收益率具有长期改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商业银行通过竞合可以有效缩减服务成本,改善长期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竞合的建立对当期的平均资产收益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滞后二期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尽管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于2017年开始陆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但协议落实到具体业务还需要一定时间,竞合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性。

表6 竞合对绩效影响的动态效应检验

(四)拓展性研究

外部环境被认为是影响企业竞合绩效的重要原因,本文对不同金融发展阶段银行竞合的绩效异质性影响做了进一步的检验。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的笔数和交易总额从2016年开始呈现指数性上升趋势(1)详见2013~2019年《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和《中国支付清算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支付被认为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应用高地,其发展态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科技的发展。因此,本文以2016年为节点,将样本分为2013~2015年和2016~2019年两个部分。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对绩效的显著影响均在2016年之后,而在2016年以前竞合对绩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竞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合作,与竞争对手共同挖掘市场潜力,扩大业务规模,同时共享合作收益。在金融科技发展迅速时,客户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激增,市场潜力和客户资源足够丰富。因此,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一方面能够共同挖掘客户需求,创造更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扩大金融服务规模,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较差时,客户数量和客户需求增长较慢,市场潜力和客户资源较为有限。此时,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难以创造更大收益,这一策略对绩效的提升作用也不再明显。

表7 不同发展阶段竞合对绩效的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一步采用安慰剂检验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测试。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考察期缩短为2014~2017年,假定2016年为合作年份,即大部分商业银行竞合实际开始的前一年,如果竞合为随机事件(相对银行变量外生),合作年份与竞合效应的交互项系数在统计意义上应不显著。表8报告了竞合对绩效影响安慰剂检验的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否考虑控制变量,ASSUMDID的系数结果全部不再显著,表明如果假定竞合在实际开始的一年前进行,假定事实无法增加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降低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率,说明竞合的时间是随机发生的,本文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8 竞合对绩效影响的安慰剂检验

续表8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BankFocus数据库2013~2019年数据,以201家中国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对银行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是否具有提升作用。

研究发现:首先,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合正向提高了银行的财务绩效。异质性检验显示股份制银行和非股份制银行正向效应均显著,说明竞合对银行的财务绩效提升作用具有普适性。其次,竞合对银行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长期性。动态效应分析表明,长期来看,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竞合关系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改善成本效率。再次,股份制银行的竞合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非股份制银行的竞合则影响不明显,这可能由于竞合需要双方企业大量要素投入,而要素流向具有一定规模偏好特征。最后,针对金融科技这一外部环境进行检验,发现外部环境对竞合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在金融发展环境较好的情况下选择竞合策略,更有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促进两类企业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实现有效竞合是商业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本文的研究来看,改变竞争思维,积极探寻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模式将有助于银行财务绩效的提升,且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环境下选择竞合策略,更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改善。另外,不同类型银行竞合对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因此,各银行应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竞合策略,以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竞合商业银行样本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村企共赢的样本
竞合之道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