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英
(广东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 东莞 523750)
细菌性阴道炎是产褥期常见妇科疾病,这与分娩后阴道内微生态环境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往往被忽视,长期微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出现其他恶行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细菌性阴道炎在临床上可选择治疗的药物较多,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2]。笔者为给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以产褥期回访部分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别对比甲硝唑栓和乳酸杆菌活菌制剂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妇1045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后第42天回访细菌性阴道炎,回访产妇中筛查出538例,均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280例,年龄24~36岁,平均(28.6±3.4)岁,剖宫产130例,自然分娩150例;对照组患者258例,年龄23~35岁,平均(28.1±3.2)岁,剖宫产128例,自然分娩130例;排除两组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肿瘤类疾病、肝肾功能不足以及精神障碍等,确保不会影响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两组患者确诊后主要通过外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H20130412)阴道用药,1次/d;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栓进行治疗,阴道给药,1次/d,1枚/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 d,停药后1周评价疗效,并采用无菌刮板从阴道侧壁上取得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的检出率。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等,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的检出情况。疗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PH值检测范围在3.8~4.5,未见线索细胞,H2O2阳性为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pH值检测范围在3.8~5.0,未见线索细胞,H2O2阳性为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变或加重为无效。乳酸杆菌检查标准评价:(-)未见乳酸杆菌;(+)小于1个细菌;(++)1~4个细菌;(+++)5~30个细菌;(++++)30个以上细菌。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检出率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杆菌的检出率(+++)为23.2%,(++++)为66.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杆菌的检查率(+++)为15.5%,(++++)为12.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检出率比较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呈显著增长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生理健康[3]。细菌性阴道炎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分娩后产妇发生率相对较高,原因是育龄期女性经历孕期以及分娩后阴道微生物环境发生改变,乳酸杆菌受到抑制,厌氧菌和其他有害菌生长过盛而引发的阴道黏膜炎性反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否则长期累积会形成其他恶性病变[4]。阴道内存在多种菌群,其中嗜酸性兼性乳酸杆菌是主要菌群之一,与阴道内的其他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保持着阴道生态平衡。细菌性阴道炎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出现白带量增多和异味等症状,白带呈白色或灰黄色,有鱼腥臭味,阴道pH值升高,破坏稳定的酸性环境,同时伴有外阴瘙痒和灼热感等[5]。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中主要存在普雷沃菌、紫单胞菌、阴道加德纳菌、消化链球菌、人型支原体、动弯杆菌等厌氧菌,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增加乳酸杆菌、抑制厌氧菌来平衡阴道菌群环境的生态平衡。针对无症状的细菌性阴道炎无需采取治疗,但育龄期女性在分娩期间应注意感染问题。细菌性阴道炎临床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和外阴洗液等,一般医生处方都是中西医结合,常用的抗生素是硝基咪唑类,因为此类抗生素在抑制厌氧菌方面效果最佳,且不会影响乳酸杆菌的活性,对阴道正常菌群的恢复有利。抗生素在细菌性阴道炎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剂量问题,如果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加德纳杆菌的感染率不断升高,反而不利于炎性反应的控制[6]。细菌性阴道炎的外用治疗性药物也比较多,甲硝唑栓是常规药物之一,通过阴道给药后可起到外用抗炎抗菌的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出现,甲硝唑栓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7]。乳酸杆菌是健康女性阴道中最重要的有益菌,促进阴道微环境酸性的形成,同时对阴道有一定的自洁作用。但针对育龄期女性而言怀孕分娩都会对阴道微环境产生影响,因为产后乳酸杆菌大量减少,酸碱环境异常,阴道清洁度降低,进而造成炎性反应[8]。乳酸杆菌活性制剂就是补充阴道内乳酸杆菌来对抗多种厌氧菌,从而维护阴道健康的微生态环境。本院回访了1 045例产后42天的产妇,经筛查检出538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538例在本院接受治疗,为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本院将5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甲硝唑栓和乳酸杆菌活性制剂进行对照研究,数据显示采取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与甲硝唑栓治疗的患者相当,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杆菌的检出率(+++)为23.2%,(++++)为66.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杆菌的检查率(+++)为15.5%,(++++)为12.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多篇文献报道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产褥期细菌性阴道炎可采用软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治疗,效果与甲硝唑栓相当,不影响喂奶且无不良反应,增加阴道内乳酸杆菌数量,有利于恢复阴道微生物环境动态平衡,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