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手术患者术前不同时点基础血压比较

2020-11-16 01:44戴双波
吉林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亚组差值百分比

戴双波,齐 娟

(福建省立医院麻醉二科,福建 福州 350001)

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压调控极其重要,围术期高血压明显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1],而良好的围术期血压管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总住院费用[2],术中常见的血压管理方法是保持患者血压升高幅度不超过基础血压的30%[3]。但是,患者的基础血压如何确定是临床的一个难点,手术患者术前由于紧张,焦虑等血压可能进一步升高。本研究观察胸科手术患者术前3个不同时点血压和心率,比较不同时点血压的差别,为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择期拟行胸科手术成年患者100例,ASA分级Ⅱ~Ⅲ级,性别不限,年龄不限。排除术前存在心律失常者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所有患者手术前不使用任何镇静镇痛药或抗胆碱药,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按治疗方案继续口服降压药。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采集3个时点血压,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术前一天(T1):术前一天患者在病房静卧30 min,采用袖带法测量的无创血压。麻醉准备间(T2):手术当日患者入麻醉准备间,静卧10 min,采用袖带法测量的无创血压。动脉穿刺后(T3):待采集T2血压后,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接换能器监测的有创动脉血压,穿刺完成后患者静卧10 min,记录该时点有创动脉血压值。同时记录3个时点的心率(HR)。

1.3观察指标:分析所有患者3个时点血压和心率的差异,再分别以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是否合并高血压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时点血压、心率的差异,分析不同时点SBP的变化情况。将3个时点的SBP做差值分析,即T2-T1,T3-T1和T3-T2,并计算差值百分比,即(T2-T1)×100/T1,(T3-T1)×100/T1和(T3-T2)×100/T2。

2 结果

2.1所有患者及各亚组患者一般资料:以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是否合并高血压病进行亚组分析。男患者身高、体重高于女患者,年龄>60岁组平均年龄大于年龄≤60岁组,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大于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及各亚组患者一般情况例)

2.2所有患者不同时点SBP、DBP、MBP和HR比较及亚组分析:组内与T1比较:所有患者SBP和MBP在T2和T3升高;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SBP和MBP在T3升高;年龄≤60岁组患者SBP和MBP在T3升高,年龄>60岁组患者SBP在T2和T3升高,MBP在T3升高;无合并高血压病组和合并高血压病组患者SBP在T2和T3升高,MBP在T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年龄>60岁组患者SBP和MBP在T1、T2和T3均高于年龄≤60岁组,合并高血压病组患者SBP和MBP在T1、T2和T3及DBP在T1和T3高于无合并高血压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所有患者不同时点SBP升高幅度和百分比比较及亚组分析:所有患者T2-T1差值为(6.8±10.8)mmHg,差值百分比为(5.6±8.6)%;T3-T1差值为(19.2±18.4)mmHg,差值百分比为(15.6±15.2)%;T3-T2差值为(12.4±15.9)mmHg,差值百分比为(9.5±12.5)%。亚组分析: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SBP各时点差值和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组患者T2-T1差值和差值百分比,T3-T1差值和差值百分比高于年龄≤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病组患者T3-T2差值和差值百分比高于无合并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手术麻醉期间维持手术患者血压相对稳定是麻醉医师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术中低血压和高血压都会增加围术期并发症[4-5]。术中低血压和高血压不同研究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6-7],但都基于术前基础血压水平,术中常见的血压管理方法是保持患者血压升高幅度不超过基础血压的30%[3]。但是,患者的基础血压如何确定是临床的一个难点,若以麻醉诱导前测得的血压做为基础血压可能导致术中血压管理失误[8]。有研究认为,医院内测得的血压会高于院外无应激状态下测得的日常血压[9]。但医疗机构对院外无应激状态下的血压不易获得,而且在医院内不同状态(不同时点)下测得的血压也会出现不同。本研究观察胸科手术患者术前3个不同时点基础血压和心率,分析3个时点血压的差异,为临床围术期血压调控提供参考。

表2 所有患者不同时点SBP、DBP、MBP和HR比较及亚组分析

表3 所有患者不同时点SBP升高幅度和百分比比较及亚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T1比较,所有患者在进入T2和T3时SBP和MB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SBP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患者T2时点SBP升高幅度为6.8 mmHg,升高百分比为5.6%;T3时点SBP升高幅度19.2 mmHg,升高百分比为15.6%。说明患者在进入陌生的手术室环境、接触陌生的医务人员后不可避免均产生紧张情绪,加上患者原有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情绪,使患者血压升高。Drummond和Mizuno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10-11]。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进行有创动脉穿刺时即使都进行了有效的局部麻醉,血压仍出现急剧升高。因此类似于存在“白大褂”高血压,临床中应高度重视可能存在“有创操作”高血压,并且血压升高程度远大于“白大褂”高血压。

本研究对所有患者以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T1比较:T2、T3血压升高幅度在性别间未见明显差异,而年龄>60岁患者和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幅度均高于年龄≤60岁患者和无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说明高龄患者和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更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这与Mizuno的研究结果相似[11]。因此,应加强对这些患者血压水平的有效调控,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说明,临床麻醉医师在手术中血压调控应以手术前一天在病房安静时测得的血压为基础值,患者入手术室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若以入手术室第一次血压为基础,有可能导致术中血压偏高。这与Ard的研究结果相似[8]。

在手术量剧增的情况下,本研究对胸科手术患者均没有常规使用术前镇静镇痛药,进行亚组分析时没有对高血压病进行分层,对年龄也没有更进一步细化分组,这都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入麻醉准备间和有创动脉穿刺后血压升高,年龄>60岁患者和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幅度更大,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建议以手术前一天血压做为术中血压调控的基础血压值。

猜你喜欢
亚组差值百分比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2012年9月全国分省市焦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