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恒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南安 36200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发病机制复杂,如今尚未完彻底说明。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反应因子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1-2]。为评价联合应用复方谷氨酰胺和布拉酵母菌治疗D-IBS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笔者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IBS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D-IBS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24~63岁,平均(41.45±4.89)岁,平均病程(4.1±1.2)年;观察组(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42.62±5.27)岁,平均病程(4.3±1.4)年。纳入标准参考罗马Ⅲ诊断标准,同时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严重脏器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口服治疗。治疗方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剂量2粒/次,频率3次/d;布拉酵母菌(法国百科达药厂,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00086),剂量0.5 g/次,频率2次/d,疗程4周。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评价:显效:腹部症状(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感)消失,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有效:腹部症状好转,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改善;无效:腹部症状及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大便泄泻和腹胀腹痛评分[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泄泻和腹胀腹痛评分的变化,依照病情严重水平分为无、轻、中、重。总分值6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
1.3.3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变化情况。
2.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治疗前后大便泄泻和腹胀腹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泄泻和腹胀腹痛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治疗前后IL-6、IL-18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IL-6、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IL-1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18水平比较
当代社会人们普遍生活工作压力增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等慢性肠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IBS是慢性胃肠道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以腹泻型最为常见。IBS呈持续或间歇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复方谷氨酰胺是一种新型胃黏膜保护药,可改善肠道的吸收、分泌以及运动功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阻止或减少肠内细菌及毒素入血,促进受损肠黏膜的修复及功能重建[5]。布拉酵母菌是非致病性真菌类制剂,可扶持正常菌群,抑制或杀伤有害菌,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结肠蠕动,降低内脏敏感性从而改善IBS患者症状[6]。
本研究观察组给予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布拉酵母菌进行治疗D-IBS临床效果明显,可广泛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炎性反应因子在IBS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炎性反应因子表达的上调,可损伤肠黏膜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功能丧失,最终致使肠黏膜局部组织发生明显的变性和坏死[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L-6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D-IBS的治疗中,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布拉酵母菌可有效降低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对肠黏膜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