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
在子女的眼中,父母吵吵闹闹的感情生活,看着并不幸福,不值得羡慕。但在父母的眼中,这份感情早已无需多言,而对方才是自己生命中真正无法离开的特殊存在……
自己到了而立之年,突然意识到,原来父母已经结婚三十多年了。
作为他们婚姻生活的主要见证者,在我眼中,他们并不算幸福,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如胶似漆。印象中,他俩几乎没有以约会的形式去看过电影或外出吃饭,就连日常的散步也没有。我在家的日子里,每次晚饭后,父亲只管自己看电视,得由我陪母亲散步。他俩平日里的对话顶多算是“说话”,几乎没有直抵心灵的“沟通”。有好几次,他们都是单独跟我交流对彼此的一些看法。每次我都会想,他俩为何不直接跟对方说呢?
自我出生后,“吵架”算是他们夫妻生活的关键词了,经常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时,我在家超过两天,见他俩还没“大动干戈”,我不禁会恍惚——这是真的吗?然后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来阴霾和暴雨。他俩吵架会冷战很久,互不搭理,就像江浙的梅雨季一般。只有等到他俩相互开口说话了,这一茬才算过去。也许只隔一日,就又会开始新一轮为期半个多月的“阴霾—暴雨—梅雨”,循环往复。一年中他俩赌气的日子,肯定超过一大半。这意味着,结婚三十多年,大概近二十年的光阴是用来吵架生气的。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啊!何况还是在最好的岁月里。
我常为他们感到不值。
当然,也有老友说他俩咋看上去还像是恋爱时的男女,动不动吵架,大概还在激情燃烧吧。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我也实在看不透,如今他们对彼此究竟是何感觉?年届六十的他们是否还要爱情?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的父母对彼此投入了很深的感情。
三十多年前,他们在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谈了一段浪漫的恋爱。那时,父亲是身着军装的军人,年轻健硕;母亲在普通单位上班,天生丽质。他们恋爱的时间不算短。我常笑称他们的婚姻是“军民融合”的最佳体现。那时母亲的收入不高,却好吃,父亲就把他收入中很大一部分用来给母亲买好吃的。父亲跟我讲过他给母亲买烤鸡、橘子的趣事。曾有一度,母亲迷恋上可乐,父亲就一箱一箱地买,母亲愣是喝出了胃病!有一天,母亲突然想吃龙虾片,父亲就在烈日下骑车去买,哪怕来回要骑二十多公里,而且得骑在高低不平的坡路上!
我相信,他们曾有过属于小两口最甜蜜的日子。直到今天,我相信他俩依然可以不畏艰难、不计得失地为彼此付出很多很多,就像当年父亲为了和母亲在一起,多次放弃在世俗眼里更有前途的工作机会。
长大成熟后,我愈发觉得,我的父母是一对很有默契的夫妻。虽然父母平时争吵不断,但他俩几乎没有为家里的“大事”吵闹过。甚至,在很多大事上(例如我的教育、工作、买房等),他俩都有高度的默契。母亲常说:“大事面前,别看我跟你爸交流得不多,但他一个眼神过来,我就能明白他的意思,没必要像其他夫妻一样絮絮叨叨。”
后来,我发现,他俩独到的默契可以极大地提高办大事的效率,无需花费不必要的沟通成本。三十多年来,他俩凭借勤劳和智慧,一起做成了不少事,家中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从小到大,我没有经历过他们在大是大非上因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也几乎没有为物质上的事担忧过。为此,我很感恩。
最令我感动的是,父母一直很在乎彼此。遇到一方不顺,或者身体欠佳,或者工作遇到麻烦,另一方会以自己的形式表达关切。一路走来,他俩真算是同甘共苦。近几年家里还是遭遇过一些挫折的,他俩依然患难与共。
2017年夏天,家中因意外被火熏了,当我们一家三口都赶到事故现场时,目睹了家里面目全非的惨状。那一刻,我是有些吃不消的。但母亲后来告诉我:“你爸就是家里的一片天,他能顶住这个家。那天他跟我说,即使家真的被烧了,我们又不是没有别的住处,怕啥?何况还没有真的着火,家具不都还在嘛。”
之后,他俩一起擦拭着漆黑的家,继续住着,完全没有对这个被严重毁容的家有所厌弃。同时,父亲还在操持着新家的装修,尽其努力让母亲和我心安。我想,这就是对一个家最朴素的忠实和最实在的爱意。
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白首。8月5日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我谨将这些文字作为礼物,送给这对老夫老妻,并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