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第三医院CT/核磁科
(河北 邢台 054000)
张玉强 李 鑫 杨笑一
冠心病也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脂质沉积及炎症反应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粥样斑块进展、血栓形成,诱发冠脉血管狭窄及心肌缺血,而研究发现心肌缺血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率上升的罪魁祸首[1]。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无法提供心肌微循环信息,难以观察到心肌灌注情况[2],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能完成冠状动脉解剖学及心肌功能的一站式检查,实际应用潜力较大[3],而CT冠状动脉成像(CCTA)为首选评估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无创性手段,对于冠心病的评估有较高阴性预测值[4],尤其是256层宽体探测器可获得单个心动周期的全部数据,减小冠状动脉运动伪影;CCTA与CT-MPI相结合有望在明确冠心病责任血管的同时了解心肌功能情况。故本文主要分析宽体探测器CCTA联合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
纳入标准:入院时表现为胸前区疼痛、憋闷、气紧、心悸等,均疑似冠心病;完成CCTA及CT-MPI检查,检查前暂停使用二甲双胍2d,并停服咖啡因食物、茶碱类、β-受体阻滞剂药物各1d;无对比剂过敏史,患者(家属)签署碘对比剂应用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呼吸运动导致灌注错层;肝肾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波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病例;近1个月有心脏起搏器置入史、冠状动脉搭桥或支架置入史。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6~73岁,平均(54.28±5.51)岁;体质指数(BMI)22~28 kg/m2,平均(25.56±2.20)kg/m2。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高端CT Brilliance iCT(128排256层)宽体CT扫描仪,于气管分叉下1cm层面注入非离子对比剂碘帕醇(370mgI/100mL,注入速率5.0mL/s)15mL及20mL生理盐水开展小剂量测试试验,在升主动脉造影剂浓度达峰值时间后4s进行CCTA成像延迟扫描。采用Ulrich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0mL/s速率注射50mL造影剂,随机注射30mL生理盐水(速率5.0mL/s)冲管,延迟5s开始启动联合扫描程序,扫描参数:球管电压80kV,球管电流150mA,球管转速=0.28s/转,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5mm,重建层间隔2.5mm,每次扫描间隔时间2.2s,动态扫描过程历时43s~47s,总扫描循环数14~17次,CCTA主动脉成像时间=瞬时切换为:球管电压100kV,自动电流=400~650mA,噪声指数20.0,球管转速0.28s/转,前瞻性门控扫描,依据ECG&Auto Gating计算冠状动脉成像最佳相位,层厚0.625mm,间隔0.625mm。50例于CT检查后2周内行CAG检查。
1.2.2 图像后处理:将扫描所获得的图像传入相应工作站。(1)应用Smart Phase及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CCTA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由2名工作经验达5年以上的心血管放射诊断医师以独立盲法阅片,评估不一致时协商确定。CCTA图像质量评估标准[5]:4分:优秀,管腔边界清晰连续未见伪影;3分:良好,管腔呈现轻度伪影,节段略微模糊;2分:管腔现中度伪影,但能接受进行诊断;1分:图像不可评价,血管显示不清或有严重阶梯样伪影。图像质量评分2~4分的节段图像有诊断价值;(2)应用CT Perfusion 4D软件,在CT Body Tumor模式下应用非去卷积算法评估心肌血流量(MBF),由2名高年资心血管放射诊断医师观察灌注伪彩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同一部位的长轴与短轴连续2层或以上出现同周围组织对比明显的低灌注区则为灌注缺损,左室厚度<5mm为缺血区,于灌注正常区域及灌注缺损区域勾画3个感兴趣区,测量MBF取均值进行分析。(3)采用冠状动脉分段法评估CAG上每支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程度,管腔直径狭窄程度≥50%为有临床意义。(4)记录每个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ED=DLP×转换系数(k),k=0.014 mSv/(mGy·cm)。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灵敏度、特异度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MBF、ED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CTA检查结果宽体探测器CCTA共观察到1177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1125个节段(9 5.5 8%)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图像质量评分1分5 2个(4.42%)、2分113个(9.60%)、3分544个(46.22%)、4分468个(39.76%)。
表1 CCTA与CAG对照
表2 CT-MPI、CCTACT-MPI与CAG结果比较
表2 CT-MPI、CCTACT-MPI与CAG结果比较
?
表3 诊断效能比较
图1-3 患者男,45岁,主诉间断胸憋、气紧达5月,加重1周入院。图1 冠状动脉CTA中CPR图像,示右冠状动脉(RCA)近端管壁有非钙化性斑块,管腔重度狭窄;图2 CAG示RCA近端重度狭窄,狭窄程度达85%~95%;图3 CT-MPI伪彩图示RCA供血区域心肌血流灌注缺损。
2.2 CT-MPI检查CT-MPI时共评估心肌节段血流灌注情况840个,发现有35例患者134个心肌节段(15.95%,134/840)存在血流灌注缺损,其MBF为(70.92±8.54)mL/(100mL·min),较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113.46±12.78)mL/(100mL·min)低(t=36.987,P<0.01)。
2.3 CCTA联合CT-MPI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疗中的评估价值50例患者接受CAG检查,共获得688条冠状动脉节段,其中有640条可用于CCTA评估,与CAG检查结果的对照见表1。CAG显示40例患者63个冠状动脉节段狭窄≥50%,而这40例患者中,CT-MPI发现35例存在灌注缺损,基于病例的单独CT-MPI、联合CCTA和CAG结果的对照见表2。宽体探测器CCTA+CT-MPI一站式扫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独CCTA或CT-MPI检查,见表3。
2.4 辐射剂量分析CCTA检查的平均ED为(2.19±0.34)mSv,CCTA+CT-MPI的总ED为(4.58±0.54)mSv,均可做到较低水平。
2.5 典型病例分析见图1-3。
心肌缺血为冠心病发病率上升、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CAG评估冠心病时主要反映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及是否狭窄等解剖信息,而冠心病的全面诊断需依赖冠状动脉的病理解剖信息,也需了解心肌灌注情况,单一方法检查漏诊或误诊率高[6]。CT-MPI不仅能获得冠脉解剖成像,也能经动态扫描了解心肌功能学信息,对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定量评估,但CT-MPI有一定辐射,且检查费用高,不适于大规模推广,而256层宽体探测器(宽度为160mm)后超高端CT的问世,使CT扫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并准确定量评估心肌血流灌注状态[7],结合CT-MPI能同步对冠状动脉、心肌进行多期相扫描,一站式完成心脏灌注等多项心脏检查,因此考虑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疗中有一定评估价值[8],但不同高端机型联合扫描方案各有特色,应用价值有一定争议,此外其较高辐射剂量也限制了其广泛推广。
本研究中,CT-MPI下共评估心肌节段血流灌注情况840个,结果显示,其中35例患者的134个(15.95%)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其MBF较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低,这说明CT-MPI有助于分析冠状动脉解剖学成像信息及心肌灌注功能,评估心肌缺血状况,与王洁等[9]的研究结论相符,尤其是本研究使用较新的256层宽体探测器(探测器宽度160mm),提高了CT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可更加准确地对心肌血流灌注状态进行评估[10],但由于不同机型、不同CT软件的测量结果可能有一定差异,CT-MPI评估心肌缺血区域的MBF界值可进一步探讨。而宽体探测器CCTA共观察到1177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1125个节段(95.58%)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图像质量评分1分52个(4.42%)、2分113个(9.60%)、3分544个(46.22%)、4分468个(39.76%),这与刘强[11]的研究结果(CCTA检查有95.5%的节段图像质量可用于临床诊断)相近,表明采用宽体探测器CT进行CCTA检查可较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本研究使用最新的256层CT探测器,其宽度达160mm,时间分辨率为0.28s,可在一个心动周期内机架旋转一周而获得全心脏数据,不同扫描参数之间相互切换时间也得以缩短,在CCTA成像时间点瞬时切换成相对较高的扫描参数,于心肌灌注扫描同时保证CCTA图像质量,本研究95.58%的CCTA图像质量达到诊断水平,基本能满足临床要求,且CCTA检查的平均ED为(2.19±0.34)mSv,CCTA+CTMPI的总ED为(4.58±0.54)mSv,均可做到较低水平。此外,256层宽体探测器CT也明显缩短了曝光时间、成像时间,继而将对比剂用量和ED降低至最低。
在诊断效能方面,高扬等[12]报 道C T-M P I结 合C C T A>70%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37(95%CI:0.7 4 9~0.9 2 5),高于单独CT-MPI诊断[0.709(95%CI:0.599~0.819)]或冠心病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0.635(95%CI:0.517~0.753)]。本研究结果,宽体探测器CCTA+CT-MPI一站式扫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00%、90.00%、94.00%,高于单独CCTA或CT-MPI检查,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表明256层宽体探测器下CCTA联合CT-MPI一站式扫描可明显提高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疗价值,本研究使用256层宽体探测器SSF技术,将1个心动周期内相邻期相的图像信息展现出来,描绘血管运动,包括运动路径与方向,确定靶期相中血管准确位置,继而有效缩减重建时间窗,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此外,256层宽体CT160mm的Z轴覆盖范围与0.28s的机架旋转速度可实现1次扫描获得单个心动周期的全部数据,明显减少冠状动脉运动伪影[13],但也需注意线束硬化伪影引起的CTMPI假阳性结果,线束硬化伪影为部分组织优先吸收混合能量X线束中低能光子束,使心肌灌注成像中呈现低灌注区域[14]。
综上所述,宽体探测器CT联合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可提高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疗价值,两者联合可优势互补,便于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