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儒,张 君,赵北平,马军韬,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哈尔滨 150028)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1-2]。 黑龙江省水稻面积较大,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水稻生产及加工基地, 商品率一般在60%~70%。 2012 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约353.3 万hm2,2018 年突破466.7 万hm2。黑龙江省属于北方寒地稻区, 时常发生稻瘟病与冷害,因此,在选育新品种时,既要兼顾优质、稳产,还要进行抗病及耐冷性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稻米消费水平逐渐减少而对稻米品质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3]。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在团队全体人员的努力下,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粳稻新品种松836应运而生。 该品种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于2005 年以优质粳稻松98-131 为母本、松804 为父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经10 代系统选育,最终定名为松836。2013 年进行异地产量及抗病鉴定,2014 年参加黑龙江省预备试验,2015~2016 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17 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18 年4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黑审稻2018002)。
该品种生育期146 d,主茎14 片叶,需活动积温2 750 ℃左右。 长粒型,株高114.3 cm 左右,穗长19.5 cm 左右,穗粒数125 粒/穗左右,千粒重25.2 g 左右。 穗型稍散,剑叶直立且向上,叶色深绿,分蘖能力较强,抗病及抗倒能力较强,米质优。
2016~2017 年连续2 a 的品质分析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指定检测机构) 结果为: 出糙率79.8%~80.8%,整精米率58.4%~64.6%,垩白粒米率2.5%~5.0%,垩白度0.3%~0.6%,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8.09%~18.73%,胶稠度75.0~75.0 mm,食味品质80~81 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连续3 a 稻瘟病抗性鉴定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指定鉴定单位)结果:叶瘟1~5 级,穗颈瘟0~5 级。 3 a 耐冷性鉴定结果: 处理空壳率5.00%~14.19%。
松836 适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插秧种植。
2015 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9 048.9 kg/hm2(5 点 次),比 对 照 松 粳9 号 增 产7.3%;2016 年继续参加省区试,平均产量8 390.5 kg/hm2(7 点次),比对照松粳9 号增产7.3%;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8 476.7 kg/hm2(8 点次),比对照松粳9 号增产8.0%。 具体的试验点产量情况见表1。
苗床应该选择在向阳处, 地势稍高, 排灌方便,3 月20 日左右扣棚; 最好采用中型或大型育秧棚,使用隔离层(打孔地膜、丝带片等)或秧盘育苗方式,一般播种量为芽种400~450 g/m2;种子要经过晒种、选种、浸种消毒或包衣、催芽等处理,播种前对苗床进行调酸和杀菌; 播种期一般选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 ℃时(4 月10~15 日);播种后用苗床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并用二层膜进行覆盖保温,出苗后见绿通风,由侧面小通风逐渐增大通风面积, 在1.0~1.5 叶期进行苗床立枯病防治; 温度一般控制在1 叶期≤28 ℃、2 叶期≤25℃、3 叶期≤20 ℃,插秧前3~5 d 撤棚膜。
表1 2015~2017 年试验点产量情况
移栽时期一般在5 月10~15 日,秧龄35 d 左右、叶龄3.5~4.0 叶,插秧规格为30.0 cm×20.0 cm或30.0 cm×16.7 cm,3~5 株/穴为宜, 插秧深度1.5~2.0 cm。
该品种较喜肥, 一般施纯氮150 kg/hm2, 氮∶磷∶钾=2∶1∶1,适当增施有机肥。 氮肥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分基肥、穗肥两次施入,每次各施50%。 具体如下:基肥施纯氮60 kg/hm2、纯磷75 kg/hm2、纯钾37.5 kg/hm2;蘖肥施纯氮45 kg/hm2;穗肥施纯氮30 kg/hm2、纯钾37.5 kg/hm2;粒肥施纯氮15 kg/hm2。
为了利于分蘖、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健康生长,分蘖期应采用浅水灌溉方式;分蘖末期则采取浅、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孕穗期适当增加灌水深度, 如遇特殊低温可采用20 cm 深水灌溉进行保护;根据本田情况,选择适当撤水时期,一般在收获前10 d 左右停水。
在完成耙地后,用封闭除草剂进行除草封闭,一般采用喷雾、甩施或毒土法,施药后应保持水层3~5 d。在水稻拔节期至孕穗初期施用1 遍拿敌稳或好立克等防治纹枯病,破口期预防稻瘟病。还应注意预防潜叶蝇、二化螟等虫害。
水稻机械收割目前还存在损失率高等突出问题[4],这不仅造成的损失巨大,还有可能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现有研究表明,水稻的机收损失率一般在5%~20%[5]。通过2018~2019 年对哈尔滨市阿城区、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查哈阳农场、绥化市北林区、前哨农场等5 个地点的调研,得出黑龙江省水稻的机收损失率一般在5%~18%, 造成机械收获损失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品种、机械、气候条件因素,更与机械操作技术有直接关系。 根据2 a 的调研及试验情况, 归纳总结出适合松836 的机械收获减损配套技术:①收获时期一般在10 月1~10 日为宜(年际间存在差异),露水消散后,可全天收获;②收获时含水量在15%~17%为宜,收获后适宜直接加工或储藏,且田间损失率较低,整精米率较高;③收获机型建议用东洋CF585G、洋马AG600(半喂入),久保田688、988(全喂入);④收获机械以标准速度(1.5~2.0 m/s)行驶收获为宜;⑤留茬高度以8~10 cm(半喂入)、25~30 cm(全喂入)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