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潇 胡 辉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
东方和西方,不仅在地理位置、生活习性、历史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同样也体现在二者的电影中。在众多叙事类型的电影中,“时空循环”叙事类电影因其直接诉诸非现实和非线性的时空表达,而较为鲜明地体现出东西方宗教、文化、时间等观念的差异。
电影艺术也被称为时间的艺术,最普遍的共性便是建立在叙事时间上。传统的电影叙事,叙事时间是不可被打破的。现如今,因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时间和空间不再共生一体的叙事手法。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被运用到假定时空下的循环叙事电影中,彻底改变了传统叙事结构的单向线性格局,出现了时空分割的结构。电影叙事也不再遵守单一时间或逻辑的原则,不需要刻意遵循时间线性的完整性,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重新组合,尽展结局并不相同的叙事情节。
一般而言,重复叙事更着重于剧情的周而复始性。但循环叙事更特别强调叙事结构上的回环往复,打破剧情中发展有序进行的时间模式,强调事件经过一个过程后重新回到原点上的循环,强调某种元素的相似性。1998年,德国青年导演汤姆·提克威拍摄完成了《罗拉快跑》(Lola
rennt
),影片讲述了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罗拉要在20分钟内得到10万马克。81分钟时长的电影中,罗拉进行了三次时空循环的奔跑,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结局。此后,此类电影在东西方都不断出现,如西方电影:英国与澳大利亚影片《恐怖游轮》(Triangle
,2009),美国与欧洲影片《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
,2014),澳大利亚影片《前目的地》(Predestination
,2014);东方电影:韩国影片《两个月亮》(Two
Moons
,2012),韩国电影《一日》(2016),中国电影《凶间雪山》(2012),中国电影《逆时营救》(2017) ,印度电影《游戏结束》(Game
over
,2019)等。这类电影在叙事的时空技巧上存在诸多相同点,但由于受东西方文化、宗教、时间观念等影响,又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电影本身是一种文化催生的精神产品,而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电影刚出现时,便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或多或少地表达着宗教故事、宗教观念。宗教对电影的影响,主要有以不同的宗教、宗教艺术等为题材的电影,以及电影创作者主观的宗教观念体现于其中。
基督教宗教观念对电影的影响相对较大,尤其在西方,“正如文学世界与基督教文化如影随形一样,作为即将成为未来新的文化主导的电视与电影同样不能摆脱基督教文化的渗透”。“救赎”是基督教的主要教义,西方电影的制作多少都被这一理念所影响。在“时空循环”叙事类电影中,《恐怖游轮》《忌日快乐》《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等被誉为经典之作,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救赎”的教义。例如美欧合作的影片《明日边缘》中,男主角凯奇为了战争取得胜利,反复牺牲,又反复新生,促使男女主人公更加坚定地去战胜敌人。影片中,主人公的决心和自信不断加强,这一精神概念,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意义,而“重生”是一种精神上的灵魂不灭。人们一旦在情感的旋涡中不能自拔,“他们都渴望被救赎,以人性的名义解脱,这是循环叙事结构电影所表现的重要意义之一”。
正如宗教对西方的影响一样,东方宗教价值体系及其权威的思想观念、信仰崇拜、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对东方文艺有着巨大的渗透力。佛教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艺术都有巨大影响。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和“转世”等观念,成为时空循环类电影常见的表现内容。例如韩国电影《一日》就运用了纯粹东方的“转世”“灵魂”的精神符号来解构纯粹西方的时间周期概念。影片中,父亲为了解救他的女儿,在循环的车祸死亡中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一次次的拯救无果,让父亲得知这不是一场单纯的车祸。故事的起因要追溯到三年前,身为医生的父亲,女儿却因患有心脏病即将不久于人世,原本答应捐献器官的家庭突然反悔,医生父亲救女心切,将还未完全宣告死亡的一个男孩的器官,放在了女儿的身体里。影片中暗藏了“因果报应”的元素,“因”也称因缘,“果”也称果报。佛教认为,任何思想和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后果,因未得果之时,不会自行消失,不做一定之业因,不会得到相应之结果。佛教还认为现世人们的贫富穷达,是前生所造善恶诸业决定的结果今生的善恶行为,亦必然导致后生的罪福报应。韩国电影《一日》想表达的便是因果关系,影片名有三重意思,一则是强调重复的车祸一天;二则是循环车祸的最初起因:司机的儿子,名字为“一天”;三则是罪恶得到和解后,受害者的新生孩子被取名为“一天”。司机杀害这两名亲属,可以说是对上一个生命轮回罪行的决定性裁决。影片末尾,司机的原谅和凶手的坦白是打破时间循环的关键,这极具人文意义,足见“因果报应”的宗教内涵。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同样,电影也具有这一特质。电影情节中多数不乏体现主体人物的戏剧化境况,但东西方在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价值体系的差异,导致剧中的主体人物命运会产生被动性反抗和主动性反抗两种行为。普遍看来,在西方电影中的人物主体,多数会尝试主动地去改变现状,想尽办法地去找到突破口。究其原因, 是因为西方文化中注重“理性”精神, 讲求真理, 重逻辑思维与理性分析,善于利用分析辩证法来看待问题。
例如,美国喜剧电影《土拨鼠之日》,是一部经典的时空循环的代表电影,男主人公菲尔的生活在特定的节日里循环往复,并停滞不前,重复“糟糕的一天”,这让菲尔从无知到疯狂,然后完全沉溺于恶作剧。但丽塔宽慰菲尔说:“这也许不是惩罚。”电影“重复”情境的叙事建构,开始凸显出菲尔性格的转变。他每天都重复帮助镇上的人,性格也因此变得善良、温和。这一变化使他的“重复的”“糟糕的一天”逐渐好转。最后,菲尔赢得了丽塔的芳心,迎来了新的一天。这部电影和另外两部电影《忌日快乐》与 《十二点零一分》,都是以爱情的名义迎来了一个“糟糕的日子”,并由于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介入,与爱人确定了关系。只要有机会重来一次,他们就会改变自己,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去实现最“完美的结局”。
纵观东方几千年的传统文艺作品,大多带有明显的儒家伦理色彩。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方面放到一起理解,就是孔子的“忠恕之道”。因此,东方的电影导演在表达情感时,“忠”和“恕”的人文关怀是他们最擅长运用的。
以韩国电影《一日》为例,韩国导演善于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复杂的人性,善于用内在的矛盾凸显价值观。电影《一日》采用了三线循环,三个成家的男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价值观和成长背景,这么多主角的转世和多元视角似乎是无穷无尽、错综复杂的。但韩国电影善于把握人性的光辉,在叙事方式上,融合了时空假设下的“循环”叙事,并融入“人情味”。剧情看似无尽轮回,但最终方法是宽恕一切。片中在轮回的其中一个回合,肇事司机回答医生父亲的那句话——“是啊,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但是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这正验证了东方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非常符合东方“忠”与“恕”的文化伦理。
东方文化里,时间的概念由古人略带散漫和玄秘的意识,而变得极其隐秘,时间是一个虚化的、主观上的符号;而西方人的时间观念却与其不尽相同,近现代发展史上,西方人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心理学都发展得更为精确和直观,因此西方人对待时间这一维度,是精确到分秒的清晰数字。
西方人的这种时间观念在其循环叙事类电影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恐怖游轮》《前目的地》等电影,它们的特点便是制造“烧脑”的解谜剧情,受众需要时刻关注影片中的时间跳跃、细节处理、人物性格变化等,才能走出“迷宫”。西方的《前目的地》这部经典电影便彻底改变了传统叙事结构的时间格局,尝试重新建构时空分割存在的结构,时间线索在不同的年份之间跳跃,显现出耐人寻味、不同以往的戏剧化叙事结构。《恐怖游轮》中,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并行,这既有趣又荒谬,所以属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无数个“我”可以共存片刻。在复杂的时间处理上,循环叙事类的西方影片展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及清晰性。
而东方人在对待时间(附含空间)时,往往不去刻意追求分秒比较的严谨逻辑,而是在意主观感受到的时间存在或其意义,诸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白驹过隙”等都在表达此种意念或意境。意境是不直接外化在物、理、事或人身上的,而是借助于“赋比兴”含蓄婉转地将情感流露出来,这极具玄秘气息。印度惊悚电影《游戏结束》,讲述了女主角因跨年夜被辱,一直深陷黑暗恐惧症,而后连环杀手瞄上了她,最后她终于打破思想禁锢,走出了循环死亡的怪圈。该影片中的核心创意点,也不出意料地来自“生命循环”。保姆卡片上那句“人都有两段人生,第二段开始于你领悟到自己只有一条生命”是影片中的核心主题。如果这是一部西方电影,或许会从逻辑、事实真相、直观所见去做时间反转,而在《游戏结束》中,充分体现了东方人重视主观感受,对时间充满玄秘感,言“志”之“物”,给予了女主角向命运斗争的力量,以此为契机,女主角一改昨日颓靡,走向顽强拼搏的意境中去。心灵的潜意识里,循环时间不再是可怖之事,影片充满了东方特有的“言志”之意。
近年来,中国电影也开始尝试循环叙事类型的电影,例如《逆时营救》这部影片,由杨幂、霍建华主演,2017年院线上映。影片讲述关于家庭救赎和重生的主题,女主通过粒子重组,回到过去,分成三个不同的自己,目的是拯救被绑架的儿子,以及保护科技成果。影片里存在一位主角的三个分身,分别在三个平行时空里相遇。影片利用虫洞以及平行时空来玩一个时间营救的把戏,这里的时间循环是因实体软科技机器所带来的。东方电影《逆时营救》里虽然充满了西方电影《源代码》《明日边缘》的叙事套路,但因东方特有的赋比兴的方法,以母爱为线索,拍出了一部紧张感、悬疑感、亲情元素满满,且富有东方时间观念的电影。
各不相同的文化观念、宗教观念和时间观念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时空循环”叙事类电影所呈现出的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在电影中的命题没有对错和优劣之分,而只是从不同的观念和视角来审视和思考我们这个世界。对于观众而言,沉浸于此类电影所营造的超时空体验的同时,精神和情感层面上的感受其实最终仍旧回归于人类生活的某些真理的确认,但不可否认,假定时空下“循环”叙事电影的魅力自有其不可替代之处:在“真实”“梦境”中让人挣脱对丧生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