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燕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2019年9月30日全国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由管虎、张一白、徐峥、薛晓璐、宁浩、陈凯歌和文牧野七位导演联合执导,葛优、吴京、马伊琍、黄渤和张译等人领衔主演的一部国庆献礼影片。该片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发生过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为背景,通过对光阴的回首向盛世中华致敬,向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各个岗位默默奉献的平民英雄们致敬。精选了其中的七个动人瞬间,重点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一个个默默付出的小人物的故事。影片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其原因与明星大咖的加盟、商业影片惯常的套路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作品的陌生化叙事真正戳中了观众的心,使其并没有落入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影片的窠臼,而是将有温度、有情怀的动人故事呈现给观众,并唤起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共同记忆与情感认同。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突出强调文学艺术文本中叙事方法的重要性,其奠基人什克洛夫斯基在《散文理论》中提出“我的文学理论中研究的是其内部规律,如果用工厂生产来比拟的话,我关心的不是世界棉纱市场的行情,也不是各托拉斯的政策,而是棉纱的标号以及纺织方式”。并将艺术作品中的方法命名为“陌生化”方法。《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中的陌生化叙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影片没有像往常的献礼片一样展现轰轰烈烈的历史大事件,而是以大事件为背景,聚焦于小人物的行动与复杂的内心世界,做到了大与小的完美统一,使作品的内容立体又丰满多姿、有血有肉。正如作品的名字“我和我的祖国”,强调的也正是每一个小我和大我之祖国母亲的完美结合,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作品容量的巨大体现于多角度,包括时间、事件、地点 、导演、演员等方面。作品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立足于今天回顾了这70年艰难、奋斗而又丰收的历程,并精选了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夺冠、香港回归等七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每一个故事都足以牵动所有国人的心,并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以此串联起了这70年发生在从西部到东部、从内地到香港、从中央到小胡同的风雨兼程且充满荣光的征程。同时七位导演的年龄跨度较大,有50后陈凯歌,60后管虎和张一白,70后宁浩、徐峥和薛晓璐,还有较年轻的80后被称为“天生的导演”的文牧野,他们在作品中展示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理念和不同时代的人对大事件的独有理解和观察视角。在演员的阵容上也呈现出了阶梯性变化,不仅有老中青三代,甚至还有小学生,从62岁的葛优到10岁的韩昊霖(饰演冬冬)和樊雨洁(饰演小美),全方位、立体地向观众诠释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默默付出、奋斗的时代参与者。作品广博的叙事视角与视野直接决定其受众的群体也是多元的,让不同年龄段和审美需求的观众在这里会聚,如此难以驾驭的宏大叙事,陈凯歌总导演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主旋律文化的传播不是强行植入,而是‘润物无声’;不能强迫灌输,而要‘柔中带刚’。”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作品在凸显其宏观包容性的同时又有微观透视,着重将落脚点放在了寻常百姓或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新中国的建设者身上。作品所展示的七个大事件都是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但镜头聚焦的往往是小的个体,且是在一般的影视叙述中难以被关注的个体。如在《前夜》这一篇章里,人物活动的背景是1949年开国大典,但镜头对准的不是国家领导人,不是游行的群众,也不是检阅方队,而是为了确保开国大典升旗万无一失,在大典前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该人物由黄渤饰演,并将其爬旗杆、烧铁水和电焊等危险行动浓墨重彩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有了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也更加被这热血沸腾的气氛所感染。同样,人们在阅兵中关注的往往是飒爽英姿的仪仗队、先进武器的展示,领导检阅等,但在《护航》中,镜头带给观众的则是在平日训练中成绩最优秀,却接到通知成为“备份”,没有机会参加阅兵飞行表演的飞行员,即使在最后的时刻有机会参加飞行表演,但她还是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队友成功排除障碍,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表演。其实在每一个大事件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默默付出却难以被公众知道的无名英雄。该影片为我们在银幕上弥补了这一缺失,把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演绎的小人物和大事件既可以从上述历时性角度考察,也可以从共时性角度阐释,让我们抽离开不同时代的因素,看到了祖国的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们在从无到有,从迷茫到坚定信心,看到国家建设的阶段性胜利等。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以后的征途中,也必将困难重重,但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信心,我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付出,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影片涉及各行各业的最普通劳动者的“平凡”故事,《白昼流星》中的基层干部扶贫办主任踏踏实实扎根地方,即使在退休以后也没有放弃脱贫工作,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不是空谈,被真正落实到位,许多贫困群众受益。影片中在人生道路迷失方向的两兄弟,贫困的不仅是物质,更是精神上的迷茫和彷徨,不仅有扶贫干部的关心,还有幸目睹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的场面,心灵受到了震撼与洗礼,重新对生活树立了信心。《护航》中以女飞行员为视角不仅展示了傲拔挺立的女兵形象,更体现了我国军人无悔的付出、严格的纪律、神圣的使命感和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风度。《北京你好》中整天“游手好闲”且爱吹嘘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将北京奥运开幕式门票送给了素不相识的汶川地震孤儿,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净化。更有《夺冠》中的少年冬冬,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但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在个人的情感和集体甚至国家的事情上做了比较和权衡,最后选择了后者,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长,更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其实,与作品有关的小与大还突出地表现在通过七个事件唤起了观众心里无数个“自己”与祖国有关的动人故事,这也是作品具有的巨大张力所在。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的我们共同书写着祖国发展的大事件。总之,影片通过对大与小的巧妙融合,既有宏大的视野,又有微观的深入透视,使作品有开有合、张弛有度。
作品在审美效果上实现了泪点与笑点的巧妙嫁接。观众流下的是感动、激动的泪,更是喜极而泣,新中国这70年的征程虽取得了让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其间我们智慧而又勤劳的人民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代价,他们有的隐姓埋名,为了参与制造原子弹而放弃了爱情和生活;有的为了国家的重要庆典顺利进行,不舍昼夜加班加点工作;有的为了集体的荣誉,甘愿当备份……他们不求功、不逐利,默默地奉献在第一线,在今天依然有那么多无名英雄在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这不能不让观众动容。但同时几位优秀的导演又设置了很多包袱,使整个电影诙谐幽默,笑点频出。在泪点与笑点的合力作用下,观众深深地被电影所吸引,圆满实现了其最初的使命。
徐峥导演的《夺冠》这一部分虽然有吴京和马伊琍的参演,但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冬冬和小美两个小朋友。冬冬家住的弄堂里的邻居们要用他家的电视看女排决赛,想亲眼见证女排夺冠的激动时刻,但偏偏电视机的信号不稳定影响观看,冬冬的爸爸又恰好有事外出,而这时他一直偷偷喜欢的女孩小美又要出国,冬冬陷入了矛盾,其真实而完美的演绎也将观众带入了情境,既希望冬冬能够给小美送去礼物,表白这份美妙而又纯真的情感,同时又希望邻居们能够如愿观看女排决赛。中间还出现了插曲,冬冬机智地发现了屋顶的不远处挂着一些腊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取了一块下来吊在电视天线上面使其保持合理的角度,确保电视信号正常。但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一旁的狗狗看到了平日里可望又可即的肉之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消灭,电视信号立刻消失。邻居们正在发牢骚,看到了匆忙跑下楼去见小美的冬冬后,都急着让他上楼继续调试天线,这时的冬冬,陷入了也许是有生以来最大的人生矛盾之中,与小美可能以后不会再相见,而邻居们对女排决赛的期待又让他想立刻冲到楼上,最后冬冬还是选择了后者,虽然内心有悲伤,又无法与外人诉说,但当他看到邻居们为女排欢呼,并在最后夺冠时刻的激动情形,也不免被其感染。然而结局很温暖,由于电视台的倾情助力,找到了曾旅居国外的小美,最后冬冬与小美深情地拥抱结束该篇章。
宁浩携手葛优带给我们的《北京你好》也同样笑料不断,又大把赚取了我们的眼泪。葛优带着他一贯的“葛式幽默”与宁浩的“疯狂”喜剧完美结合,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出租车司机张北京(葛优饰演)在单位幸运地得到了一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于是逢人便吹嘘、炫耀,不错过任何人。一次有位10岁出头的小男孩坐在后排座位上,张北京炫耀后,小男孩问了句多少钱,张北京随口一说800元,结果小男孩偷偷将钱放在装门票的卡片里,将门票拿走,完成了“交易”。后来张北京找到了这名男孩,当他得知小男孩是汶川地震的孤儿、他的爸爸曾是鸟巢的建设者时,“慷慨”地将门票送给他了,小男孩临走还不忘问一句:“还有吗?”这时的张北京完全没有办法向前妻和儿子证明自己真的有过开幕式门票了。巧合的是,这名孤儿在开幕式现场意外地接受了采访,还把送给他票的这名出租车司机的体貌特征告诉了大家。幸好张北京的前妻和儿子此刻都在电视机前,但张北京低头看自己的鞋,已经不是之前穿的那双红色运动鞋了,无法让身边的更多人知道,这名出租车司机就是他——张北京。葛优的精湛演绎带给我们许多笑料,但穿插于其中的小男孩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爱显摆的张北京能够将门票送给一个陌生人等都不免令人感动,甚至落泪。
总之,作品在令人感动、激动、兴奋落泪的同时,又适当、合理地穿插了诙谐幽默的戏份使观众轻松愉快,并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点。其实,祖国这70年的发展也是充满血泪与欢笑的历史进程,这70年我们全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风雨兼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考验,付出了无数汗水与泪水,靠着勤劳、智慧和勇敢终于迎来了今天的盛况。
除了上述叙事手法,影片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的处理、叙事空间的“并置”等手法都对其艺术效果的烘托起到了重要作用。影片所涉及的大事件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但其不同于以往的叙事方式又一次“惊艳”到了观众。
不同于以往的国庆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演绎了气势恢宏又十分接地气的七个篇章。在电影院,观众的热情被激发,内心被召唤,爱国不需要理由,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留给祖国的柔软的专属地带,并希望在祖国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一个平凡的“我”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成就不平凡的伟业。“电影是一种文化商品,电影到今天为止仍然是国家形象名片,全世界仍然把电影作为国家形象名片,作为传播自己差异性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否则没法解释英国BBC以5~10年为周期,无止境地重拍他们的文学名著向全世界播放,也就不难理解伦敦奥运会召开时,英国政府的文化工程之一是再一次把莎士比亚剧拍成TV Film,在BBC上向全世界扩散。”影视艺术承载着引领文化走向、引导观众审美、文化宣传使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