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旸
(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113)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消防员雏罂粟港和爱好冲浪的向水日菜子陷入了爱河。但造化弄人,这份美满的爱情很快以男主角的离世而告终,女主角在痛苦之余偶然发现,只要她哼唱起一首歌曲,雏罂粟港就会重新出现。两个人的爱情即使人鬼殊途,仍然顽强延续。在影片的最后,为了拯救陷于危机中的向水日菜子,雏罂粟港毅然牺牲了自己,魂归天国。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自电影诞生以来,有关爱情的作品就如恒河沙数一样不胜枚举。日本的电影创作自然也不例外。但与绝大多数此类电影略有不同的是,包括《若能与你共乘海浪》在内的若干日本电影作品,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提供了一种稍显不同的叙事模式与叙事路径。或许我们可以用一个大家经常会提到的类型名称来对其进行命名,那就是纯爱电影。所谓纯爱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爱情成为影片叙事的唯一主轴,这些纯爱电影往往并不以男女主人公走向甜蜜的爱情终点为叙事的指向,其对待爱情的观念和如何表现爱情是同那些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叙事唯一指向的好莱坞电影截然不同的。这类作品在叙事上很少附加爱情之外的其他元素,绝大多数时候它只是更加关心爱情本身。
纯爱电影在叙事上往往会剥离一般作品中惯有的社会性的内容和因素。换句话说,社会作为一个大的背景是缺席的,故事可以发生在现在也可以发生在过去,可以发生在时间的任何一个节点上,角色多是活在真空中的没有任何社会性元素的纯粹的个体的人。这样他们的喜怒哀乐就被无限地放大。同时因为他们的爱情少了那些社会性的内容,所以关于爱情的叙事进程就变成了以个体命运的变化为主导。换言之,横亘在纯爱类型电影主人公爱情道路上的敌人不是来自社会的阻滞,而更多的是来自命运的捉弄。《若能与你共乘海浪》即是如此,门第的高低、阶层的差异这些传统爱情类型电影中的主人公会遭遇的困境都退居到幕后,不复显现。
这种类型电影的故事架构颇类似一个真空般的纯粹的环境,所以影片中少有宏大叙事;相反,它所描写的故事和情节是小而琐碎的。一个晴朗的天气,一缕拂面的春风,都能够成为影片中男女主角所感怀和激动的美好经历。它更多是靠情绪和气氛的堆垒来推动故事的。它是以情绪而不是以逻辑见长的。它是以细节描写而不是以叙事整体设计的严整性为主导的。以气氛替代情节,以情绪替代故事,使得影片往往呈现出更多浪漫主义的色彩。《若能与你共乘海浪》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是关于现实的故事,恋爱中的男女的缠绵缱绻,生离死别后的不舍与无奈,无不烙印着深刻的现实的痕迹。但这些情怀的表达,又是以一种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的方式来实现的。尤其是女主角向水日菜子能够自水中召唤故去的男主角雏罂粟港的情节,绝对是高度浪漫化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质。
作为纯爱电影的代表,影片聚焦于角色的爱情纠葛,男女主人公的身份与职业背景被高度削弱,仅仅作为推进故事的必要而非主要因素而存在。这种创作上的选择同戏剧式类型电影的戏剧化是不一样的。正如前文所言,《若能与你共乘海浪》等片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是做气氛和情绪的渲染,而绝大部分好莱坞电影中的浪漫主义的色彩主要体现在情节上,主要体现在故事的整体架构编排上面。二者虽然都有忽视甚至改写真实的具体情境之嫌,但其出发点和叙事最终指向截然不同。
对于某些好莱坞电影来说,它强调的叙事核心是戏剧,强调偶然性突发性,它不仅有的时候忽视了逻辑真实,还忽视了细节真实和情境真实,这使得多数好莱坞电影的情节设计看起来更多的是一些偶然巧合的产物。以爱情电影为例,该类型影片多以王子和公主为主要角色。即使现实生活中王子和公主凤毛麟角,但他们却在好莱坞影片描绘的茫茫人海之中一下就发现了彼此并深深相爱。这种情景我们无论如何是难以相信的,但是它的这种戏剧性、非逻辑性的叙事模式经过这么多年来对于观众的培养和训练,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叙事体系,并为观众所认可和接受。
但《若能与你共乘海浪》则不然,它吸引的是那些不满好莱坞电影的观众。这些观众对电影中的高度戏剧化的、反生活化的叙事理念并不满意。他们希望在电影中能找到生活的影子,找到那些属于屡受生活折磨但仍然坚持砥砺前行的普通人的影像记录。这些作品多是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描写,却也因此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的美好期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得不到回报,这种落差是绝大多数生活的常态。《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便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来描写这些苦楚并将其化解。为此,影片提供了大量的细节,这种细节多以真实为基础,并帮助影片建立起真实的叙事逻辑。我们能够看到,影片的两个主要角色雏罂粟港和向水日菜子恋爱的点点滴滴都完全呈现在作品中,从相识到相知到相恋,这些日常化的平凡化的细节支撑起了影片的真实性,可以说,这种策略是比较成功的,影片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不满好莱坞电影的观众的青睐。
歌以咏志,文学艺术作品大体是民族深层次文化基因的表层化体现,它或借助于文字,或借助于歌唱,或借助于声音,传达了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丹纳所谓的环境决定艺术。这种论断放在日本电影乃至日本文学艺术生产上也有其合理性。
对日本人来说,他们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狭小的岛国居住环境,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都是他们时刻都要面对的。所以和美国不同,日本的文学艺术作品并未培养出一种乐观的精神,反而用更多的悲剧性来观照生活,所以有大友克洋的《大都会》,所以有高田勋的《萤火虫之墓》这些充满悲剧意味的作品。这种悲剧性的叙事仿佛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经常下意识地呈现在作品中。
此外,不同于好莱坞,日本在动画和电影创作上往往混淆了二者的界限。对于观众来说,动画和电影可谓泾渭分明,动画更多的是要超越现实,而电影则是要还原现实。超越现实可能就同时意味着它要规避现实中的种种痛苦、困惑和迷惘;而还原现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把生活中的这些苦痛都要呈现出来,去建立起一个电影作品的生活逻辑真实。虽然好莱坞电影可能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20世纪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来,这种还原真实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在某种程度上,日本的动画创作也遵循了这种电影创作的基本要求,因此,电影的真实影像呈现也会反馈到动画创作中去,成为动画导演的一个自觉选择。
为了吸引全世界更多的观众,可以说在某个层面上好莱坞电影讲究的是普世性,它所弘扬的是一种普世美学。而日本电影讲的是独特性,它更多关切的是自己独特的美学理念和创作理念。包括《若能与你共乘海浪》在内的绝大多数日本电影并不是以国际市场作为预期目标的,它们要满足的且唯一希望满足的是日本观众对故事的期待。而身处这个市场的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趣味可以说毫无疑问的是受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这种源自日本本土的文化和日本民众的心态、审美情趣紧紧缠绕在一起,互相成就,并因此形成了其颇具民族特色的一面。这个因素体现在爱情电影中,就使得美国和日本的该类型影片的创作出现了明显的分野。那些美国爱情电影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乐观神话在面对日本观众时,因为文化不同而导致的强烈的不和谐感就会变得越发明显。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了《若能与你共乘海浪》这类纯爱影片的独特的悲剧叙事。
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大都遵循戏剧式电影的基本范式,也就是说要在影片中构建一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情节构架。它遵循的是一个线性的、顺时序的发展脉络。其中高潮段落是一部影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往往意味着影片的戏剧性矛盾发展到了终极阶段。其余三个部分的重要性则稍逊一筹。开端是为高潮提供基本的叙事情境,发展是高潮到来的必由阶段。而结局则是高潮过后的补充阶段,它主要负责交代故事的最终走向,并起到抚慰观众的基本作用。在这种情节框架中,高潮部分属于影片的核心环节。它往往会承担起满足观众叙事期待的重任。在这个部分,代表正义一方的角色要将反派打落尘埃,而历尽劫波的恋爱中的男女也将终成眷属。
而在一些日本电影作品中,这种高潮的部分却被人为割裂成两个不同的领域,即叙事高潮和情感高潮。如我们所知,叙事高潮一定是矛盾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它意味着矛盾冲突的激化。而情感的高潮往往不与其同步,它或滞后或提前于叙事高潮,但多以滞后为主。在叙事走向终结,影片采用共情的方式,用一个情感性的高潮来沟通作者和观众,完成观众的情感带入。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尤其遵循着这种范式。它所追求的并非叙事高潮,而是情感性的高潮。影片没有一个核心的故事链条,各情节单元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如同几个并置的互不干涉的独立存在。它的叙事模式如同传统文体中的散文一样,是以打动人为最高理想,而并非让观众沉迷于紧张激烈的戏剧性情节中去,因此,影片自觉不自觉地同以戏剧冲突为核心的好莱坞类型电影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环节构建起来的递进关系已然消失。戏剧式电影所作用于观众感官的情节模式也就无法继续发挥作用。
影片最后,向水日菜子和雏罂粟港的妹妹被困着火的高楼之上,情势十分危急。按照好莱坞电影的经验,这应该是一段非常具有戏剧性张力的紧张时刻,影片常会用多视角切换、多场景切换的方式来展示被困人的无助和消防队员的英勇,并以善良和正义的主角得到拯救完成叙事。但《若能与你共乘海浪》并没有把这个段落中的戏剧性因素无限放大,却把这些宝贵的笔墨全用在描写向水日菜子情绪的变化及心理活动。在她最后去下决心召唤雏罂粟港的时候,抒情歌曲响起,男主角随之出现,并带着女主角像在海水中冲浪搏击一样逃出生天。烟花燃起,照亮整个夜空又随之消逝,就如同两个人的爱情,在这一刻灿烂而又短暂,随后的影片结尾段落,女主角收到了男主角一年前的爱情留言,悲伤难以自已,这两个连续的情节段落构筑的是一段关于美好爱情的影像记录,它所刻意营造的更多的是情感的高潮,而不是观众惯常期待的叙事高潮。
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已经成为多数日本电影作品所坚持的创作铁律。那些充盈在作品中的日本文化精神,在打动了一代又一代日本观众的同时,也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若能与你共乘海浪》就是在动画领域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这或能给中国的电影创作者以某种启迪。在大力弘扬文化自信的当下,我们的电影创作不能以牺牲自身的文化独特性为代价同世界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影作品艺术表达的空间,繁荣我们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