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亚凤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8)
作为纪录片中的重要类型,科学纪录片兼顾到了科学技术的普及讲解与故事记录的真实论述,深受观众的喜爱。而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科学纪录片也迎来了突破与发展,《飞向月球》就是一个代表。该片综合运用了现代化的特效技术,以科学化的奇观世界展现了探月工程的历史脉络,向观众传达了科学世界的瑰丽。在五集系列片的叙述里,《飞向月球》不仅展现了这一国家探月工程的宏伟壮丽,更以多层次的科普方式唤起了广大观众的心理认同,从而将科研精神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了其影像世界中。
《飞向月球》讲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历史脉络,记录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落月等历史时刻,对这一现代科研工程进行了影像记录与公众科普。《飞向月球》中的现代化科技为其锚定了中国探月工作者的科研成就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潜藏着跨越了时代与民族界限的广阔人类情怀。正基于此,这一科研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深度弥合为《飞向月球》奠定了影像内涵上的厚重底蕴。
《飞向月球》的开篇就对探月往事进行了影像复现,以此来传达其中的历史情怀。从诗人李白对月咏叹的诗句,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所制造的天文望远镜;从古人万户为了飞天自制火箭所付出的生命,到现代学生所进行的航天科学小实验,在横跨古今中外的片段里,《飞向月球》以碎片化影像回顾了人类探月的历史情怀。第一集的《往事千年》重点讲述了“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围绕探月所进行的科技争锋。片中引用了大量原始文献资料,以黑白影像营造出了过去时代的厚重气氛,将观众引入到了那场不见硝烟但同样紧张的探月争锋之中。经由这一回顾,探月行动在内涵上也就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科学工程。纪录片作为非虚构类型的影视作品,其记录的就是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对现实社会的思考。《飞向月球》将关于月球的历史往事逐步拉回到了现代时空,也对其历史情怀进行了深度展现。从历史上的古人探月往事到近代的国家战略争锋,观众由此感知到了探月工程背后的宏阔历史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飞向月球》以历史情怀和时代意义成就了其独特精神底蕴。
在历史情怀的底蕴之外,《飞向月球》对中国探月人的现代科研精神进行了着力描绘。片中围绕中国探月工程进行了全景式叙事:起步阶段我国从国外得到的稀少月岩样本;环绕月球轨道所进行的全景拍摄;对飞驰而过的小行星的拍照观测;月球车实地登陆来进行月球勘察……中国探月故事在不同阶段里稳步前行。科研工程的进度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穿行前进,也与科研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完成了叙事表达上的内在贴合。纪录片第一集所讲述的探月历史情怀为这一工程赋予了超出普通科研工作的天然时代意义。而在具体内容上,《飞向月球》对中国探月工程的困难与成就进行了综合展现。从前期仅有1克月岩的艰难起步,到中期测控、着陆等一项项问题的解决,再到最后月球背面勘察的世界独创贡献,纪录片具体展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同时将中国科学家的现代科研精神融入其中。这一科研进程的综合叙述将现代背景下的中国科研故事与纪录片开端的历史回顾相衔接,以现代中国的科研精神为开篇的历史往事进行了收尾。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纪录片的代表,《飞向月球》进行了跨越历史与现代的影像记录,而这正是这一探月工程的历史时代情怀与现代科研精神的最好展现。
传播科学知识是科学纪录片的一个主要价值取向,也是此类型纪录片所共有的一种特质。《飞向月球》同样具有对大众进行科普的主题诉求。这一纪录片共分为五集,以一个系列片的方式对中国探月工程进行了多层次记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观众的观影经验越发丰富。各个国家的优秀纪录片通过电视、网络等多个渠道进入到了中国观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此之下,如何在观众的多样化观看经验中脱颖而出就成为《飞向月球》所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为此,《飞向月球》以通俗化的语言表达来进行科普解说,将科学内涵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了叙事过程之中,从而增强了纪录片的表达效果。
大型科研工程的进行不仅关乎科学技术的研究进步,同时也涉及国家的内在实力与整体形象。现代观众对科技成就的关注已经不仅是出于对科学的喜好,更是对国家“软实力”的整体关注。在此之下,《飞向月球》也就同时兼具了对大众进行科学技术科普与国家成就介绍的双重意义。具体而言,从《往事千年》开始,《飞向月球》对中国探月工作的不同阶段进行了详尽叙述。《中国探月》中的全景式绕月轨道拍摄,《嫦娥落月》中的探测器登月,《月球背面》中的对月球另一面的登陆勘探,《自新大陆》里月球环境下的多样化科学实验,中国探月人对月球的探索逐步深入。科学纪录片的目的在于反映科学世界的真实,“真实是个变量,是人介入现实存在的结果。从哲学意义上讲,‘真实’是人们对物质存在内涵的判定;从美学意义上讲,‘真实’是一个关于现实的神话”。《飞向月球》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对所遇困难和采取的解决方法进行了真实记录;另一方面则尽量以通俗化的语言进行解说,避免过于晦涩的科技术语。例如片中把“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信号传递方式形象地比喻为“大嗓门”和“好耳朵”。而在这一通俗化的讲述过程中,观众所看到的不仅是中国探月的当下巨大成就,更是这几十年来中国科研工作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探索轨迹全貌。伴随着纪录片的解说叙述,观众在心理感受上同样经历了一个攻坚克难的发展过程。通俗易懂的解说方式不断影响着观众的审美体验,并结合纪录片的阶段化叙事历程,在心理层面上建立了观众对中国探月工程的整体认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飞向月球》所逐步建构的不只是这一探月科研工程的发展全貌,更是观众心中对于国家科研实力的认同与肯定。
专业而准确的科普是科学纪录片的重要类型特点。作为以高精尖的现代科研工程为叙事题材的科学纪录片,多层次的科普组成同样是《飞向月球》的重要一部分。在这方面,《飞向月球》将资料文献的补充阐释与探月科学家的亲身讲述进行了组合。《飞向月球》里大量引用了黑白影像与泛黄的老式报刊报道,以模糊而具有真实感的影像画面展现了探月的历史往事。这些具有原始风貌的历史资料极大地丰富了《飞向月球》的可信度。除此之外,源自当事人的叙述还原与情绪表露往往能进一步强化纪录片的真实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是由叙事话语规则构成的世界”。纪录片中的这些讲述者兼具探月工程亲历者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因而其科普话语在科学解读之外更具有来自亲历者们的真实感染力。正是通过这种历史背景、科学分析与人物亲历的多层次科普解读,原本单一的科普话语也具备了更多人文元素。《飞向月球》在完成其科普诉求的同时,促成了观众与中国探月人的情感共鸣。在此之下,社会大众对于中国探月的心理认同也得以进一步建立。
除了内容建构与叙述方法的独到,《飞向月球》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对画面呈现上的特效制作运用。作为一部以中国探月工程为故事题材的科学纪录片,《飞向月球》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大量关于宇宙空间和月球环境的画面特写。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得见的影像画面也构成了纪录片受众心中所潜在的观影期待。对此,《飞向月球》在影像表达中采用了大量的视觉特效,包括浩瀚空旷的宇宙空间,月球上的陨石坑与环形山,乃至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交互关系等。画面呈现的是影像作品展现给观众的第一印象。《飞向月球》对高端科技元素和月球宇宙画面进行了大量的宏阔视效表达。这些超乎日常生活经验的奇观画面在满足了观众内心观影期待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展现了科学世界之美。《飞向月球》在画面表达上实现了国产纪录片的一大突破,也以此完成了其科学精神的进一步表达。
探月工程作为一项从地球出发,横跨宇宙空间而对月球进行勘探的伟大工程,其宏大精深的科研属性就注定了它强烈的科学色彩与影像记录上的视觉奇观。为了更好地进行画面呈现,《飞向月球》在全4K超高清纪录片的影片质量下进行了多样化的特效渲染工作,并采用了虚幻4这一业内领先的特效渲染引擎。静态物件的画面雕刻,地球、太阳、月球等行星的星球建模以及嫦娥月球着陆器、玉兔车等重要角色的材质骨骼制作……片中有着大量的视觉特效画面。因此,观众从中领略到的不仅是来自科研人员的话语解说,更有画面里种种奇观化的视觉场景设置。具体而言,《飞向月球》没有过多聚焦在实验室里的科学活动,而是通过视效营造来将复杂的航天科技转变为了直观的画面。如在对测控系统的讲述中,片中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分析,而是将画面拉远到了广阔的中国地图之上,以东西南北四个城市的相互交织连线来展示测控系统的独特之处。正基于此,《飞向月球》的影像空间因其现代化的特效制作而呈现出了具有宏观之美的奇观化画面,也更为直观地向观众传达了航天探月科技的独到之处。
在奇观画面的视觉呈现外,《飞向月球》所蕴含的是来自科学世界本身的魅力。中国月球着陆器与探月车被赋予了“嫦娥”和“玉兔”的名字,其所传递的是中华民族对月球的古老人文情怀。而在高端科技背后,来源于现代科学的智慧魅力则从意蕴上拓展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审美内涵。《飞向月球》以中国探月工程为内容,这一主题的选择也就标志着这一纪录片所要贯彻的科学特质。片中以长镜头与景深镜头展现了宇宙空间与探月科研的环境,还采用延时摄影手法来全面展现月球环境下的植物生长历程。这些拍摄手法与特效画面相组合,营造出更真实的奇观化世界。在此之下,《飞向月球》并非仅仅以奇观化特效吸引观众,而是以此作为科学主题的表达方式,为观众展现科技世界的瑰丽之美。从《往事千年》到《自新大陆》,嫦娥探测器伴随着主题曲《背影》的歌声而遨游太空。此时此刻,《飞向月球》不仅对中国探月工程进行了科普记录,更展现了人类探索精神的无限延伸。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影视制作工艺的进步,国产纪录片也迎来了自身的进步,《飞向月球》无疑是这其中的代表。题材上的人类共有情怀与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探索精神铸就了纪录片的厚重人文底蕴。通俗化解说和多层次科普则唤起了社会大众对中国探月的共同认知。时代底蕴与科普解读在纪录片的数字化视觉特效里相交共融。在此之下,《飞向月球》不仅展现了一个科学化的奇观世界,更传达出了中国科学家朝向遥远月球的探索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