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2020-11-14 11:04
声屏世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电视记者对象受众

回顾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带天线的黑白电视到现在的液晶智能电视,媒介技术以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将更多的内容传递给受众,丰富了大众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采访行业不断尝试新形式为受众输送新闻内容,记者们有的在现场面对面进行采访,通过现场连线进行新闻报道;有的进行暗访调查,深入现场、直击真相,报道最真实的新闻内容。一则好的新闻报道需要通过摄像机传递表象内容,与记者对内容生动化、形象化的表述相结合。记者通过自己的体验或者与采访对象的访谈,深入事件背后,走入采访对象的心灵之处。

新闻采访对记者的要求

现今,记者在各类新闻采访占据着重要地位,以最近、最直接的报道方式提出疑问,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思考引入不同话题,以沟通的方式将现场真相还原,多方面整合意见增强新闻内容传播的真实性。记者是受众参与现场的代表,切身提出与受众相关的采访内容以满足受众的参与感,通过内容的层层递进与引导,加深采访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挖掘出更多精彩内容。

电视记者身为电视媒介传递新闻的载体,他们与平面媒体的幕后采访有明显区别,新闻电视记者的采访更为生动、直接,但不同于其他主持人的新闻播报,新闻电视记者的采访更为朴实、更贴近受众,所以电视新闻采访所代表着媒介形象与地位。一名优秀的采访记者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在镜头面前也要淡定自如,具备极高的新闻素养,还要善于从深层挖掘问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把握新闻传播的规律,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记者新闻采访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记者的新闻采访形式丰富多样,各类理论也在不断深入探究中,多以“出镜记者”这一概念进行描述与代替。美国阿亚在其著《直播前秒》中对这一概念有简单介绍,我国学者孙玉胜的《十年》中也涉及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在当时还模糊不清所以著作不多,也没有深入地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行业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少“出镜记者”涌现在电视前,相关的文献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尤其多以实践的方式来总结出镜记者采访的经验理论。如学者宋玉生在著中说: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时需要做到“五快”,即“眼睛看的快、嘴要说的快、手要记的快、腿要跑快、脑子要转快”。记者在进行采访时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采访策划工作也要准备充足,采访时记录要快,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感染受众。现在关于记者采访的研究论文不断涌现,可以看出电视记者也在逐渐受到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通过实践方式对这项课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为我国记者提出良好的建议与发展方向。

但是在一些新闻采访节目中,人们会看到有些记者的采访形式咄咄逼人,让采访对象难以回答;有的甚至忽略采访的主线内容,以挖掘采访对象的隐私为乐,这让采访难以深入,无法更好地提炼出新闻深层次的内容。记者要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方式,传播新闻理念,以共时性、现场参与度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情感引导和视觉冲击,通过问答的方式增强新闻内容的趣味度和亲切度。有的新闻采访报道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记者未能掌握好沟通技巧。面对现今传媒技术的发展,记者的采访行为与素养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给电视新闻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从整体而言,目前我国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表现平稳,电视新闻节目丰富多样,未来记者采访工作朝着更为灵活、直播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在这场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电视记者通过自身传播优势大展身手,随着采访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总结,记者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找寻与采访对象的契合点,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探密又不断征服,引起受众的共鸣。

记者新闻采访中的沟通策略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需要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沟通,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正视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注意引导与倾听,从而达到良好的互动。对待事件要有自己的准确判断能力,要具备极高的政治素养,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在沟通中学会换位思考,不断深入话题。

提前准备学会观察,掌握新闻采访的进度。记者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察言观色是记者必备的基本功。因为采访时间有限,所以在观察现场状况时要极为敏感,这样才能以第一视角将所看到、所了解到的资料进行充分解读。面对采访对象时要学会察看对方是否愿意陈述,不要将场面弄得太尴尬。做好新闻采访的关键角色,引导采访进度,体现自我价值。新闻采访内容涉及广泛,因此在进行采访前要要做好采访策划工作,对各领域各行业都需要了解,这样新闻报道的内容会更加专业。如在报道神舟飞船的新闻中,央视记者以专业角度将航天专业术语、航天事业的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入报道,深受广众喜爱。在采访时得体、专业都是自我价值的加分项。因为受众对象的不同,所以掌握受众的心理状况也能够更好地开展新闻采访工作,基于采访走入受众内心。

尊重个性化差异,想方设法打开心结。不同人受访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所以有的放矢才能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记者需要通过受访者的言行举止寻找切入点,在短时间内打消采访对象的顾虑,快速找到共同话题。针对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文化程度等设置不同的提问方式,能让新闻内容呈现的效果事半功倍。如在人大会上的提问,就需要记者搜集许多专业资料以及术语,将自己对事件的见解进行专业化表达,以开放的提问方式引入采访内容。而像老人或是小孩子这类群体,采访主要以“是否”题为主,以封闭式提问方式进行采访,这样新闻采访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无论是哪一种采访方式,在沟通时都需要注意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在采访工作中掌握主导方向,将受众引入采访话题内,提高新闻采访的工作效率,确保新闻的时效性。

很多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时都会有点心理封闭,记者需要循序渐进地将受访对象的心结打开。“不愿谈”“不想说”是受访者常用的词汇,也是在新闻采访中常常遇见的状况。采访对象的心理封闭会使采访戛然而止,例如对受访者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行业压力、网络暴力等等,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沉默、避而不谈,这无疑给记者的采访工作带来了极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稳定情绪,把握现场新闻采访进度,适度地给予引导,慢慢让受访者透露信息。比如通过鼓励的方式,找寻共同话题,拉近双方的距离,寻找新闻采访的突破点。

贴心解释专业内容,为受众解决信息盲点。采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倘若记者不能很好地体会采访者所言之意,那么现场采访便会陷入尴尬的局面。采访对象因为身处行业内部,所以在解读事件时过于专业化,这时记者需要将这类信息以直观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达,以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

结语

新闻采访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各类行业、各种状况让新闻采访工作充满复杂性。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工作时,首先需要制订详细的采访计划,同时还可以通过自我演习缓解压力。不仅需要考虑到新闻采访的内容、新闻采访的方式,还需要掌握一定能力的沟通技巧,学会让受访者打开心结,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拉近与受访对象间的距离,通过话题的层层引入快速获取新闻内容。

猜你喜欢
电视记者对象受众
神秘来电
电视记者编辑的职业素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用心感动受众
电视记者采访中的点面结合策略探析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