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国产青春电影的突围

2020-11-14 02:58
电影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少年的你陈念小北

肖 晨

(江苏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电影《少年的你》聚焦的依然是街头少年和柔弱少女的成长故事。小北是遭母亲抛弃的社会小混混,陈念则是因为好心而成为无辜的被霸凌者,影片中少了狗血的爱情故事,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在面对校园霸凌这一现实社会问题时,两个孤立无助的少年是如何救赎的故事。在国产青春电影逐渐类型化、符号化的主流下,这部观照现实社会问题的青春电影成功突围,也为疲软期的国产青春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对国产电影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主义在商业青春电影中的回归

2013年,电影《致青春》大获成功,开启了我国国产青春电影新的快速发展时期。随后几年,《同桌的你》《小时代》《左耳》《匆匆那年》等一系列青春电影纷纷上映,这些青春电影中充斥着恋爱、劈腿、堕胎、背叛等单一的故事,用碎片化的故事展现青春爱情的残酷。这样的国产青春电影不但没有迎来春天,反而因为一系列粗制滥造的“伪”青春电影让市场陷入冬天。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不断在探索新的叙事主题和模式,《快把我哥带走》讲述的是兄妹之间的亲情,《嘉年华》则关注到少女被性侵事件。国产青春电影开始突破以往的“爱情”主题,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更为现实的社会问题和成长烦恼。电影《少年的你》并没有完全摆脱青春电影商业化的属性,但其关注社会现实的成长问题的现实主义路线,让《少年的你》引起轰动,实现了现实主义和商业的成功接驳。

(一)商业化的青春电影之殇

大多数青春电影都是披着“青春”外衣的狗血言情片。在这样的青春电影中,青春被定性为千篇一律的样子,青春完全被符号化。青春电影表现的是青年“成长”主题。充满生机的校园、图书馆、穿着宽松校服的高中生、严厉的班主任、尖酸刻薄的女同学、纯纯的初恋、紧张的考试、高考后的分离、异地恋的苦楚都成了国产青春电影逃不开的符号。这种打着“怀旧”旗号的青春电影,刻意营造出来的乌托邦式的青春乐园,不仅不会让观众产生共鸣,而且会让观众产生反感。

此外,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也是国产青春电影的硬伤。当前国产电影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回忆式的,是对已经逝去的青春的感伤和缅怀,在内容上把“爱情”作为主要回忆内容。国产青春电影往往讲述的是少男少女的爱情,通常是由最开始的相互嫌弃到慢慢了解对方,最终两人走到一起,但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分手的故事,从而表现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青年成长之痛。这种电影叙事模式和当下的电影主流消费市场有很大关系。现在的电影市场中,青春片的受众主要是25岁以下的人群,刚刚成熟起来的80后更是对刚刚逝去的青春无限怀念,在还没有经历过大振幅的社会变动和人生经验的基础上,校园生活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回忆。正是因为校园青春片受到电影市场的极大欢迎,才会有青春片模式化的流水作业,已经成熟的电影套路固定化,再加上流量明星作为主角,产生粉丝效应。不论是符号化的青春,还是类型化的青春故事,都是市场化商业化的产物,失去了青春应该有的样子。

(二)现实主义与商业的成功接驳

校园是青春期最重要的活动空间,以校园青春为题材的青春电影势必会有其独特的符号,但不论是类型元素,还是叙事方法都应该为电影主题服务,而不是碎片化的、象征性的,甚至是刻意营造出来的虚假的青春景象。国产青春电影的主题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健康人格的形成,真实地反映他们面临的成长挫折和成长环境,再现他们对美好人生的憧憬。

作为一部面向市场的电影,《少年的你》中也有很多符号化的表现:校服、同学、课间操、高考等,把叙事空间限定在了青春期这一特定时期的特定空间范围内。但《少年的你》讲述的是一种反乌托邦式的青春。电影中对少男少女的美好爱情着墨很少,陈念和小北之间的所谓“爱情”更像是两个受伤的灵魂在相互扶持中产生的情愫。此外,影片中没有其乐融融的同学情,而是将同学分为了霸凌者、被霸凌者和旁观者三类,同窗之间的关系则是冷冰冰的。胡小蝶跳楼后全校同学的围观和疯狂拍照,像极了鲁迅笔下的麻木的中国式看客,作为旁观者的大多数是冷漠的和自私的,胡小蝶的死甚至引不起半点波澜,瞬间校园就又恢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陈念对胡小蝶想要和她交朋友的拒绝、陈念被霸凌时同学冷漠的眼神,都把学生之间的冷漠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影片中的高考贯穿始终,但这个高考被陈念当作逃离困境的手段,高考前的宣誓口号就显得极为讽刺。《少年的你》中的青春应该有的符号都增加了一层现实主义的含义,营造了一个残酷的成长环境。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悲剧,绝不是在爱情上的背叛和抛弃,也不是在爱情失败后的自轻自虐。青春会有伤感和疼痛,伤感式的青春表达也在情理之中。在《少年的你》中,这种青春之痛不再局限于爱情,扩大到了成长过程中的青春迷茫。在故事设定上,《少年的你》中的陈念是一个一心想要通过高考的乖乖女形象,小北是社会小混混,就因为陈念一次好心的帮助,两人的生命开始有了交集。不同于以往青春电影中的狗血爱情,陈念和小北之间的感情更像是相互救赎。在电影的最后,小北毅然决然去替陈念顶罪,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少男少女的爱情范畴,更多的是牺牲和奉献,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二、现实主义批判主题的探讨:原生家庭之痛

韦勒克在《文学研究中的现实主义概念》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的现实主义有三个特征:客观性、典型性和批判性。客观性是指作品反映的应该是客观的生活。《少年的你》虽然是改编自小说,但其反映的校园霸凌事件却是近几年来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屡禁不止,可以说电影是在社会客观存在的事件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而来的。典型性,电影将校园霸凌这一事件放在高考前60天这一特殊时期内,并创造了小北这个人物来保护受霸凌者陈念,从而让我们能够依然保有希望。批判性则是指作品要敢于大胆暴露社会弊端,而这一点也是《少年的你》几经周折最终上映,并引起热潮的原因之一。《少年的你》中以魏莱为核心的小团体对胡小蝶、陈念的欺负是明显的校园霸凌,而对这一切采取冷漠态度的同学和老师则是潜在的校园暴力。电影对校园霸凌背后的问题和如何应对与反抗进行了探讨。

现实主义电影是在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揭示和反映社会问题的根源,在观众中掀起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勇敢地面对现实,以人道主义为武器来批判现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少年的你》让我们看到了校园霸凌这一真实的校园问题,透过电影语言,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原因: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对个人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影中当陈念向警察说出胡小蝶跳楼自杀的真相后,学校对魏莱等三个学生做出了停学的处理。这时候电影中三个女生的原生家庭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实施校园霸凌的主谋是长相甜美、成绩优异的女孩魏莱,她家庭条件优越,但家庭环境却暴露了一切问题。当警察来魏莱家中调查胡小蝶一案时,魏莱的妈妈很自然地说出“我和她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自杀了”这样的话。通过魏莱妈妈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魏莱极度自私和狠毒的背后有一个极度自私的家庭。和魏莱不同,陈念和小北都来自残缺不全的家庭,这种支离破碎的家庭也给青年的成长带来了残缺的情感体验。陈念的家庭缺少父亲这一角色,母亲因为欠下外债而独自一人逃亡在外,丢下陈念一人。她不仅需要一个人面对生活,还需要应对上门讨债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背景,孤独的陈念被魏莱盯上,处处刁难和嘲讽,成为继胡小蝶后的又一个霸凌对象。而小北之所以成为一个街头混混,也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无关系。小北从小就被自己的父母抛弃,一个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从未感受到人间温暖和他人关心的小北在生活中迷失了道路,他成为一个混迹于打架斗殴生活中的街头少年也就自然而然。但值得肯定的是,影片中通过细节告诉观众,小北虽然每天混迹于打架斗殴的生活之中,但良知并未泯灭。

三、成长主题的探讨:成长的心灵救赎

成长是中国青春电影中一直关注的主题,是青春永恒的主题。影片的前半部分由胡小蝶的死牵出了校园霸凌的问题。但影片并没有囿于校园霸凌这一现实问题,影片的后半部分由霸凌者魏莱的死将成长主题推向另一个问题:心灵的救赎与成长。

面对霸凌者,被霸凌者应该如何应对?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中,被霸凌者西本雪穗成为一个杀人机器,以暴制暴,让人唏嘘不已,为青春的凋谢而惋惜。《少年的你》中陈念一直选择忍耐,希望通过高考逃离出去,但她的隐忍换来的是胡小蝶的跳楼自杀,自己成为第二个“胡小蝶”,代替胡小蝶受同学的霸凌。反抗或者隐忍,都无法让弱小的个人摆脱这种困境,因此,《白夜行》的雪穗和《少年的你》中的陈念的身旁都出现了一个保护者,让我们仍然保有希望。影片中被开除的老师、学校的硬性制度和尽职的年轻警察,都在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在尽力保护弱者。但是再严密的社会规则和制度下也会有恶的出现,这个时候,弱小的个体如何自保?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其中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个人对梦想、现实、未来的实现,但在实现过程中自我构建的理想状态和所处现实的抉择、挫败、困惑构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失衡”。正如电影中陈念书上写的那样:“我们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陈念之所以选择隐忍,是因为她寄希望于高考,从而让自己摆脱“阴沟”。但现实总是与之相反,先是被各种凌辱,然后是在魏莱示好的时候失手把魏莱推下楼梯导致了魏莱的死,陈念的理想与所处的现实渐行渐远。正是这种“失衡”状态构建了成长的疼痛之处,这种疼痛来自一种未来的不可预见性。

“青春电影从来都是一种有强烈现实目的的镜像,直白或曲折映射着内外部世界的颤动。”《少年的你》中陈念最终在成长中逐渐克服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完成了自我的心灵救赎。陈念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她也曾经冷漠地拒绝胡小蝶和她做朋友的请求,她也曾经冷眼旁观同学们对胡小蝶的各种霸凌。陈念和大多数青少年一样有自私、有胆怯、有力不从心。但她身上依然有少年本身的善良,她给死去的胡小蝶披上衣服,她帮街头被打的小北打110电话。电影中依然蕴含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情怀。特别是电影的后半部分,故事围绕着陈念错手杀死魏莱以后展开。一方面是自己一直坚守的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一方面是对自己所犯罪行的忏悔,这种两方面力量的“失衡”造成了电影最大的矛盾。电影中,小北坚持要帮陈念顶罪,警方怀疑陈念却没有证据。影片最后,陈念和小北在监狱里相视一笑,陈念最终放弃了个人梦想的实现,勇敢而坦诚地面对罪与罚,达成了真正的心灵成长。

现实主义电影直面当下社会现实,通过再现、揭露和批判,引起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青春电影关注的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将现实主义和青春电影相结合,从矫揉造作的虚假的青春伊甸园中走出来,透视青春主体的生存焦虑应该成为青春电影思考的方向。《少年的你》透过校园霸凌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探讨了当下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和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值得我们深思。正如电影开头陈念所说的英文:“It was our playground”“It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为什么曾经的乐园现在消失不见?

猜你喜欢
少年的你陈念小北
沿着水走
倘若情意,错班而行
《少年的你》: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少年的你》:国产青春片“破局”
《少年的你》深陷“融梗”指控
“少年的你”,要相信警察(点评)
《少年的你》,面对的是现实
长大很忙
小北的运动鞋
欠你一句“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