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下简称《九宫大成》)卷三仙吕宫正曲收录【番鼓儿】曲牌三支,分别出自清宫戏《月令承应》、宋元南戏《拜月亭》与明传奇《彩楼记》。曲下注云:“【番鼓儿】首曲次曲皆为正体”“首曲”即《月令承应》之【番鼓儿】一体;“次曲”即《拜月亭》之【番鼓儿】一体。笔者将从曲文句式与板式方面,对《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进行比对分析,探究曲牌格律之共性与个性特征。
《月令承应》之【番鼓儿】曲牌以下简称《月令承应》格;《拜月亭》之【番鼓儿】曲牌以下简称《拜月亭》格;《彩楼记》之【番鼓儿】曲牌以下简称《彩楼记》格;曲文中衬字用()标出。
《月令承应》格:3,3,5,8,4,6,4,6,7,7
《拜月亭》格:3,3,5,7,4,6,4,6,7,7
《彩楼记》格:3,3,5,7,4,6,4,6,5,7
《月令承应》格全曲共五十三字,在第五、第八与第十句共添入三衬字,分别为“好乐(愿)荒无”中的“愿”字,“早近(了)二月之初”中的“了”字,“野人耕先生(去)诵读”中的“去”字。《拜月亭》格全曲共五十二字,较《月令承应》格减少一字,《九宫大成》曲下注云:“惟第四句,首曲作八字两截句,次曲减一字作七字句”。“首曲”即《月令承应》格,“次曲”即《拜月亭》格。《月令承应》格第四句为“月色花街、灯影酒垆”八字两截句,而《拜月亭》格第四句“但州城、关津险隘”则为七字句,除第四句句法不同之外,其余句式两曲均相同。衬字方面,《拜月亭》格仅在第八句“上京(去)缉探事实”,添一衬字“去”字。《彩楼记》格全曲共五十字,与《拜月亭》格句法相似,仅在曲文第九句减两字,作五字句,曲文为“顷刻领兵至”,与前二曲不同,《彩楼记》格此句并无采用叠词,故为五字句。另《彩楼记》格亦在曲文第八句“管取名传(达)帝京”中添一衬字“达”字。
三曲相较,曲文句式的共性特征在于:其一,句式总数相同,三曲均为十句。其二,曲文首二句,三曲均采用叠句。《月令承应》格首二句为“大踏步,大踏步”;《拜月亭》格为“为塞北,为塞北”;《彩楼记》格为“听使令,听使令”。另《月令承应》格与《拜月亭》格均在曲文第九句采用了叠词,《月令承应》格为“一日一日少功夫”,《拜月亭》格为“火速火速便驰驿”。其三,三曲均在曲文第八句添入衬字,《月令承应》格添一“了”字,《拜月亭》格添一“去”字,《彩楼记》格添一“达”字。三曲句式亦存在差异性:其一,从句字总数来看,与《月令承应》格相较,另外两曲均为减字格。《月令承应》格全曲为五十三字,《拜月亭》格,《彩楼记》格分别为五十二字与五十字,均为减字格。其二,从衬字方面来看,《月令承应》格分别在曲文第五、第八与第十句添入三衬字,而《拜月亭》格与《彩楼记》格,则仅在第八句添入一衬字。
《月令承应》格全曲共三十二板,其中头板有二十九板,分别在曲文“大”、“步”、“步”、“不”、“执”、“吾”、“月”、“花”、“街”、“灯”、“影”、“垆”、“好”、“荒”、“无”、“韶”、“度”、“才”、“三”、“五”、“二”、“初”、“一、“日”、“少”、“夫”、“人”、“先”、“读”,这二十九字采用头板。全曲仅一字采用腰板,两字采用底板,分别为:曲文第二句句首“大”字处,用一腰板;曲文第六句第四字“年”字,末句第五字“生”字处,各用一底板。
《拜月亭》格全曲共三十板,其中二十五头板、一腰板、四底板。头板分别在曲文“为”、“北”、“北”、“与”、“临”、“鄙”、“州”、“关”、“隘”、“势”、“当”、“敌”、“迁”、“避”、“不”、“稽”、“迟”、“缉”、“火”、“速”、“便”、“驿”、“回”、“星”、“急”,这二十五字处。曲文共四字搭配底板,分别为第四句第五字“津”字、第六句第四字“都”字、第八句第四字“探”字、第十句第五字“飞”字。腰板板位与《月令承应》格相同,均在曲文第二句首字处,此曲即在“为”字处用一腰板。两曲相较,曲文首三句与末尾二句板式一致。《月令承应》格首三句“大、踏步、大踏步、不、怕执、金吾、”,对应《拜月亭》格“为、塞北、,为“塞北、与、兵临、边鄙、”;《月令承应》格末二句“一、日、一日少、功夫、野人、耕先、生_(去)诵读、”,对应《拜月亭》格“火、速、火速便、驰驿、,等回、音星、飞_电急、”。此外,二曲曲文第五至第七句,板式亦相同。其中四字句均在第一、三、四字处用板,如《月令承应》格“好、乐(愿)荒、无、”、“才、过三、五、”;《拜月亭》格“势、怎当、敌、”、“不、许稽、迟、”。六字句均在第三、四、六字处用板,且第四字均采用底板。《月令承应》格为“莫把韶、年_虚度、”;《拜月亭》格为“待欲迁、都_回避、”。然而两曲第四与第八句板式不同。《月令承应》格曲文第四句板式为“月、色花、街、灯、影、酒垆、”,《拜月亭》格曲文第四句板式为“但州、城关、津_ 险隘、”。《月令承应》格此句分为上下两截句,上截“月、色花、街、”分别在第一、三、四字处运用头板;下截“灯、影、酒垆、”则在第一、二、四字处运用头板。《拜月亭》格第四句则为七字句,在曲文第二、四、七字处运用头板,第五字处则改用底板。两曲此处句法不同,自然板式亦不相同了。两曲第八句均为六字句,《月令承应》格板式为“早近(了)二、月之初、”,在第三与第六字处运用头板;而《拜月亭》格板式为“上京(去)缉、探_事实”,在第三字处用一头板,第四字处增一底板,句末一字却未用板。纵观三曲,每曲句末一字必有一板,而唯独此句句末没有板位,是遗误漏之,还是有古本可依,还有待笔者进一步考证。
《彩楼记》格全曲共三十一板,其中二十七头板,一腰板、三底板。头板分别用于曲文“听”、“令”、“令”、“汝”、“用”、“谨”、“岂”、“有”、“命”、“有”、“佳”、“人”、“荒”、“静”、“异”、“身”、“荣”、“名”、“京”、“顷”、“刻”、“领”、“至”、“村”、“安”、“莫”、“惊”字处。曲文共三字搭配底板,分别为第四句第五字“违”字、第六句第四字“村”字、第八句第四字“传”字。另腰板搭配,与前二曲相同,位于曲文第二句首字处。《彩楼记》格板式搭配与《拜月亭》格颇为相似,曲文前七句板式相同,仅末尾三句板式存在差异。《彩楼记》格第八句板式为“管取名、传_(达)帝京”,《拜月亭》格第八句末字则少一板位,笔者上文已有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彩楼记》格第九句板式为“顷、刻、领、兵至、”,分别在第一、二、三、五字处用板。《拜月亭》格第九句板式为“火、速、火速便、驰驿”,此句首四字采用了叠词形式,第三、四“火速”二字并无板位,若此句减为无叠词的五字句,即“火、速、便、驰驿”,亦是在第一、二、三、五字处用板。《彩楼记》格末尾一句板式与前二曲均不相同,此句板式为“村、居安、然莫、担惊”,在第一、三、五、七字处用板;而前二曲均在第二、四、五、七字处用板。
综上所述,《九宫大成》所收仙吕宫【番鼓儿】曲牌三支,曲文句式与板式结构相近,三曲句式总数相同,均为十句,且曲文首二句均为叠句;三曲前三句板式结构完全一致。其中《拜月亭》格与《彩楼记》格板式搭配颇为相似,曲文前七句板式相同,仅末尾三句存在差异。《月令承应》格由于曲文第四句采用八字两截句形式,与另外二曲皆不相同,故此句板式差异明显。而《彩楼记》格曲文末句,句式虽相同,但板式搭配与另外二曲亦有不同。此外,《九宫正始》、《南词定律》等亦收【番鼓儿】曲牌多支,笔者将进一步研究,分析其曲牌形态与流变规律。
注释:
[1][2][4][清]周祥钰、邹金生等辑:《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三,《续修四库全书》一七五三.集部.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46页。
[3][清]周祥钰、邹金生等辑:《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三,《续修四库全书》一七五三.集部.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