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志杰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全社会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要求供电企业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配电网作为连接电网和用户的枢纽,在电力供需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时间、地点、类型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安全风险和关键措施难以控制。近年来,国家电网烟台牟平区供电公司探索了如何有效开展配电网标准化抢修管理,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抢修效率,将故障抢修的安全性、标准化与及时性、时效性有机结合起来客户服务速度快,效果好。
关键词:配网标准化;抢修管理;难点;破解之法
1配网发生故障的原因
1.1配网设计不合理
我国配电网易发生故障的原因是配电网设计不合理。配电网设计时,缺乏对配电网所在区域的详细分析和合理规划,导致配电网不能满足所有用电用户的用电需求,降低了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1.2配网电压合格率低
配电网部分区域电压合格率低是造成电网部分系统异常运行的原因,配电网在供电时不能避免配电网的损坏。如果配电网损坏太严重,电网中的电力设备损耗会很大,造成电能的浪费。这些问题会导致配电网运行不稳定,导致停电,停电时间和范围不可预测,影响电力用户的正常生活。
1.3配网自动化程度低,设备更新缓慢
目前,我国电网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仍有许多老电网自动化程度较低,既不能保证电压稳定,又增加了电网运行成本。
配电网中的各种电力设备是保证电网高效运行的基础。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配电网的最大容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配电网中的许多变压器需要更新换代。但由于各电力企业的经济技术问题,配电网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此外,电力企业未及时对电网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导致电力设备各方面性能未能充分发挥。
1.4电力用户管理规则不细致
在配电网设备中,大部分电力用户都有自己的设备和线路,由电力用户的设备故障引起的配电网故障几乎占配电网线路故障的10%。目前,我国对电力用户的免费设备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特别是对客户机开关柜,这将导致部分电力用户设备故障,不能自行与配电网断开,最终影响配电网的干线,然后就停电了。
2配网故障抢修的现状
2.1信息系统独立,数据不共享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分销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独立开发的,没有考虑到信息共享的需要,导致部门间沟通效果不佳,如接到配电网抢修报告的客服人员无法了解抢修用户的具体信息,因此,缺乏信息共享将导致配电网抢修小组制定的抢修计划效率低下,进而对配网的质量进行应急抢修工作。
2.2传统配网抢修模式
在配电网检修工作中,配电网检修人员主要通过电话与客户服务人员沟通,而配电网故障检测手段的缺乏导致配电网检修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接到配电网检修报告的客服人员不能及时了解配电网故障范围,延长了配电网检修时间。
由于配电网故障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电力相关部门之间的通信不畅通,不利于配电网故障后第一时间到达故障现场的配电网抢修人员,延误了配电网抢修时间。
2.3传统的故障抢修理念制约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
以往配电网故障信息是由配电网调度或95598报修被动获取的。获取故障信息的时间相对较长,间接增加了故障修复的时间,即“被动修复”的概念。配电网故障检修时,故障区段线路的单电源用户处于停电状态。如果抢修恢复时间过长,客户将长期停电,即“停电抢修”的概念。传统的配电网故障检修思想不仅间接延长了配电网的检修时间,而且使故障区段的用户长期处于停电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配电网故障应急抢修的新模式,实现配电网故障的快速响应和快速抢修,最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开展标准化配网抢修的措施
3.1制定专业的配网抢修制度
应用配电网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配电网抢修指挥中心,发挥“抢修信息采集、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的配电网系统应有的作用。以配网抢修指挥中心为核心,各供电局组建配网抢修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确保抢修工作有序开展。管理组下设4个小组,分别负责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制度准备、应急抢修实施、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指挥中心将配网抢修工作中使用的服装、施工、安全防护工具和车辆分发给抢修人员,并制定统一的工作制度。
3.2实现标准化的配网抢修工作流程
配网抢修指挥中心负责制定配网抢修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卡,并用卡操作和抢修。根据各区域配电网抢修的具体特点和项目,编制工作标准卡。对敷料、维修材料、工具、维修场地应有一套规范化管理。指挥中心对工作标准卡进行评估,及时纠正不合理点,提高标准卡的实用性。
3.3配网抢修作业流程化管理
配电网抢修工作通常按以下流程进行:接收故障信息-配电网抢修中心判断故障-隔离配电网故障-许可操作-抢修故障-恢复配电网供电供应。配电网抢修工作标准化后,要统一运行过程管理。各故障的处理过程和各抢修部门的工作要逐一明确。配电网抢修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在配电网抢修指挥中心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落实,全面推行属地化管理模式。配电网抢修组在取得抢修作业许可证后,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赶赴故障现场,调查结束后应尽快与抢修申请用户沟通,并将结果上报配电网抢修指挥中心,启动运行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确保配电网抢修组值班,及时修复故障。
3.4前台、后台分工负责
配网抢修工作需要在两个岗位的管理下进行:现场岗位负责前台管理,值长岗位负责后台管理,前台和后台明确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后端管理负责调度配电网抢修人员,前端管理正是基于此,在故障現场开展工作,清除配电网抢修存在的危险,并对抢修人员采取安全措施。一般情况下,配电网抢修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担任值长,现场岗位根据抢修用户提供的信息赶赴故障点,调查故障原因,评估配电网抢修作业风险,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应急抢修方案和操作标准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配网应急抢修工作。
值长主要负责以下工作:一是受理配电网故障报修申请,二是安排抢修,记录现场所报故障区域、故障原因和故障设施,三是设计配电网故障的抢修流程,审核现场岗位制定的维修计划和安全计划,为现场岗位提供足够的维修力量,确保现场岗位有足够的维修设备。四是对现场后期维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3.5电网故障分类处理
一般来说,电气工作分为计划性和非计划性两种。它被称为计划性电气操作,可以在操作前准备和组织。反之,不能提前准备,只能根据故障后现场情况确定抢修方案的称为计划外电气作业。本文介绍的配电网抢修工作和一些突发事故的处理都是非计划性的电气工作。如果配电网突发故障,根据配电网抢修指挥中心的相关规定,应有分类处理标准,以最快的速度保证抢修作业的最佳质量,恢复配电网正常供电。故障现场抢修人员将故障發生情况全部反馈给配电网抢修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确定配电网故障类型,最终移交值长,消除危险点判断不准确造成的安全问题。
确保安全措施到位是配网抢修的重点,也是抢修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断层位置充满了不确定性。并非所有的紧急维修队都有可靠的后台支持。事故现场抢修人员制定了许多应急抢修方案和安全措施,容易出现监管问题。责任制前后部分工,能准确评估现场情况,确保应急抢修预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开展配电网标准化抢修工作是必然趋势。传统的配电网抢修管理功能对抢修和拆迁实施静态管理。抢修人员与抢修指挥中心不能及时沟通,容易造成信息传输错误,影响配电网抢修工作的效率,开展配电网标准化抢修,提高了抢修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蒋锦霞,庄晓丹,梅峰.配网生产抢修指挥中心设计及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9,11(05):57- 61.
[2]赵勇,孙鑫,钟剑.基于GIS的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11):22- 25.
[3]崔慧军,贾文昭.冀北电力配网抢修工单可视化分析评价体系设计[J].华北电力技术,2014,10(05):10- 14.
[4]曹光富.强化指标管理提升配网抢修专业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5,23(06):03.
[5]胡扬波,王成现,袁杰.配网抢修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电机工程,2014,33(03):49- 52.
[6]陆如,范宏,周献远.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抢修驻点优化方法[J].供用电,2015,15(08):31- 36.
[7]李明虎.电力配网存在的不足与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提升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16):112-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