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2020-11-13 09:44杨小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杨小荣

摘要:心理学认为:“从思维品质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将过去经验的时间空间关系变化,并重新加以组织的一种创建性思维,是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不仅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54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学好和运用好数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不断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从如下几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

一、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養思维的准确性

现代教材改革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多动口表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是培养学生思维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1.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几何计算公式的形成

在小学学习一些几何图形的计算时,公式的来龙去脉是重点。但很多学生往往只死记硬背公式,而说不出公式是怎样来的。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认识是肤浅的,没有深刻地理解这些几何图形的特点。没有经过准确的思维引导,这样的记忆是短暂的,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学习一些几何基础知识时,笔者常常注意让学生多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然后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把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和知识结论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每人在上课前都准备了两对各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对是直角梯形),课堂上亲手把每对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原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梯形的底、高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弄清楚如上问题,感知得出: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自己总结出公式,思维清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来进行。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说解题思路,是学生从学习式题计算到应用题计算认知上的一个飞跃,是学生思维发展准确性的飞跃。在应用题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揭示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中深刻理解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并要求学生经常尝试按照分析、综合的方法,用正确的语言把题目的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如“根据……和……,可以求出……,”“要求出……,必须知道……,和……,已知……,所以必须先求……。”根据这样的方法,多说解题思路,通过锻炼语言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发散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发散训练,能引导学生多渠道思考问题,从多种思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有益的发展。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一题多问发散训练

在应用题中进行“一题多问”教学,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应变能力。如根据相同的条件“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6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58千米。”让学生各抒己见,补充不同的问题:(1)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2)相遇时快车行了多少千米?(3)相遇时慢车行了多少千米?(4)相遇时快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2.一题多解发散训练

一题多解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求问题,挖掘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题方法,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同时又要组织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对比。选择最佳解题思路。如:“用两块棱长1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引导分析后,学生有下列解法,并体会到第三种是最佳解法。

(1)(15×2×15+15×2×15+15×15)×2

(2)15×2×15×4+15×15×2

(3)15×15×10

通过发散训练,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去发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主动参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矛盾,而不是把教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个概念时,笔者不急于告诉学生:“任何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这个结论。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小实验来发现验证这个规律:自己动手用纸剪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把三个角剪下来,顶点放在一起,每两个角的相邻边重合拼在一起,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三个内角加起来实际是一个平角。这样,学生全程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慢慢地就会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之,在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多方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方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陈村镇村山小学525443)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