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0-11-13 09:40贾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有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教学

贾艳

【内容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现阶段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弱化政治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浮于表面、教学形式古板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很多高中生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此,本人结合一线政治教学经验,对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教学实践展开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進措施,以期为教学一线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堂教学 有效开展

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赋予高中政治教学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现阶段高中政治教育创新、改革的新要求、新目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政治思维,并能够将之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已成为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政治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导向。在现阶段的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新理论、新观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固化单一,缺乏创新性

高中政治是文科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许多新型软件在其他学科使用非常方便,却无法应用到政治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普及无法根除惯用的强化记忆模式、训练即有的答题套路、教学形式固化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长此以往,必会将富有思想高度、深度的政治课变成肤浅乏味的“灌输”式教学。

2.必修一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并不宽泛,但跨越时间幅度较大,课堂操作容易局限于教材内容固化、封锁学生的政治眼界,对新理论中所涵盖的新观点、新理念的渗透易过于表面化,脱离时势,使政治课堂的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受限。

3.教学氛围缺乏激情

高中政治教学理论性偏强,平白无趣的论述居多,若教师不善于活跃课堂气氛、机械平淡的讲解易使学生热情渐失,进而影响教师的情绪,陷入低迷无趣的恶性循环。且不少教师在教学时自顾教案讲解,忽略师生互动和聆听意见;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存在的疑惑含糊应对、规避敏感话题,类似情况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其实许多话题都是热点,在课堂教学上可以视情况进行情境教学,比如几个月来的香港问题(可以文字配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现),只要我们教师做好导向、分析鞭辟入里,完全可以把它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教育、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意识等于一体的成功教学案例。此类做法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热情、引发热烈的讨论与思考、提升民族责任感与爱国护国的迫切感,从而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培育要求。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1.高中政治教学的现实需求

习近平时代新理论、新思想是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总结与淬炼,为我国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立理论导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与了解,能够使干瘪的政治理论更加饱满、立体,通过先进的理论成果深化对理论基础的认识与理解。

2.更新学生政治思维的实际需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与领悟,是对个人政治思维的充实与更新。教材中的政治理论是固化、稳定的,而学生的政治思维是灵活、多变的,这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政治理论知识体系。新理论是基于我国当前国情所总结与淬炼出来,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树立方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知识,即让学生充分掌握、运用最先进的政治理论成果,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

3.改革高中政治教学的迫切需求

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为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改革,不光要进行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革新,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目标也要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方向与动力,有效地避免政治教学创新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将教材中的政治理论与当前国情相互契合,用最先进的理论视界审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用简单的理论解决复杂的问题,用现实的问题升华对理论的认识与掌握,帮助学生将政治理论“落地”,而不是固化学生的政治思维,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固定的答题套路,来应对所谓的“得分点”。

4.新高考要求与新教材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本教材都特别适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这个要求去展开每一堂课,用核心素养的逐步塑造与提升去奠基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不是反过来为了高考成绩进行具体课堂教学的安排。必修一作为四本必修教材“一托三”整体格局中那个“一”的部分,展现高中政治的精神实质所在、是其他三本必修的根须和营养源,不能只看高考,不看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主题必定是凌驾于高考之上的,政治科新高考也必定会按照这个主题的要求进行设计。

三、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突破思想,提高重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首先在思想上要达到高度统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武装,保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将新时代理论的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当作政治任务去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坚守政治方向,保证教学资源的代表性、典型性、生动性、精准性。另外,学校作为政治教学革新的落实单位和监督者,要深化履行对政治教学的协助、检验、督促职责,确保新理论、新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让师生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闪光之处。

2.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政治教学的现实要求,教师作为新时代新理论的践行者,必须要敢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寻找切入口。同时,还要善于抓住不同学科之间在相似教学覆盖范围区域建立横向、纵向等联系、综合观察学科教学间的异同,使其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专题演讲等活动,鼓励学生联系古今中外历史事件、融合政治基础理论,积极发表对于习近平时代新理论、新思想的心得体会,深化政治思维。教师还可以集思广益,认真听取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的感受与建议,汲取学生见解的闪光之处,启发教学思维,与学生通力合作开启高中政治教学的新篇章。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

政治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绝不能离开生活空谈政治,因此,我们可以将高中政治教学,延展到生活体验中去,帮助学生深化对新理论、新思想的理解与领悟。学校可以举办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各种形式的业余活动,如专题演讲、主题团课、宣传栏、志愿服务等,深化学生对习近平时代新理论、新思想的认知与理解,丰富学生见识。

结束语

思想政治课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学生终身的发展深度融合,在推动高中政治教学创新、深化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政治思维、提升政治觉悟。虽然当前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但在新理念引导下,我们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实行教学新举措,充实学生的政治思想,为学生日后能够高效优质地参与政治生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鹏.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7(10).

[2]李军山.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J].考试周刊,2018(26).

[3]蔡楚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视阈下高中政治教科书之演进[J].湘潮,2016.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教学
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研究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