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2020-11-13 09:40陈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初中生交流数学

陈霞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个性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时学生面临着身心的巨变,且处于从小学学习过渡到中学学习的时刻,在学习上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教师如仍然沿用传统的本位教学,对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认识不足,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心态,对于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探索更多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小组合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有效的师生沟通与交流中实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进而对数学产生求知欲与研究欲,在积极的探索中实现数学学科核心技能的提升。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及理论研究内容,从小组合作教学现状入手,深入探索了初中数学小组教学法的实践运用,力求推动多元课堂发展。

【关键词】合作教学法 多元提升数学教育

传统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往往忽视了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身心发展特征,仅仅依照教学大纲展开单一教学,学生体会不到主动探索、集体求知的快乐。而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加强师生沟通,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运用价值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课堂,小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与同龄人沟通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交流的快乐,也更容易建立与教师的信赖关系,也可以有效推动教师拟定的教学进程,完成新课改给出的教学任务[1]。另一方面,当前初中生生活环境较优,家庭生活状态也通常更为自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较少,故不擅长与他人交流,小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在与他人的多种合作与交流中感受善意、相互学习,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建立友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初中生潜在心理问题的纾解与释放。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适当导入竞争因素,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中建立健全、积极的人格,构建更多元的知识框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产生及原因浅析

1.合作教学形式流于表面,学生积极性不高

激烈的人才竞争无形中给学校与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会将学生短期内理论知识的提升作为教学重点,即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合作教学,也往往难以认识到合作教学的实际意义,导致学生也对其产生误解,认为合作教学仍然是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在被动学习压力中开展合作,反而导致学生积极性差。

2.教师未能发挥自身职能,角色定位不准确

传统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部分教师对合作教学存在错误认识,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定位模糊,未能发挥自身职能,仍然将教师指导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2]。

3.小组成员能力两极分化,分工不明

因部分教师的引导不当,忽视了合作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小组成员仅仅进行计算成果沟通,未能给予学生较高的自主权,学生思路缺乏交流。甚至单纯按照自身喜好进行组员分类,再指派不同小组的代言人,导致小组成员的责任划分不当,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悖。

三、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1.科学划分小组类别,强化学生的合作关系

科学的分组是小组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当明确自身职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作为分组的主要凭据,对待学生应当一视同仁,为学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初中生个性差异明显,教师应当遵循学生意见,通过强弱结合、分层分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进步。教师可以规定小组合作人数为3~6人,便于引导与管理,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为学生设置基础分组,再按照各小组差异设置差异化的探究课题,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选出每一小组的组长、整理员、汇报员等,给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展现自我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参与意识[3]。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讨论中相互促进与提高

宽松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空间是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向,教师应当倾听学生所见所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理论教学等进行质疑,再针对质疑共同探究,通过询问、解决、总结、讨论等交流过程,引导学生培养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思想的碰撞中也能让学生吸取他人长处,学到更多知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如“等腰三角形的两边边长分别为3和7,则其周长是多少?”等,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手段思考与分析,互相讨论,既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导向实践,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4]。

3.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身心成长处于关键时期,情感需求更为明显,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和谐沟通的师生关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针对性给出学习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与尊重,自然而然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进而对数学学科产生积极情绪,愿意跟随教师的步伐開展学习活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额外照顾羞于积极讨论的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放松自己,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释放压力,培养实践技能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官平.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2]刘瑞.小组合作学习对学困生的影响———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学习模式为例[J].智库时代,2019(19).

[3]曾其燕.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8).

[4]桂正芳.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J].中外交流,2016(22).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宁阳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生交流数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此交流,太暖!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