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研人员爱国奋斗精神路径探究

2020-11-13 09:40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文明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原子能中核科研人员

精神是不竭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首要内涵。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下属科研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在这里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开启了新中国原子能时代,为“两弹一艇”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诞生了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60余位两院院士,被誉为我国核科学技术发祥地、核工业“摇篮”。新时期的原子能院下设有9个研究单位,拥有10个国家级、部委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八大学科领域,是国家核科技研究基地和中核集团研发中心。本成果对其科研人员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普遍借鉴意义。

爱国奋斗精神新时代内涵及重要意义

爱国奋斗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爱国是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情感,是知识分子永恒的精神动力。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精神遗产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

奋斗是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爱国必须通过奋斗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跻身到世界经济体的前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知识分子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把爱国精神落到实处、付诸实践,谱写了爱国奋斗新篇章。

爱国是奋斗的精神底色,奋斗是爱国的具体行动。只有爱国与奋斗相结合,不断地赋予“爱国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广大知识分子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弘扬科研人员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弘扬科研人员爱国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爱国之情、许国之愿、报国之志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成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丰富思想营养和强大精神激励。

弘扬科研人员爱国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科研人员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把实现自身价值融入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才能为强国梦作出贡献。

弘扬科研人员爱國奋斗精神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内在需求。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科技领域被“卡脖子”问题,广大科研人员只有树立使命意识,攻坚克难,奋力突破,才能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充足的动力和更充分的活力。

新时代影响科研人员爱国奋斗的主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召,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研人员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较高的需求层次。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和科技强国的梦想。二是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也练就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三是较强的自主性。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强调工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四是较强的个性。专注于各自的科研领域,崇尚真理,信奉科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基于科研人员的特点及科技创新的特点,影响科研人员爱国奋斗的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科研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资金投入,影响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成果的产出。外部激励:科技成果奖励、绩效奖励等外部激励影响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创新氛围:学术研究、容错纠错氛围,对科研人员爱国奋斗产生重要外部影响。

培育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实践分析

经验总结

近年来,原子能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从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奖励、薪酬激励改革、宣传教育等方面,引导激励科研人员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科研管理方面:创造宽松环境,加大成果奖励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的总源头。原子能院根据国家政策和中核集团要求制定出台系列科技创新措施。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2017年出台“科技创新40条”,将科研和民品收入的1%提出来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二是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两总”管理机制,构建总师系统,吸引和鼓励科技人才投身国家和中核集团重大战略项目建设,在科技创新主战场建功立业。三是从2018年起开展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表彰了一批个人和集体。四是2018年修订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获得省部级奖励的配套奖励比例提升了70%,新增国际专利申请奖励。五是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2018年有5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约1亿元,成果转化局面正在形成。

人才培育方面:建设“人才特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培育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需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016年,中核集团发布《“十三五”人力资源建设规划》,明确了人才重点工作“1166工程”,以科技、技能、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主线,实施“龙马计划”“凤凰计划”“蓝翎计划”与“百灵计划”四项系统性的专项计划,开辟“差异化探索试点建设‘人才特区”。发布《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和首席技师在院履职管理办法》,以“项目+平台+团队+人才”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培育卓越团队领军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人才特区”措施落地,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绩效激励方面:推进薪酬改革,重点向科研人员倾斜

薪酬改革是科研院所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2018年,原子能院发布《重大工程两总领导岗位与人员管理办法》,设立总师系统津贴。发布《重大项目节点奖管理办法》,兑现重大项目节点奖近3 000万元,工资总额增量1.25亿元,优先提高1 700余名军工、科研一线人员薪酬待遇,平均增幅50%。2019年启动薪酬改革,打破“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单一工资激励模式”,形成价值与价格匹配、薪酬能高能低的新机制,实现非工资性激励和核心人才重点激励的双重突破。

宣传教育方面:提升科研人员思想认识,主动担当作为

2020年,原子能院组织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两弹一星”元勋精神传承活动、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成60周年纪念活动等,激发“强军兴核”的神圣使命。举办“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全国宣讲报告会,巡回宣讲34场,遍布20余省市自治区的100余家单位、覆盖全国近3万名现场观众、13万名在线观众。激励青年勇担科技兴核的使命担当,采取举办“五四”青年学术报告会和高峰报告会、开展“青年突击队”创建活动多项举措,激励青年勇担“科技兴核”的时代重任,做政治坚定、本领高强的青年科技尖兵。

成效分析

一是科学研究氛围有所改善。国家科研体制对于科研项目单位赋权越来越大,原子能院及时调整科研管理办法,加大成果奖励力度,特别是新推出的薪酬改革,科学研究氛围明显改善。二是创新动力提升,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18年,原子能院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2项,“中国实验快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原子能院成果奖励历史性突破;全年申请专利360件,跃居集团公司首位,获授权164件。三是人才流失现象好转,出现人才回流。在薪酬改革的激励下,原子能院人才流失现象好转,出现人才回流情况。四是科研人员对原子能院前景看好,并愿意发挥个人作用。2018年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对原子能院发展前景看好,98%的受访者愿意为院发展发挥个人作用。

原子能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多举措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实践,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奋斗的先进典型,但是与老一辈科研人员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其原因有四:一是经济压力因素,部分科研人员难以心无旁骛开展科学研究。二是激励不到位因素,现有的绩效奖励不够完善,绩效激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尊重人才不到位因素,75%的科研人员希望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四是个人认识不到位因素,部分科研人员的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思考与建议

爱国奋斗,生逢其时;實现人生价值,惟有爱国奋斗。基于对原子能院创新实践的总结和问题分析,本成果对科研人员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以下建议。

思想引领:提高科研人员政治站位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要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主动性,首先要进行思想教育。中核集团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弘扬爱国奋斗的精神。一是增强对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主动践行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二是始终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一致,坚持好党的领导,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文化传承:继承爱国奋斗的民族基因

拥有6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核集团,积淀了深厚的爱国奋斗的红色文化基因。在“一堆一器”建设时期,中核人表现出了高度的国家主人翁精神,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建成了反应堆和加速器。在“两弹一艇”攻关时期,中核人舍小家为国家,为“两弹一艇”的成功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保军转民”时期,中核人积极转变思想,为核能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核集团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宣讲报告活动,行程约37 650公里,遍布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家单位,覆盖全国近3万名现场观众、13万名在线观众,得到了中央机关及部委等领导的高度评价。编纂《核铸强国梦》系列丛书(全十册)、《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和《共和国核记忆口述史》等图书,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核工业题材电视剧《激情的岁月》摄制工作,为新时代科研人员种下爱国奋斗的文化基因。

榜样感召:学习典型人物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

先进典型是高尚精神的人格化,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传承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钱三强与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像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一样,放弃优厚条件毅然回国;王淦昌一生曾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隐姓埋名17年参与“两弹”研制,只因“我愿以身许国”。新时代涌现了“科技报国榜样”黄大年、“天眼之父”南仁东等爱国奋斗先进典型。中核集团将先进人物宣传与“领头羊”作用结合起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一方面,在培养遴选团队带头人时坚持“才为德之基,德为才之帅”,把既有科研能力又有爱国情怀的人才选拔到团队关键岗位;另一方面,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表现突出的团队带头人,用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优秀品格影响团队每一个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物质保障:切实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爱国奋斗精神的弘扬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在中国核武器研制初期,领导住帐篷而科技人员住楼房成为佳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聂荣臻元帅为“两弹”科技人员解决“科技豆”“科技鱼”“科技肉”,成为美谈。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给予科研人员良好的待遇保障,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开展科学研究,是促进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中核集团推进薪酬改革,其指导思想就是提升职工整体收入水平,重点向科学家和骨干倾斜,实现“让科学家拿高工资”“让顶尖专家拿最高工资”。科技奖励不搞平均主义,让压力最大、贡献最多的骨干人员拿到最高奖励。这种薪酬制度和奖励机制让科研人员有了获得感。

人文关怀: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理解和尊重

一是建立容错机制,项目负责人在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前提下,免除追究其技术创新决策失误责任,对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但因技术路线选择失误等导致难以完成预定目标的项目科研人员予以减责或免责,创造宽容环境。二是关心科研人员,让他们有尊严地开展科学研究,为他们创造良好科研条件,提供出国交流、业务进修、疗养休养机会。三是选树和宣传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典型,讲好科技工作者科学报国故事。

氛围营造:大兴学术研究之风

在氛围营造方面,不同领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崇尚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鼓励年轻人积极与学术權威交流对话;在坚守诚信方面,对违背科研诚信行为“零容忍”,在晋升使用、表彰奖励、参与项目等方面“一票否决”;在求真务实方面,倡导深入科研一线,掌握一手资料,不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不得向公众传播。以科研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为建设核工业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党的领导:承担主体责任落实各项举措

各级党委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承担起主体责任,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对科研人员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和存在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奋斗精神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结语

爱国是奋斗的精神底色,奋斗是爱国的具体行动。广大科研人员作为国家发展进步的智力支撑,更需要主动把个人的理想融入为国家及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从实践出发,时刻牢记爱国使命,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助力核科技强国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无往不胜。

编者心语

中核集团的研究成果荣获2019年中央企业党建政工课题研究一等奖,该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时代的高度,从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聚焦科研人员爱国奋斗的时代主题;二是视野的宽度,从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聚焦科研人员实现科技强国梦的使命担当;三是历史的厚度,从中核集团历史性贡献聚焦核工业科研人员孕育的“两弹一星”精神文化;四是实践的亮度,从科研人员的特点及科技创新的特点聚焦中核集团引领科研人员弘扬爱国奋斗的创新举措。因此,该项成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遍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原子能中核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日间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中核公铁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科技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