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锡俭
【内容摘要】物理学科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具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认识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价值,对于抽象性较强的物理学科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知识技能与实践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从生活入手,挖掘物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更行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化被动学生为主动探索,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相关文献资料与理论内容,就生活化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展开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与实践,生活化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从业者重视,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能够联系物理理论与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一、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内外环境压力等的影响,在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教师重视物理概念教学,为了让学生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而一味采用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等,忽略了物理学科的實践价值,学生在被动学习中也很难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同时,过量的习题练习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对物理学科的主观积极性,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解题技巧、概念背诵等方面,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机械教育也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短期内或许能够提高学生成绩,但极不利于学生的长效发展[1]。此外,初中物理学科涵盖多种实验讲解与教学内容,教师为了完成学生知识的传授,有时会分离物理概念与实验教学,学生难以做到知行一致,难以将所学理论内化为自身实践素养。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重要性
1.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从传统理念中走出来,自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生活化教学有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更能够挖掘自身特长,建立更符合自身发展个性的知识体系。
2.加快了学生理解物理理论的步伐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加快学生理解,导入生活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具象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际生活经验的内在规律,进而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2]。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保障学生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初中生处于发展个性、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生活化教学能够一改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为学生带来灵活、有趣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快乐,进而刺激学生求知欲、探究欲的提升,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学生进步,助力教学改革。
三、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结合生活物品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物理的趣味性,从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中体会物理的深刻内涵。如在学习“浮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常见物品入手,探索不同物体的浮力大小,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如可以让学生将铅笔、乒乓球等放进水里,观察它们的浮力变化,然后对此进行受力分析,还可以导入对比试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盐度的盐水中同一物体的浮沉现象,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对此有更全面的认识,进而对浮力概念、浮沉条件、生活运用等都产生深刻印象。又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光的反射”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平面镜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阳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教室内物体上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灵活运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提高物理素养[3]。
2.利用生活现象透析物理理论知识
物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科技发展提供动力。由于初中生社会经验较少,通常来往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程度不高。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细节,利用生活现象为学生解释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际完美衔接的窗口。如学习“分子热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这一生活现象:在做饭过程中会闻到香味,即使饭菜还没有出锅,香味也会飘得很远,让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出分子运动的理论。又如在学习“汽化与液化”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汽化与液化现象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水的蒸发与沸腾等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湿衣服经过一段时间会变干?吹风机为什么可以吹干头发?然后展开小组教学,让学生自行总结、思考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现象,并比较蒸发现象与沸腾现象的同异之处,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中自然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4]。
3.通过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生活教学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课内外生活实践提高综合能力,完成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大胆求知、小心创造,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教师可以在开展“温度”这一知识点教学时让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温度计,并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作用,让学生对此建立基础认识,再开展理论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学习“质量”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走进超市,通过购买果蔬等,研究质量与体积等的关系,增强学生认知,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教室内常见物品的质量,从认识到了解,逐渐深化所学内容,掌握物理理论的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与实践力。
【参考文献】
[1]王平.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7(17).
[2]徐光宇.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商贸工业,2018(2):186.
[3]刘升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6(3).
[4]张毅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研究[J].教育,2016(6).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城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