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难点及对策探究

2020-11-13 09:39华红艳
公关世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对策

华红艳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网络运用的不断便捷,网络犯罪数量迅速上升,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案件逐年攀升。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面临着诈骗专业化、证据认定难,迭代更新快、追踪定性难,事实认定难,防范意识提高难等多种现实难点,本文从多部门携手配合,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加强综合宣传,提升社会公众防范意识,加强新型智库的研究与运用,提高智能化水平,提升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强化技术攻关和升级换代,推进产业链合作等多方提供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打击治理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对策

传统犯罪在网络技术快捷发展的过程中向网络迁移范围越来越广,网络盗窃、网络赌博、网络色情、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等犯罪逐年递增。对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乃至国家的总体安全都造成严重威胁及损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各种编造虚假的信息,使用电话、网络或者短信等联系方法,利用受害人恐惧或贪占小便宜等等心理,编造好像合理、合法的理由,一步一步诱导受害人按照要求打款或者转账。新型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的方法多种多样,时时有新的诈骗手法出现,大众知道了这种诈骗手段、手法、模式,却被另一种新型诈骗手法套入陷阱中,可谓防不胜防。因为新型电信网络诈骗被骗而导致的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案件侦破的难度日益升高,被害人的范围也逐渐广泛,从普通群众到知名人士均有被骗的可能。在多个网络受骗的新闻不断被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被害人的财产权益受到侵害的同时,整个社会的诚信乃至正常的社会秩序都可能受到沉重的打击。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全年中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万起,抓获的涉案犯罪嫌疑人共16.3万人,相较2018年,两者皆在上升。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上升率为52.7%,抓获的涉案犯罪嫌疑人数上升率为123.3%。为最大限度挽回受害群众经济损失,公安部与网信、工信等部门以及互联网企业密切协作,建立了一大批预警拦截系统,在全国推广“96110”反诈专线,不断提升主动发现和预警劝阻能力,共向各地推送预警线索170万条,劝阻受害人101.6万人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6.1亿元。随着科技信息技术迅疾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的不断深化交融,电信网络新型诈骗慢慢变成了电信诈骗中最频繁、最普遍的方式。

一、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面临几多难点

(一)诈骗专业化、证据认定难

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组织结构趋于严密,各成员之间负责的工作趋于细化,往往技术、通话、转账、取款、信息等分别由不同等人员组织来完成,犯罪分子合作中建立起产业黑色等固定链条,为了降低风险、逃避法律,联系工具不断变幻,无资料、无具体确定人员的网络电话或者利用他人身份开户等虚假联系电话等使得准确锁定具体等作案人员具有难度。侦查机关在取证时同案人员的犯罪成员之间的具体犯罪行为互不了解,一问三不知,证据的采集遇到一定困难。再加以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涉及到数字化资金转移,这一类证据非常需要专业技术手段及专业技术侦查人员需要专业技术手段及专业技术能力来进行证据的判别、固定、分辨。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银行卡多是通过网络渠道办理或购买的第三方人的银行卡,且买卖双方互不相识,致使公安部门在案件侦破中,无法有效确定犯罪嫌疑人。同时,某些诈骗案件频繁地区形成了此类“产业链”,负责专门取钱的人“车手” 和负责通过打电话来诈骗、通过网络诈骗他人的人单线稳定的互相联系,所联系的手机卡大都是没有经过实名认证,用完就扔,因此客户报案后,公安部门无法根据客户提供行为人特征和联系方式准确判断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绝大部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团伙作案,他们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而且多为跨地域、远程操作,作案地点和手段多变,大量等诈骗所使用的电话卡、银行卡,甚至微信号、QQ号是通过够买或者高价租用而来,公安机关对这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也很难固定证据、顺利追踪侦查。在“低投入、高回报”、居民防骗意识薄弱、作案不易被公安机关侦破等因素的驱动下,电信诈骗在各地区屡禁不止,且日益猖獗。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网络技术高手,半各种证件、卡、号等专业办证成员,负责打电话用情感、语言来打动被害人等专业话务成员,更有甚者,专门负责研究被害人心理的心理研究成員,林林总总,使得侦查机关侦破案件时往往面对的是专业集团而不再是独立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个人犯罪。

(二)迭代更新快,追踪定性难

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中的犯罪犯罪嫌疑人不断更新翻新 “话术”、 “剧本”, 诈骗套路不断发生新变化,衍生出针对寂寞孤独冷的“杀猪盘”,奋进青年刷单的“杀鸟盘”、信用卡提额、贷款类的“杀鸟盘”等目前常见的“花样繁多”的诈骗新方法、新手段、新套路。多种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中涉及到的犯罪手段极为隐蔽,令社会大众无法甄别,其中触及到的利益链条纷纭复杂,对防范、治理、打击该违法犯罪行为增添了诸多挑战和障碍。在《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19上半年)》中,对电信网路新型诈骗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明显具有的七大特征分别有:1、交易型诈骗最为高发,纯获利类诈骗日渐淡出2、90后被骗概率高,中老年人被骗金额高3、广撒网骗财骗信息,全面榨取被害人价值4、交友骗入“杀猪盘”,多种黑产相互勾结5、群聊群控做迷局,新型技术成诈骗工具6、跨平台诈骗日益增多,多平台成引流入口7、转发分享需谨慎,裂变式传播害人害己。以往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的冒充多部门工作人员以发放某种“费用”为诱饵的电信诈骗案件在2019年前三季度电信诈骗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减少仅有19%。在占据了81%的大量份额中的诈骗类型皆为科技含量更高的新类型案件。新媒介替代了传统的电话、短信等诈骗方式。利用支付宝、淘宝、微信等新型数字服务来实施犯罪行为越来越普遍。以交个朋友吧、刷单赚钱啦、投资受益等多种名义广泛搜罗被侵犯的社会大众。一旦有了联系,即可通过远程控制窃取对方的账号、密码并对密码进行修改,使受害人的财物迅速被转走。以典型的一例电信网络新型诈骗案的具体运作为例,犯罪分子购买伪造的银行卡,利用新媒介与受害人网络交流的同时在受害人的手机内植入木马程序,受害人只要按照提示进行操作,钱款立即被转走。在人工智能应用和“互联网+”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犯罪分子的“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呈现集团化、智能化、专业化、流窜化等新特征,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刑法中,电信网络诈骗罪不是独立罪名,作为诈骗的一种形式,适用普通诈骗类犯罪的刑法条文进行定罪处罚。但在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案件里,不法分子伪装成军人、警察等身份进行诈骗,触犯了刑法中的招摇撞骗罪,如果在准备诈骗过程中,伪造印章进行诈骗,这样有涉嫌触犯了伪造印章罪,因此在对这些案件进行定性时,在分析其欺骗、盗取的动作在案件中的作用之外,继续要对是否违反被诈骗者本人的意志,不同的分析结果将直接影响对案件的定性。

(三)事实认定难

就像上文提到的犯罪嫌疑人在电话卡、银行卡、微信号、QQ号获取时就是以虚假的身份获得的。公安机关在需要查取相关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涉嫌银行卡账号、微信账号、QQ账号、支付宝账号,当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账户中查询到相关流水、资金、来往电话、微信转账、支付宝红包等记录时,无法做到“实名”即“实人”。在电子证据中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查取证据之前,极有可能将相关电子证据进行消除。将转账记录消除,将联系人拉黑。公安机关即使查获相关链接,要恢复被消除的电子证据不但需要非常专业的电子证据恢复技术,而且在电子证据恢复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对整个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案件的事实认定形成很大障碍。有的电信诈骗犯罪已颠覆传统犯罪的概念范畴,打破时空界限,借助新电信网络诈骗技术远程非接触性地实施精准诈骗。涉及到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中非常广泛的集团犯罪时,犯罪嫌疑人人数众多,在事实认定中,各个犯罪嫌疑人参加犯罪团伙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时间很长,有的时间很短,在非常隐蔽的诈骗行为里,集团给犯罪嫌疑人发放工资作为认定入职时间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有可能发放工资直接采取的是现金形式,入职时间根本无从查证。有的人员在进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时,以“找工作”的形式进来,只参与到诈骗犯罪行为中非常细小的一环,无法知晓自己所从事的是犯罪行为,对这类案件的定性也存在一定困难。

(四)防范意识提高难

虽然近些年来公安机关、电信部门、金融单位、检察院、法院等众多部门进行了大量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宣传,但仍有不少群众在遇到各类电信诈骗事件时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不能冷静对待,审慎思考,有些人偶尔还抱有一些侥幸的获利心理,还有的人对新奇、好玩等网络新型诈骗内容不能认真辨识,抱着看一看、试一试等心理进行参与,最终当发现财产损失、资金严重受损,方才后悔,到公安机关报案,但为时已晚,如果案件不能破获,损失就无法挽回。不法分子通过办理大额信用卡或大额低息贷款、提升信用卡额度、信用卡套现等不实信息诱骗客户。

二、公安机关防范及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的路径及建议

(一)多部门共同携手、重配合,保护公民信息安全

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不是一个机关、单个部门就能够根除其犯罪源头的。政府、企业、社会需要携手共同努力,政府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的深度和广度要持续加强,金融、电信、网络运营商等部门及相关企业需要重点加强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整个社会形成打击、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诈骗违法犯罪的浓厚氛围。对于重点整治地区、重点关联企业亟待持续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与传统的犯罪手段相区别的是电信网络新型犯罪行为的隐蔽性,同时,在不法分子与被害人之间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使得不法分子的行为很容易得逞。从而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对网络的监管提升力度,对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的环节要进行层层严格保护和把关,从政策层面进行管制,从行为层面进行劝导。相关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高发领域及行业要及时予以公开、公布预警,一旦有犯罪动向,立即启动预警、干预、阻止机制。与此同时,对于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涉及到的多方专业知识,相关机构、机关、单位、部门应及时组织骨干力量,互相沟通、彼此交流、加强学习。公安机关、电信部门、金融机构、工商部门、工信部门等多部门之间深入协调,充分沟通,加强与多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以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专项行动为契机,联合协作、深入沟通,多管齐下来协同抑制电信网络新型诈騙犯罪的快速发展趋势。在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中不断积累起来的优秀经验、良好做法应当持续总结,形成可推广、可效仿、可参考的工作模式,向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多发、高发地辐射推广,逐步形成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的实效性工作机制。

(二)加强综合宣传,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

防范意识的提升是应对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当加强针对性的宣传。对于重点人群、易上当受骗的人群,例如:尚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孤独居家的老人等,应采取重点教育、重点宣传,要将宣传的形式拓展、丰富起来,让重点人群能够及时熟悉诈骗手段、可以知晓诈骗伎俩,提高警惕。其次应当加深联合宣传的广度、深度、力度。宣传平台应当是公安、检察、法院、学校、银行、快捷支付平台等共同参与的综合宣传平台。采用多部门、多机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广泛宣传的方式,有意识地进行广泛性、系统性的防诈宣传。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对于办理业务的客户利用在网店贴上谨防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的提示并同时向客户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及时向客户宣传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的多种多样的犯罪手段,警示客户增强防范诈骗的意识。电信部门利用电信网络优势,持续向用户发布电信网络新型诈骗多种多样的提示、警示、告知信息,拓宽、加大宣传的广度及宣传的力度,防止财产损失。第三,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防范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宣传活动。普及、宣传、教育工作要延伸到居委会、村委会等最基层的组织层面,力争在公众调高自身防范意识的同时,主动的、积极的向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乃至街坊邻居进行宣传,促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融入到千家万户中。编织社区、单位、机构、个人层层预防的严密网络,做到宣传无死角、无盲点、无遗漏。

(三)加强新型智库的研究和运用,提高智能化水平

为了增强打击电信网路新型犯罪的实效性、科学性、广泛性及持久性,应加强新型智库的运用,系统研究犯罪行为的表征、特点,将顶层设计中的对策深入研究,与网络部门、电信部门、金融系统等协同研究,加强对策体系的研究,将理论指导传递到职能部门,当高层决策时,可以提供合理参考。与此同时,建立电信网路新型诈骗犯罪的全方位、职能化、科技化的诈骗预判预警、预测预防体系,以此为基础,把握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主动权,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打击。

(四)提升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

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经费保障与经费支持应该坚持专项资金筹措、专项保障以及专项投入的原则。在全国性的基础建设和重大专案的侦查办理,全国性的预防宣传经费等方面,应由国家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投入与保障。地方上的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工作中的资金需求应当由各级政府财政给予重点支持、夯实资金保障基础。

(五)强化技术攻关和升级换代,推进产业链合作

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要得到有效遏制及强有力的打击,对高科技含量技术的要求与日俱增。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升级等方方面面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亟待加强反诈骗技术之攻关,更要不断进行技术的升级与技术换代,才能够在技术通道上阻断电信网络新型诈骗贩子的“黑色产业链”。技术产业链的的建立更能够提升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成效,电信、互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产业联合,协同一致共同进行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产业技术链建设,扎扎实实提升整个社会的反诈骗、防诈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2018年4月20日至21日.

[2]《印象视武汉》.明星频繁遭遇电信诈骗,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偶像?2017年4月13日.

[3] 新华网.2020年2月4日.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