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的演进和前沿

2020-11-13 03:45冼蕾谢科范梁本部
科技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献领域科技

冼蕾 谢科范 梁本部

摘 要: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日趋活跃,有关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研究也成为当前学术热点,有必要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家间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研究脉络进行系统梳理。以2000—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5 156篇有关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绘制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知识图谱,探究该研究领域演进情况、研究热点和前沿态势。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明显呈现出阶段性,可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作者合作网络呈现4个板块;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新兴科技领域的合作将成为各国参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关注点。

关 键 词: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知识图谱

DOI:10.16315/j.stm.2020.04.007

中图分类号: G304

文献标志码: A

Evolution and frontie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based on knowledge mapping

XIAN Lei, XIE Kefan, LIANG Benbu

(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ctive, and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hotpot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knowledge map method to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the research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between countries. This paper takes 5 156 papers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m the core database of Web of Science from 2000 to 2018 as a data sample, and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map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xplores the evolution,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this research fiel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resear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obviously staged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exploration period, development period and maturity stage. Among them, the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has four sec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keywords, it is emerging.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nowledge map

在大科学背景下,单个国家很难通过自身科技创新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而不同国家通过自身领域优势合作驱动科技创新成为当今常态。伴随着学科交叉、研究问题复杂化、人工智能三大动力,国际合作成为战略发展不可扭转的趋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2],科技创新的发展依赖于机构、地区或国家的合作[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研究较为丰富,目前主要聚焦于国际合作的影响因素、模式、合作方式等3个方面。国际合作的影响因素层面,Cassi等[4]构建重力模型,验证葡萄酒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地理、文化、商业、技术、结构和体制差异,发现贸易方式相似性促进科技创新国际合作;Moreira等[5]通过国家出版物累积影响因子、合作程度、中心性和模块化,研究耐火材料原材料生产商、制造商、用户、研究机构和大学等参与者中谁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Bai等[6]基于SHII、SHIA和SHAI 3个专利指标,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研发支出和全球出口贸易总值与国际合作呈现负相关,表明发展中国家现有国际合作模式不利于科技创新发展;Mayer等[7]从投资者将大型技术系统摆放在投资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发现国际关系在全球动态关系网的作用;Yataganbaba等[8]发现工业界和学术界间有效知识转化率对瓷砖干燥创新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国际合作的模式层面,如基于接近度概念的理论分析模式[9],学术机构——工业——大学相结合的合作模式[10],以及以美国为中心的放射状合作模式。合作方式层面,主要有文献合作和专利合作2種。Zheng等[11]根据纳米技术国际专利合作情况分析不同国家在该领域影响力大小;Caviggioli[12]利用专利数据研究跨学科和跨行业科技创新融合情况;Zanotto等[13]使用ESI论文数据发现一些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可能危害自身科技创新质量;Confraria等[14]整合合作论文被引数据分析南北半球某些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Li等[15]采用论文和专利总结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合作情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如航空、工业、农业等,或是集中研究某一国家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情况,如中国、葡萄牙、韩国等。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研究学科交融、问题复杂、研究数据来源困难,仅对某一方面或某一国家情况分析很难挖掘到全球特性与规律。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在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利用CiteSpace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学者研究方向和各国未来战略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冗杂的数据图形化处理,清晰表达所需信息,通过直观的图形特征可以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深层次信息。利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方法,使用CiteSpace5.5软件制作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文献知识图谱。CiteSpace借助一系列单一网络合成的网络,以描述科学领域随着时间推移的发展情况[16]。通过对引文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示,科学分析学科各时段现状、研究前沿和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科研工作者通过解读知识图谱可以探索学科演化路径,直观了解学科发展的关键文献。

1.2 数据来源

Web of Science(简称WoS)综合性学术数据量大而且多样化,这里使用WoS核心数据集(包括SCI、SSCI、A&HCI和ESCI 4个子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通过主题检索方法,获取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文献数据,主题使用“TS=(internat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OR(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OR(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OR(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進行检索,每条文献包括作者、标题、摘要、文章类型、参考文献和文献领域等内容。时间选取1986—2018年,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一共获得6 395条记录。剔除非经济与管理领域、非学术性(会议综述、访谈等)的文献,最终纳入5 099条有效文献记录构成本文数据来源。

2 文献分布与科研网络

2.1 时空分布

探究文献时空分布,可以了解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发展历程及相关科研力量的国家分布概况,从而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文献发表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虽然在WoS数据库中选取时间年份从1986年开始,但是关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研究文献从2000年才开始涌现。依据相关文献数量并结合趋势分析,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探索期:2000—2006年,年均发文量为90篇;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学者开始使用计算机作为分析决策辅助工具,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网络、行业标准等进行了探讨,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开始起步。发展期:2007—2013年,年均发文量间230篇;该阶段研究聚焦于新能源、大数据、生物医疗等技术领域,国家层面利用自身优势深入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关研究文献快速增长。成熟期:2014—2018年,年均发文量为430篇;这一阶段文章数量增速放缓,国际间合作水平趋于稳定,国家间合作网络已形成相对固定结构,互联网新兴技术步入新纪元;该阶段主要研究智慧医疗、新材料等。

从空间分布来看,文献发布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和中国。其中,美国发文量最多,占29%;发文量仅次于美国的是英国和德国,均占22%;西班牙和中国发文量分别占15%。这与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基本相符,美国在科技创新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发达国家也紧随其后。其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发文量上名列前茅,也表明中国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视。

2.2 科研网络

通过作者合作论文构成的科研网络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学者在科技创新国际合作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学者间的合作情况。CiteSpace中节点类型选择Author,借助发文作者统计分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的科研网络。主要合作者网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相关作者主要呈现4个主要科研网络,其它则零星分布。一是以巴勒斯坦纳迦赫大学SAED H ZYOUD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其在网络中虽然只与其他2位学者有合作,但是发文量最多,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领域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二是以台湾大学MUHSUAN HUANG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其发文量达15篇,其主要研究图书资讯、信息科学和图书馆科学方向,是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核心研究者;三是以印第安纳大学ZAIDA CHINCHILLARODRIG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其发文达到15篇,其主要研究公共医疗和生物等领域;四是以台湾亚洲大学YUHSHAN HO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特定核心领域的热点和趋势。虽然中国不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学者在科研网络上有亮眼表现,积极与其他学者合作,具有丰富的科研合作网络。

3 研究脉络与主题演进

3.1 作者共被引分析

发现学科领域中最具影响力作者,对于确定该领域奠基人和经典思想至关重要[17]。对文献作者进行共被引分析,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Cited Author,阀值选择top50,网络连线强度使用Cosine算法,得到文献共被引图谱,如图3所示。由图2可知,来自匈牙利的作者GALANZEL以382次排在第1位,其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章是“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authorship relations”,文章发表于2001年,主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者关系网络中国家特征、网络链接不对称和集群分布特点,发现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影响差异很多,有些合作甚至对单方或双方都无优势[18];该文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出发,探究了国际合作对国家科技、经济和政治关系,并使用链接率和相关专业指数计算国家间公开出版物和论文合作情况,启发了后来学者研究。WAGNER和LEYDESDORFF既是被引量较高也是发文量较高的作者,他们合作发表于2005年的文章“Network structure, selforgan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science”被引次数达227次,其研究发现国际合作是自发组织的网络,揭示了近年来国际合作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国际合作对于组织关系网络的偏好[19]。从图中网络连线可以看出,其余被引量排在前面的作者如KATZ和LUUKKONEN也与GALANZEL有很强的网络关系。

3.2 期刊共被引

期刊共被引网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被引期刊最多的分别是SCIENTOMETRICS、SCIENCE、RES POLICY、NATURE和P NATL ACAD SCI USA,分别达到了938、760、745、721和506次。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量化研究大多来自于科学计量学,多数学者从事资讯管理、情报学和企业情报方向研究,文献计量是他们经常会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CiteSpace中的中心性代表与其余节点联系强度,较高的中心性代表网络性更强。从被引中心性来看,RES POLICY、SCIENTOMETRICS和NATURE分别达到0.38、0.20、0.13,可以看出这3个期刊文章质量高、影响力强。同时,SCIENTOMETRICS(影响因子2.183)、RES POLICY(影响因子3.117)和NATURE(影响因子40.137)在网络结构中被引和中心性两方面均高,表明这3个期刊属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重要核心期刊,是学者重要研究思想和成果发布地。可以看出,这3个期刊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领域的影响力,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文献代表科技创新领域的主流思想。

在研究探索期(2000—2006年),SCIENTOMETRICS、SCIENCE、NATURE和LANCET被引频次分别是84、77、65和61,中心性分别是0.13、0.27、0.08和0.12。这表明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最初研究涵盖不同学科,研究成果比较分散。在研究发展期(2007—2013年),RES POLICY从被引频次和中心性都很突出,对该领域的研究开始大量刊登在专业化期刊,研究不仅局限于某一领域也向交叉学科发展。在研究成熟期(2014—2018年),SCIENTOMETRICS始終保持领先地位;SCIENTOMETRICS是科学计量学顶级期刊之一,随着各学科科技创新研究增加,利用定量方法解释获取信息,解读文献规律,绘制研究历程回顾和展望今后发展成为学者们主要工具。

3.3 主题共现

关键词是文章高度凝练与概括的体现,能有效将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等组织起来。CiteSpace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其他属性使用默认值,绘制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主题共现图谱,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文献的高频热点是合作(414)、科技(407)、国际合作(286)、影响(252)、创新(212)、技术(212)、科技合作(196)、网络(194)、专利(175)。其中“合作”是文献研究的关键点,中心度达到0.2,与其他关键词关联度较高。同样,“科技”“国际合作”“创新”是未来学科学产业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词“中国”也在列表中,表明我国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战略矩阵图可以直观反映研究趋势,如图1、图5所示。以表1中排名前20关键词为点,以关键词频次为横轴,以关键词中心度为纵轴,以(270,0.05)为交叉点,制作了关键词战略坐标图,如图5所示。第一象限:热点区域。“合作”“国际合作”等关键词位于第一象限(图5右上角),该象限具有高频次、高中心度的特点。这些关键词不仅代表科技创新核心问题,也是学科交融、研究复杂化的今天各国对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态度。例如:Li等[20]研究中国和中亚各国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上,通过加强沿线各国间合作,确保可持续化建设。

第二象限:前沿区域。“网络”“创新”“科技合作”“指标”“专利”等位于第二象限(图5左上角),该区域具有高中心度、低频次的特点。这些关键词发展尚未成熟,但是在高新技术背景下是研究的潜在热点,今后有向第一象限移动的潜力。例如:Caviggioli[12]将持续时间模型用于专利融合研究中,结果表明设计技术越复杂融合可能性越小。

第三象限:零散区域。“文献计量学”“管理”“文献计量分析”“偏好”“教育”“系统”等关键词位于第三象限(图5左下角),该象限具有低频次、低中心度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4个象限中点分布最多的区域,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是多领域议题,而多数学者也是从某一具体领域出发探究发展规律。这些主题研究尚未成熟,而且未形成较强关联网络,但也反映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领域的多样性,可能是未来研究需要突破的方向。例如Lariviere等[21]首次利用作者、地址和国家/地区的数量对科技合作进行分析,讨论了影响合作的潜在因素,这也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先驱研究。

第四象限:边缘区域。“科学”等关键词位于第四象限(图5右下角),该象限具有高频次、低中心度的特点。这些主题发展比较成熟,但是尚未形成网络,与其它主题关联性差,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但也可能会逐渐和其他主题结合重新向第一象限移动。例如Michie等[22]利用行为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利用一定干预措施促进国际跨学科合作。

4 研究热点与前沿态势

4.1 关键词突现

研究关键词突现问题可以探究某一时间区间内研究突然增加的关键词,通过对不同时期关键词的梳理有助于掌握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前沿是科学文献引用和共引用轨迹,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出版物的网络[23]。通过节点选择“Keyword”,控制面板选择“Burstness”,通过“View”选择排名前12的突现词,如表2所示。

2000—2006年探索期,突现关键词最明显的是互联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互联网突现强度达到7.173,表明在萌芽阶段主要研究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渠道。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与分布在全球的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及时沟通[24]。利用互联网优化信息获取,对全球航天航空领域资源调配至关重要[25]。20世纪末苏联解体后,全球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各国经济与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发展中国家更是艰难前行。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发达国家相比,公民基本素养不够,计算机素养缺乏,科技创新发展滞后[26]。

2007—2013年发展期,突现关键词是信息技术、指标、合作关系。其中,突现程度最大的是信息技术(5.014 9),表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从互联网简单应用延伸到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的突现开始于2008年,该年金融海啸爆发,将传统行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例如供应链管理[27]、机械材料[28]等行业的应用。国际科技合作有助于提升各国信息技术研发潜力,得以将潜力最大化[29]。

2014—2018年成熟期:突现关键词是知识、患病率。表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不仅停留在产业层面,更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缩影,例如移动医疗[30]、公共卫生[31]、区域发展[32]等。在新兴传染病快速传播的今天,公共医疗成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的热点,移动医疗成为全球数字健康的重要部分[30]。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成为新的态势。学习能力和知识转让有助于各国有效适应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33]。

4.2 施引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

高被引文献是学科发展中的经典代表,可以从中提取创新点,有助于梳理某一领域发展历程。而高被引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可以认为是该领域前沿趋势。在CiteSpace中,节点选择Referance,其他属性选择默认值,利用timeline view得到施引文献时间轴,利用keyword作为另一个排列选项得出施引文献关键词聚类图,如图6所示。根据时间轴顺序可知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的6个集中领域:bibliometric(#0)、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1)、scientific publishing(#2)、collaboration experience(#3)、public health(#4)、scientific productivity(#5)。可以發现,国际合作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研究前沿和热点。其中被引量最高的是“Developing a quality criteria framework for patient decision aids: online international Delphi consensus process”使用在线国际合作系统优化医疗诊断[34]。科学出版物是学科思想的高度凝练,对科学传播发挥巨大作用,提供学科今后研究方向[35]。合作经验是科技创新研究中接触到的人或物不断累积和概括,是合作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卫生、非洲医疗发展[36]、区域发展也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前沿。科学生产率是指通过灵活、合理、科学规划,提高生产率水平,研发资金的投入对科学生产率提高有显著影响[37]。

5 结论

基于WoS核心数据库中有关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和战略坐标图,通过对数据的时空网络、科研网络、作者与期刊共被引、研究热点和前沿态势知识图谱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对文献时空分布和科研网络合作情况,发现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得到了全世界学者的关注,特别是美国和英国,中国也紧跟全球趋势。根据发文数量,将研究分为探索期(2000—2006年)、发展期(2007—2013年)和成熟期(2014—2018年)。在现今时期,对该领域的研究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如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和新材料等。根据作者科研网络情况,发现主要有4个合作网络,其中ZAIDA科研合作网络最大,该团队主要利用文献计量法根据不同领域数据建模分析,得出学科发展规律。

2)通过研究脉络和主题演进分析,总结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领域的重要学者和主要期刊,为该领域研究提供重要思想和交流平台;根据关键词网络整理了学科主题研究情况,明晰了学者们对该领域的趋势理解。从作者共被引角度,GALANZEL是该领域奠基人物;从期刊共被引角度,SCIENTOMETRICS是重要期刊,表明越来越多学者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某一学科领域进行趋势研究;从关键词战略坐标图角度,零散区域分布关键词最多,这些关键词中心度低,但很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网络中的中心节点。

3)通过关键词突现和施引文献关键词突现情况研究热点与趋势,根据不同时期将研究前沿分类,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成为更多学科研究热点。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合作网络是今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和国际化的创新成果一定是未来国际合作追求的目标。随着多学科交融,国际合作会应用到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和居民健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创新不再是“缥缈”的东西,将成果落到实处,是各国政府科技创新战略的价值所在。

本文只对WoS核心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面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问题上,各国态度的一致性和积极性问题等,都是值得未来继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翠娟,邵强,林向义.我国创新管理研究热点及演化可视化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9,21(3):103.

[2] 梁本部,陈云,谢科范,等.高新区协同创新影响机理分析:以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5):8.

[3] LIU Y,YAN Z,CHENG Y,et al.Exploring the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lobal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industry[J].Sustainability,2018,10(1):196.

[4] CASSI L,MORRISON A,RABELLOTTI R.Proximity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evidence from the global wine industry[J].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2015,106(2):205.

[5] MOREIRA M,PELISSARI P I B G,PARR C,et al.Data mining on technical trend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in the refractory ceramic area[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7,43(9):6876.

[6] BAI X,LIU Y.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patterns and effecting factor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J].Plos One,2016,11(12):e167772.

[7] MAYER M,ACUTO M.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large technical systems[J].Millenniu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5,43(2):660.

[8] YATAGANBABA A,KURTBASO.A scientific approach with bibliometric analysis related to brick and tile drying:a review[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6,59:206.

[9] FRENKEN K,HARDEMAN S,HOEKMAN J.Spatial scientometrics:towards a cumulative research program[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9,3(3):222.

[10] SOUSA C,SALAVISA I.International knowledge networks in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evidence from European projects[C].10th.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15:691.

[11] ZHENG J,ZHAO Z,ZHANG X,et al.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development in nanotechnology: a perspective of patent network analysis[J]. Scientometrics, 2014,98(1):683.

[12] CAVIGGIOLI F.Technology fusion: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rivers of technology convergence using patent data[J].Technovation,2016,22:55.

[13] ZANOTTO S R,HAEFFNER C,GUIMARES J A.Unbalance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ffects adversely the usefulness of countries scientific output as well as their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impact[J].Scientometrics,2016,109(3):1789.

[14] CONFRARIA H,GODINHO M,WANG L.Determinants of citation impa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lobal South versus the global North[J]. Research Policy, 2017,46(1):265.

[15] LI Y,PHELPS N A.Articulating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knowledge collaboration networks within and beyo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Megalopolis in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8,28(2):247.

[16] CHEN C,HU Z,LIU S,et al.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 2012,12(5):593.

[17] YU D,LI D,MERIG J M,et al.Mapping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decision making studies[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2016,30(5):2727.

[18] GlNZEL W.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authorship relations[J].Scientometrics,2001,51(1):69.

[19] WAGNER C S,LEYDESDORFF L.Network structure, selforgan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science[J]. Research Policy, 2005,34(10):1608.

[20] LI P,QIAN H,HOWARD K W F,et al.Building a new and sustainabl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5,74(10):7267.

[21] LARIVIRE V,GINGRAS Y,SUGIMOTO C R,et al.Team size matters:Collaboration and scientific impact since 1900[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66(7):1323.

[22] MICHIE S,WOOD C,JOHNSTON M,et al.Behaviour change techniques: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taxonomic method for reporting and describing behaviour change interventions (a suite of five studies involving consensus methods,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J].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2015,19(99):1.

[23] CHEN C.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

[24] LI W D,QIU Z M.Stateoftheart technologi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6,44(13):2525.

[25] BLADOS W,COTTER G,RYAN R.International Aero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01,25(1):54.

[26] GEBREMICHAEL M D,JACKSON J W.Bridging the gap in SubSaharan Africa:a holistic look at information poverty and the regions digital divide[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6,23(2):267.

[27] HE M,CHEN J.The driver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ow developing countries companies facing globalization[C].IEEE,2008:1.

[28] JEONG S,CHOI J Y,KIM J.The determinants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 modes: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research and researcher characteristics on coauthorship[J]. Scientometrics,2011,89(3):967.

[29] URPELAINEN J.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The problem of commercial rivalry ropr[J].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2011,28(5):423.

[30] SHEN L,XIONG B,LI W,et al.Visualizing collabo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opic burst on international mobile health research:Bibliometric analysis[J].JMIR mHealth and uHealth,2018,6(6):135.

[31] WATTS N,ADGER W,AGNOLUCCI P,et al.Marginal bone preservation in singletooth replacement:a 5year prospective clinical multicenter study[J].British Dental Journal,2015,219(2):67.

[32] GUO H,LIU J,QIU Y,et al.The Digital Belt and Road program in support of regional sustain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2018,11(7):657.

[33] VINKEDE KRUIJF J,PAHL W C.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bout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16,66:242.

[34] ELWYN G.Developing a quality criteria framework for patient decision aids: online international Delphi consensus process[J]. BMJ, 2006,333(7565):417.

[35] KHAN R,GOODMAN L,MITTELMAN D.Dragg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J].Genome Biology,2014,15(12):556.

[36] SMYTHE T,LE G,OWEN R,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training course for clubfoot treatment in Africa: learning points for course development[J]. BMC Medical Education, 2018,18(1).

[37] DRAGOS C M,DRAGOS S L.Scientific productivity versus efficiency of R&D financ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African countries[J]. Current Science, 2014,106(7):942.

[編辑:厉艳飞]

收稿日期: 2020-03-11

基金项目: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软科学研究类项目(2019ADC012)

作者简介: 冼 蕾(1995—),女,硕士研究生;

谢科范(1963—),男,教授,博士;

梁本部(1992—),男,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献领域科技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 IT领域大事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科技助我来看云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科技在线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