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占霞
(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多见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群。激光手术对机体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预后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中。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对优化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选择临夏州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48例采用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4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36.51±2.87)岁。病程3~45 d,平均病程(21.54±2.01)d。发病部位:单侧35例,双侧13例。并发症:下肢溃疡12例,下肢色素沉着16例,周围神经病变5例,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其他12例。两组患者经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1]。患者均接受激光治疗,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原发性血管疾病、激光禁忌症、精神异常或无法正常沟通者。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在治疗期间给予病情观察、进行相关检查、定期更换敷料、开展常规饮食及运动指导护理。
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及激光治疗缺乏正确的认知,患者术前心理负担较重,对手术风险、手术效果、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等有较大顾虑。手术前护士积极与患者交流,通过健康宣教,纾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2)患肢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取头低脚高位,促进静脉回流。指导家属定期按摩患肢,改善血液循环。术后取相同体位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屈伸足背、活动脚趾、左右摆动患肢等。加强患肢的状态监测,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控制弹力绷带的松紧度,发现有颜色发黑、体温过高、动脉搏动减弱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对症处理,可配合冰敷、按摩、针灸等方式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3)疼痛护理:通过阅读、看书、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中重度疼痛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4)病情监测:术中、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叮嘱家属多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5)不良反应护理:加强对手术切口的监测及护理,更换辅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每日换药。对下肢麻木患者通过针灸、按摩、冰敷,取头低脚高体位等方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麻木症状。对溃疡者遵医嘱给予抗凝、消炎、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定期清洁创面,加强溃疡面的监测,并做好记录。(6)运动指导:激光治疗后24 h,鼓励患者在床上开展四肢屈曲、关节活动等训练,使其尽早下地活动,但应严格控制活动时间,以15~20 min为宜,避免过度运动,影响下肢功能恢复。治疗期间患肢绑弹力绷带,调节松紧度,以慢走、散步等有氧运动为主。控制下肢水肿者的活动量,并叮嘱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配合按摩,减轻其水肿。(7)出院护理:出院时再次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遵医用药。嘱其出院后2~3周来院拆线,并坚持穿弹力袜,以3~6个月为宜。
(1)康复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使用主观舒适度评价量表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舒适度,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4个维度,每个维度0~6分,总分24分,得分越高,说明舒适度越低。使用简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共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合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舒适度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综合组发生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1 康复效果、舒适度及VAS评分Tab.1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comfort level and VAS score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例(%)Tab.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nce rate case(%)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病情较严重者,多采取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优化手术效果、促进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结果显示,综合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舒适度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综合组发生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常规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接受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康复效果确切。综合护理还可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降低患者术后痛感,减少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预后。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手术配合度,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患肢护理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改善临床症状。疼痛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感,提升患者舒适度。不良反应护理可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运动指导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出院指导可增强患者的院外自我照护能力,增强治疗效果[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