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至榆林高速铁路建设对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影响与环保措施研究

2020-11-13 09:02丁一哲
山西交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宝塔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丁一哲

(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1 延安至榆林高速铁路概况

根据相关设计资料,本项目起点位于延安市宝塔区,线路自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延安站北咽喉引出北行,于延安市二十里铺机场设延安新区站,出站继续向北,经延安市宝塔区、延川县,榆林市清涧县、绥德县、米脂县、横山区和榆阳区等7个区县,终点位于榆林市,线路长度239.745 km,其中延安市境内82.556 km,榆林市境内157.189 km。新建桥梁53.34 km/69座,新建隧道168.78 km/51座。正线速度目标值为350 km/h,双线,电力牵引,采用CRH、CR系列动车组。全线新设延安新区站、延川、清涧北、绥德西、米脂北、榆林南等6处车站。预计工期4.5年,工程总投资约348.79亿元。延安至榆林高速铁路线路走向见图1。

图1 延安至榆林高速铁路线路走向

2 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范围

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宝塔区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20′15″~109°32′15″,北纬36°31′20″~36°38′30″之间,南北长约13.6 km,东西宽约18.4 km,由枣园景区、清凉山景区、凤凰山景区、宝塔山景区、杜甫川景区和万花山景区等6部分组成,总面积5 446.67 hm2。

2.2 森林公园性质、定位和功能区划

2.2.1 性质与定位

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是延安城区的绿色背景、城市森林和生态屏障,该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依托,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黄土风情文化为核心,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健身和地域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该森林公园的基本主题定位为: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质进行强化,以红色圣地旅游为亮点进行固化,以黄土风情文化作为主体进行显化,将公园打造成为绿色生态旅游区,红色圣地旅游区和黄土风情旅游区。

2.2.2 功能区划及保护要求

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可划分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态保育区等4个功能区,见图2。

图2 本项目与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

2.2.2.1 核心景观区

a)功能区划 主要是以现存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为基础依托形成的主要区域,规划面积96.30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1.8%。

b)保护要求 该区具有良好的森林风景资源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是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所在。该区域主要以植被恢复和景观提升为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形成更加优越的景区环境。

2.2.2.2 一般游憩区

a)功能区划 为公园内森林游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宜开展森林生态游憩活动的区域,主要位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枣园、杜甫川等景区的森林风景资源集中分布区,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规划面积2 299.15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42.2%。

b)保护要求 该区域在发挥良好的生态防护功能的前提下,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形成以森林观光、休闲游憩、登山健身、森林探幽、生态科普等游览活动功能为主的区域。

2.2.2.3 管理服务区

a)功能区划 森林公园规划设置凤凰山、万花山和枣园等3处管理服务区,规划总面积3.50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0.1%。

b)保护要求 该区域以旅游管理与游客接待服务为主要功能,设置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景区管理服务区中心、购物店及厕所等服务设施。

2.2.2.4 生态保育区

a)功能区划 规划面积3 047.22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56.0%。

b)保护要求 该区以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为主,植被覆盖度较高,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态环境的作用,暂不进行旅游开发,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使森林环境休养生息,为公园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2.3 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现状

2.3.1 野生植物概况

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内自然植被具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森林灌丛和灌丛草原过渡的特点,建群种和优势种以华北植物成分为主,落叶阔叶林占主导地位,主要为人工林,林相单一,部分为天然次生。本项目沿线常见植被类型有油松、侧柏、刺槐、小叶杨、狼牙刺、河朔荛花、小叶锦鸡儿、铁杆蒿、茵陈蒿、白羊草、长芒草等,大部分为人工营造。经查阅资料及现场调查,该国家森林公园内林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路线西侧的凤凰山景区,野生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园西南侧的万花山景区。本项目所涉及的宝塔山景区主要以人工绿化植被为主。

2.3.2 保护区动物资源现状

经初步调查并结合当地有关文献资料记载,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内野生动物共计68种,主要以鸟类为主,常见鸟类有40余种,隶属于9目22科。该森林公园内主要以刺槐、侧柏等人工林地为主,鸟类主要为常见的雀形目,偶见有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包括鸢、大、红隼、纵纹腹小、长耳等大型猛禽活动,主要分布于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观区、生态保育区内等森林植被较好的区域。常见兽类有5目9科17种,其中有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兽类4种,包括豹猫、赤狐、狍和狗獾,多见于野生植被保存较好的万花山等区域。

3 本项目对森林公园影响分析

3.1 项目与森林公园位置关系

本项目在DK299+450—DK307+830之间共计6个路段穿越或临近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的一般游憩区和生态保育区,共计长度4.24 km,距该景区核心景观区边界最近距离约1.0 km。其中在 DK299+450—DK299+600、DK299+700—DK300+070、DK300+370—DK301+430、DK301+750—DK301+890共计长1 720 m路段穿越该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的一般游憩区;在DK302+550—DK303+130长580 m路段临近该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的生态保育区,最近距离其边界约10 m;在DK305+890—DK307+830长1 940 m路段穿越该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的生态保育区,具体位置及工程量见表1和图2。

3.2 项目在森林公园路段工程组成及施工特点

3.2.1 工程组成

本项目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森林公园,占地主要集中在隧道洞口位置,总占地面积1.92 hm2,具体工程组成见表1。

本项目在上述路段均以隧道工程方式通过,包括部分白坪村一、二号隧道和柳树店一、二号隧道,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共设置3处隧道进出口施工区,占地面积共计1.92 hm2,上述隧道进出口施工区均位于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的一般游憩区,不涉及生态保育区。

表1 项目穿越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路段工程组成一览表

3.2.2 施工特点

拟建铁路穿越森林公园路段内工程主要为隧道工程。隧道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明洞开挖→洞门套拱→洞口排水→洞口工程→暗洞开挖→衬砌→防、排水→路基、路面→附属设施工程。

拟建铁路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与施工,施工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严格控制超挖和欠挖。隧道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用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组成初期支护体系。模注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共同组成永久性承载结构。洞口段开挖可采用台阶法或分部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断层破碎带的施工采用增加超前注浆锚杆或长短管棚,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成环”的方法进行开挖。隧道施工采用系列机械化施工,隧道出渣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均从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出渣尽量用于结构物和填筑路基,剩余弃渣运至森林公园外处置。

3.3 对森林公园影响分析

3.3.1 对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的一般游憩区和生态保育区,避让了核心景观区,工程建设不会显著改变沿线地形地貌,也不会对沿线土壤、环境空气质量,以及森林公园内林地景观资源和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综合来看,工程建设对于该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甚微[1]。

3.3.2 对森林公园内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隧道洞口占地范围内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常见和广布种,无珍稀濒危植物种分布,施工对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虽然隧道洞口施工会破坏一定面积的植被,但其占森林公园内相应植被类型总面积的比例较小。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洞口开挖作业面,避免超挖,同时做好隧道洞口下方的临时拦挡措施,避免隧道出渣顺坡而下破坏周围植被。本项目穿越森林公园路段设置的4座隧道洞口上方一般植被较好,主要分布有油松、侧柏、刺槐等林地,并伴生部分灌木林。上述隧道埋深较浅,在区域地下水稳定含水层以上,隧道施工不会扰动地下水含水层,不会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同时,上述植被均为森林公园广泛分布的典型植被,且这些植被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隧道施工不会造成隧道上方的植被因缺水死亡,故本项目穿越森林公园路段隧道施工对上部区域植被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建设对森林公园内植被及植物多样性无明显影响[2]。

3.3.3 对森林公园内动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和运营对陆栖动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破坏植被导致动物栖息地受到损害,可能阻断动物活动路线,施工与运营噪声、扬尘对动物的不良影响等方面。从植被现状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受本项目沿线人类活动的影响,沿线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现有植被主要以油松、侧柏、刺槐等人工林为主,自然植被多为灌草丛,分布较为分散,且多呈斑块状分布,自然植被的次生性及破碎化程度极高,路线经过地区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繁殖以及栖息的环境很少,主要为树麻雀、山麻雀、喜鹊、环颈雉等常见鸟类,花鼠、大仓鼠、小家鼠等小型啮齿类小型兽类,无蹼壁虎、山地麻蜥、黄脊游蛇等常见爬行动物,多为小型或常见种类,其生境广泛,包括灌草丛、四旁林及农田。这些动物对人类活动已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虽然本项目建设会对部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形成破坏,但区域内适于大多数动物生存的环境分布面积较广,野生动物可迁徙到附近区域新的栖息地。因此,本项目建设对沿线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存影响较小。

3.3.4 对森林公园主要景点景观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涉及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该景区主要景点有延安宝塔、摩崖石刻群和摘星楼等,均位于景区核心景观区内,其中延安宝塔、摩崖石刻景点位于宝塔山西北麓,摘星楼位于宝塔山峰巅,项目距离上述景点最近距离在1.2 km以上。本项目以隧道形式穿越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宝塔山景区的一般游憩区和生态保育区,位于核心景观区东南侧。项目在森林公园内占地面积较小,主要为隧道进出口施工区,均位于森林公园一般游憩区边缘区域的梁峁下部区域,占地范围内不涉及上述主要景点,不会对森林公园内主要景点资源产生破坏,也不会对公园内林地景观产生较大影响[3]。

4 减缓影响的环保措施和对策[4]

4.1 设计阶段

a)要求设计单位根据该路段沿线景观环境现状,开展桥梁(黄蒿沟大桥)、隧道景观专项设计,使这些构筑物形状、色彩、质感、体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铁路内部景观融入外部景观,降低对周围景观环境的影响。

b)设计时选择砍伐树木、占用林地、草地较少的线路走向方案。在征用土地时对路基边坡至用地界1 m范围内的草地、林地不予破坏。对于无法避绕的区域,在设计中要设计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c)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工程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不得设置于森林公园范围内,尽量减少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4.2 施工阶段

a)在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作业的范围,严禁设置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生活区等临时工程,施工边界两侧全部设置防护网,尽量减少施工区占地面积。上述路段在设置施工便道时,首先充分考虑利用现有道路及周围乡村道路,满足运输需要。

b)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减少在动物繁殖、迁徙、越冬期的作业内容,减缓对鸟类活动的影响。鉴于鸟类、兽类对噪声、振动和光线特殊要求,施工尽可能在白天进行,晚上做到少施工或不施工。严禁高噪声设备在夜间施工,施工车辆在公园内尽量减少鸣笛。

c)施工期间应加强森林火险防范措施的管理和要求。在和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中,应明确林区路段在施工过程中的森林防火要求。施工前,必须对位于林区段的施工人员进行森林防火知识的教育,严禁施工人员在野外随意用火,在施工区域应设立森林防火警示标志。在森林防火重点时期,应按森林公园管理要求进行施工或停工。施工期间若发现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用移栽措施,禁止破坏。

在施工阶段采取动态方式设计动物通道,在工程现场,通过在勘测和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环境监理或工程人员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改工程设计,并按程序报批,尽最大可能地为动物保留实用可行的动物通道。

e)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森林公园等区域内路段施工生产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不得随意丢弃。

4.3 运营阶段

a)加强森林公园路段绿化措施和综合防护措施的养护。

b)运营期间铁路巡线人员加强生态意识,爱护森林公园的一草一木,保护好生态环境,严禁猎杀野生动物。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项目为电力牵引的客运专线,在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内不设置车站等服务设施,且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森林公园,运营期间线路本身不产生大气和水污染物,交通噪声、振动也不会对森林公园内环境质量产生显著不利影响。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工程建设不会对陕西延安国家森林公园内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显著影响。

5.2 建议

a)项目施工、营运期间,建设/施工单位应加强与森林公园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域专家联系,接受监督,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切实保护地表植被及野生动植物。

b)项目施工、营运期间,建设单位可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开展隧道建设对森林公园生态影响的科研课题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更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

c)对森林公园生态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反馈生态变化情况,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d)要求建设单位在下一步阶段设计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路线,尽量避让森林公园生态保育区,减少森林公园内占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土地占用手续。不得在生态保育区建设站场等服务设施,预制场、铺轨基地、取弃土场等临时设施均应设置在森林公园范围之外。

猜你喜欢
宝塔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宝塔山咏怀
瞻仰宝塔山
森林公园历险记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森林公园游记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宝塔山眺望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