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梅元
秋风瑟瑟,落叶纷纷。户外活动时,幼儿们发现幼儿园地面上飘落了许多树叶。他们惊奇又兴奋地捡起地上的树叶,在观察中产生了许多疑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于是,我们根据幼儿们的兴趣,衍生了微课程《我和树叶有个约会》,预设了寻叶、知叶、玩叶、探叶的课程脉络,旨在为课程实施搭建预设支架,和幼儿们一起亲近树叶,共同成长。
微课程来源于幼儿对树叶的兴趣,教师以幼儿为本位,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需要,评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指南》的指引下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课程目标。
认知目标: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树叶的特点,了解树叶的用途以及树叶与人的关系。
技能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表现树叶的美。
情感目标:乐于参加活动,体验与树叶一起游戏的快乐,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接下来请跟随幼儿们的脚步,和树叶共赴一场美丽的四部曲之约吧!
秋游活动开启了幼儿们的寻叶之旅。秋游前,师幼一起讨论了秋游内容,幼儿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以图配文的形式绘制了计划表。期待已久的秋游活动终于开始了!幼儿们发现公园里的树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有的树叶开始飘落,踩在落叶上软绵绵的,还发出“沙沙”的声音,形状、大小不同的树叶还可以拼出有趣的图案。幼儿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树叶美的瞬间,并用稚嫩的笔触表征出来。
寻叶活动遵循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论,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丰富了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真正做到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区域游戏能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还幼儿更多的自由权和主动权。师幼协商共同创设幼儿喜爱的游戏区,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图画和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探究过程。
在益智区里,幼儿们进行了树叶分类游戏,他们认识了桑树叶、枫叶、银杏叶、桂花叶、合欢叶、蜡梅叶等近20 种树叶。在测量树叶的游戏中,幼儿们反复探究如何准确测量各种树叶的长度,发展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科学区里,他们用放大镜观察叶脉,了解到每一片树叶的叶脉都是不一样的,叶脉就像我们身上的血管一样,帮助大树向叶子输送养分。在语言区里,幼儿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细细品味着树叶的故事,感受着静谧的阅读时光。表演区里则是热闹非凡,幼儿们化身为快乐的树叶精灵,在风中翩翩起舞。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也是一种基于实践探究的学习。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追随幼儿的兴趣,而是要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学习契机。例如,在科探游戏“叶子落下是哪面朝上”环节中,幼儿们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认为树叶落下时都是叶背朝上。然而在室外散步时,幼儿们发现并不是所有落叶都是叶背朝上。基于这些矛盾,教师便创设机会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自主探究中展开对“叶子落下是哪面朝上”的深度探究。首先,教师组织幼儿们讨论“室内、室外游戏时有什么不同”,幼儿们发现室外风大、室内风小。教师追问:“树叶落下会受到风力大小的影响吗?”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不同重量的蜡梅树叶和广玉兰树叶在不同风力影响下的飘落状态。幼儿们通过反复探究得出结论:广玉兰树叶较重,落下受风力的影响较小,多数是叶背朝上,蜡梅树叶较轻,受风力影响较小,飘落时会有不同的状态。“老师,为什么重的树叶落下会叶背朝上呢?”幼儿们再次提出疑问。于是,我们提供显微镜、电子秤等材料供幼儿们仔细观察叶子的结构。在显微镜下,幼儿们发现叶子的背面有很多白色的大小不一的孔,叶肉比较少,颜色很浅,而叶子的正面孔比较少,叶肉较多,颜色很深。通过进一步观察,幼儿们知道了叶子的背面比正面轻,所以落地时大多背面朝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预设的思维导图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教师会将生成的新内容添加到思维导图中,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例如,科探活动“树叶为什么会变黄”“什么是叶绿素”都是由幼儿们主动发起的,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有效的支持,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使之获得预设之外的有益经验。
“树叶能玩吗?”“可以怎么玩?”幼儿们对树叶的兴趣有增无减。基于幼儿的兴趣,我们对如何玩叶进行了审议,对零散的、模糊的原有线索进行梳理,不断扩展内容和相关资源,支持幼儿在观察发现、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中进行深度学习。
幼儿的兴趣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契机。我们发现了一个个精彩的“魔法时刻”:一片小小的树叶在幼儿们的轮流吹动下,快乐地翻转着。在操场上,幼儿们和树叶玩起了翻、爬、滚、接力等趣味游戏,加油助威声不绝于耳。美工区里的幼儿们画叶脉时安静、专注,他们的作品别有韵味;幼儿们将树叶和颜料组合使用,树叶拓印画、树叶装饰画层出不穷。树叶还能变成什么呢?幼儿们天马行空,用黏土进行创意装饰,创作出惟妙惟肖的小怪兽,于是“打怪兽”的投掷游戏也应运而生。在益智区,树叶印花也很受幼儿们的喜爱,他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算一算,发展了思维能力。“百味烧烤吧”最新推出的“树叶烧烤”强势来袭,“服务员们”动作娴熟地洗、串、烤,各种树叶烧烤物美价廉,很受欢迎。
家长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伙伴,家长资源的引入,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成长,让课程效益最大化。亲子齐上阵,大手小手一起做,一件件树叶服饰让音乐区的表演锦上添花;心灵手巧的妈妈和幼儿一起制作树叶书签,从煮、刷、染、吸到最后的成品,幼儿们体验了一段神奇而难忘的“科学之旅”;树叶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变成蝴蝶空中飞,变成小鱼水中游,变成螃蟹横着走,变成孔雀开满屏……
在玩叶活动中,面对一片片神奇的树叶,幼儿们的创造欲望是无穷的。他们将兴趣转化为持续的热情,将经验发展为创造,用灵思巧手延续着一片片落叶的生命,用灵活身影记录着一段段趣味盎然的生活。
本以为玩叶活动即将结束,没想到幼儿的一句“树叶还可以干什么?”引发了新的探究活动,这也为探叶活动的推进埋下了“种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追随幼儿们的问题,组织他们观看树叶降解、循环利用的视频,拓展幼儿的相关经验。通过观看视频,幼儿们对用树叶制作肥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要用树叶肥料给班级自然角里的花草施肥。于是,幼儿们再次结伴到户外捡拾落叶,他们的举动赋予了落叶第二次生命。他们认真地分解树叶、取土、混合和搅拌,关注生命的美好情感在他们心里悄悄萌芽。
幼儿们在给花儿施肥时,一举一动都有模有样,压一压、转一转,从不同的角度施肥,再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爱心的浸润下,幼儿们定期对花草进行护理,许下心愿,期待花儿快快长大。
在探叶活动中,教师不断观察、探索、调整教育行为,擦亮智慧的双眼,站在幼儿们的“身后”,顺应幼儿的自主发展,引导幼儿感受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有限性和唯一性。
基于课程游戏化精神,基于儿童立场,我们对微课程的实施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课程实施应以《指南》精神为指引,坚持以幼儿的立场为出发点,倾听幼儿的声音,着眼幼儿的经验,追随幼儿的脚步。基于儿童,源于生活,归于成长。
其次,在课程实施中,应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及家长资源,以幼儿的兴趣点及经验生长等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要素,对课程进行生态化、游戏化的改造,使课程更加契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最后,对一线教师来说,只要将目光投向自己所在的这片天地,就会发现别有洞天,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就能柳暗花明,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走上有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