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课堂”下的幼儿自主探索初探
——以大班生成活动“探索蚯蚓”为例

2020-11-13 07:58张徐楠
好家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蚯蚓泥土交流

文 张徐楠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提到:“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探索是幼儿的本能,好奇心让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在学前阶段,探索是许多惊人发现的推动力,虽然幼儿的探索不一定正确,但一定是最有价值的行动。

在我园特色园本课程《田园课堂》的实践中,我与幼儿一起进行了一场关于“蚯蚓”的探索,在和幼儿一起发现生命、探索生命的过程中,我结合前人的经验研究,对自主探索和科学记录总结出了以下认识。

一、有目的地记录,与“生命”初接触

案例:一天雨后,集体活动过后,我和幼儿们照例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里“寻花问草”。几个幼儿围在一起,小声地交流着什么。待我走近,涵涵突然冒出来大喊:“张老师,这里有条蚯蚓,我们在保护它。”“对!没错!我们在保护它!”哲哲随即接话,迫不及待地指给我看。我蹲下身,果然看见地上有一条蚯蚓,周围还放着树叶和果子。

在偌大的操场上看到这么一条蚯蚓,幼儿们兴奋极了。回到教室后,幼儿们对蚯蚓念念不忘,于是,我们便开始了一场关于蚯蚓的讨论。关于蚯蚓,你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对研究小蚯蚓的兴趣越来越浓。于是,我们一起通过画画的方式记录下讨论的内容,并统计成一张表,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观察蚯蚓。

记录下问题后,幼儿们开始解决问题——翻阅绘本,上网查资料,准备近距离地接触蚯蚓所需要的工具……幼儿们根据自己记录的内容开始分头准备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渐渐了解到:蚯蚓通过伸展来爬行,当它伸展身体时,说明它要开始爬行了;蚯蚓有一个头和一个尾巴;蚯蚓的身体上有纹线;蚯蚓喜欢在叶子下面爬行……

在“探索蚯蚓”的过程中,我紧紧追随着幼儿们的探究兴趣和问题,并进行记录,引导他们围绕自己的问题去探索和发现,他们的奇思妙想也引导着我与他们不断地互动。

全班都在为了“探索小生命”而记录问题,捕捉细节并进行讨论研究。这种方式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快乐,更激发了他们探索生命的兴趣。

二、使用多种记录方法,和“生命”亲密接触

幼儿的记忆时间较短,易出现错误记忆。因此,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记录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还能培养和提高其探索能力,更为他们在与同伴交流时能详细描述提供了依据,使他们能清晰地了解、探索生命成长和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掌握适当的记录方式,提高探索记录的能力。《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探索小生命”的过程中,我鼓励幼儿通过画图的方式,运用多种记录方式自主记录他们的问题和发现。

(一)集体记录,统合观点

案例:幼儿们围绕着“关于蚯蚓,我知道什么”和“关于蚯蚓,我想知道什么”展开了一场讨论。

“它生活在泥土里!”涵涵说。我马上追问:“没错,它生活在泥土里,那它怎么会来到我们操场上呢?”洋洋立刻回答:“它一个人太无聊了,想找我们一起来玩吧!”“不是,我看到一本书上说,下雨天它就会爬出来。”……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蚯蚓是什么颜色的呢?”我问道。“有点像泥土的颜色。”几个幼儿回答。我追问:“哦?这是为什么呢?”幼儿们陷入了沉思,思考过后,航航说:“噢,我知道了!为了保护自己。”我鼓励道:“你能不能再说一说你的想法?”“有人来抓蚯蚓,它藏到泥土里,它的颜色和泥土一样,人们就看不见它了,就像变色龙一样。”我指着图片上的蚯蚓对幼儿们说:“是啊!你们看,躲在泥土里的蚯蚓,颜色和泥土一模一样,要是你不仔细看,还真的找不到它呢。”

“它软软的,在地上爬,看起来有点恶心。”“我看过的书上说,蚯蚓断成两截还会重生。”……幼儿们纷纷描述着自己看到和听到的蚯蚓的故事。

幼儿们又开始冒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蚯蚓软软的,那它有骨头吗?”“它吃什么呢?泥土吗?”……“它会断成两截,会变成两条蚯蚓吗?”“刚才那条蚯蚓被踩死了吗?”“那蚯蚓是怎么吃东西的呢?”……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研究小蚯蚓的兴趣越来越浓。于是,我们一起通过画图的方式记录下问题,并统计成一张表,让幼儿们带着问题继续观察蚯蚓。

初步接触科学记录时,幼儿还未掌握记录的方法,我常和幼儿利用集体活动的时间讨论和记录。在讨论、交流、观察的同时,通过适时追问,引导幼儿提出更多的想法,并将他们对于蚯蚓的认知和疑问通过录音、录像、图画等方式进行记录保存并帮助幼儿在研究蚯蚓之前,对整个探索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既了解了记录的方式,也对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探索目标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为后续的探索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记录,碰撞思想

案例:幼儿们在观察蚯蚓之初,便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他们一边要拿放大镜,一边要拿纸笔记录,手忙脚乱,导致记录效果差强人意。大班幼儿已经能开始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了,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画面:一名幼儿在观察,时不时地对旁边的幼儿说上几句,另一名幼儿则不停地记录着……

有些探索的方式和过程比较复杂,幼儿难以独自完成,这就需要同伴间相互合作。在“探索蚯蚓”的过程中,有些幼儿采用了合作记录的方式。这样的合作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同伴间的良性互动,使同伴间在合作观察、合作记录的过程中碰撞思想,相互讨论,提高科学探索的能力。

(三)独立记录,展示自我

案例:在记录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幼儿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观察过程和发现。有的幼儿请爸爸妈妈用文字的方式记录;有的幼儿模仿绘本《蚯蚓日记》,绘制了属于自己的《蚯蚓观察日记》;有的幼儿在家人的帮助下,用各种材料完成了一幅绘画作品《蚯蚓之家》 ……

独立记录是中、大班科学活动常用的一种方式。进入大班,幼儿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他们用符号、图画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这不仅是表达自己独特想法的有效方式,而且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运用独立记录的方式,既发展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人格、独立个性。

三、交流记录结果,分享“生命”的体验

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地体会到记录与分享交流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幼儿在观察记录、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合作、独立思考等方式,与同伴们分享观点,碰撞思想,交流发现,共同成长。在类似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每个幼儿用比较准确的、连贯的话语分享记录过程,鼓励每个幼儿大胆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提高幼儿总结并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让他们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并提高科学探索的有效性。

皮亚杰曾说:“儿童就是科学家。”“田园课堂”是小小“科学家们”自主探索的小天地。一条小蚯蚓的出现,一次随意而不简单的讨论,一场自主探索生命的旅程,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和生命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猜你喜欢
蚯蚓泥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泥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翻开一块泥土
泥土中的功臣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保护蚯蚓
翻看一块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