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武魏楠
在记者记忆中,2015年电改9号文问世时,能源圈里的讨论可谓是轰轰烈烈。乐观派看到了新一轮电改中的赚钱机会,悲观派们看到了最终文件与征求意见稿有着巨大的差别。
然而改革并不会被讨论者左右,依然推行下去了。但是5年之后我们再度回首,电力市场改革已然“遍体鳞伤”,行至今日变得“雨点小,雷声也小”。
这次调研,记者与山东、北京的市场参与者、电改专家都有交流。有些人带了一肚子的话,有些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有人说“善待山东市场吧,最近挺惨的”。
有人惨,那就是有人不惨。广东市场和山东市场最近挨批评最多,但这也是因为这两个市场的透明度算是最高、信息披露算是最及时的。落入了中国人常说的“枪打出头鸟”的俗套。
与之对比,其他几个电力现货试点的省份,就神秘多了,啥数据也看不到,也无法置评。采访时有人说的很直接:“甘肃、山西这种发电侧单边竞价的市场,其实就是发电权转让的游戏,这些省的市场还能叫现货市场么?”
按理说中央自上而下,高规格的改革,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不说是畅通无阻,起码5年里也该有一定的进步。但现在来看,进步是有的,但问题似乎暴露得越来越多。
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个常常被我们大家忽视的电改“X”因素。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电改。这就是人的因素。
在山东采访的时候,有一个采访对象忽然感慨地说了一句:“徐处长传说要调走了。”我心中疑惑,便细问了情况。
原来是江湖传言山东省能监办的徐连科处长大概1个月前就被上级组织部门找谈话了并考察,可能要调走。市场主体都觉得徐处长在任上很是支持改革,对他的下一任是何种人物心存忐忑。
我说:“传言而已,做不得真。”对方摇摇头不说话。
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千里之外另一个处长的事情。2019年4月,在浙江省发改委向全省市场主体培训现货市场规则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浙江能源局电力处金国生处长。
培训开始前,金处长按惯例会讲几句开场白。但在这短短的开场白中,金处长讲述了规则制定乃至整个电改过程的艰难。毕竟,浙江省在现货试点中曾最早高调招标,并用几千万雇佣PJM的正版团队制定规则,但几年之后才把现货规则拿出来。说至动情之处,金国生一度哽咽。
虽然有人笑称浙江现货规则是把PJM市场规则“从英文翻译成了中文”,但浙江规则出台后确实收获了一大批外界的赞誉。再然后,2019年6月金国生被调离了电力处。再后来,浙江市场就戴上了“进展缓慢”的帽子。
我后来和一个省外的专家聊及金处长,有人曾把他称为“改革亡命徒”,不经哑然失笑。不过也有人觉得这个评价或许对个人太过夸张,但是对其他诸多身处改革前沿的人而言,很有价值。
“我也算是改革派了。但如果我离开这个岗位,我还能为改革做什么贡献呢?所以说,不能没有理想,也不能太理想主义。先保住自己,别像金国生一样,还没上战场呢,就牺牲了。”
在山东电改僵局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在面对外来电和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是的两面性。
“客观地说,山东省政府对于电改非常支持。但是涉及到自己利益总是会倾向性。”一位采访对象这么评价政府。
无论是电网还是政府,都由一个个的人组成。我们常说改革损害了谁的利益,但有的时候往往不会去细究到底是谁的利益,是什么样的利益?对于组织和组织中的个体来说利益是有区别的。
对于组织来说,更多的是权力。就像电网有跨区的调度权力,外来电的多少、负荷都由国调决定。至于理由,一个“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就可以概括。至于受端的用户负荷曲线,对于电网来说也重要、也不重要。因为这都无法影响到它调度的权力。
而组织的权力对于个人来说并不意味着直接的经济利益,却提供了一定的寻租空间。这是一个异常敏感的话题。但寻租并不一定都意味着腐败和经济犯罪,这也是一种偏见。
类似“山东2020年省外来电含600亿平衡电量”的规定,实际就是政府、电网和发电之间的利益交换。由于缺乏合理的市场机制,发电又必须有所补偿,最终的结果就是牺牲了没有话语权的售电公司的利益。
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
如果发电、电网、政府,作为集体都无法做到全身心、100%支持改革,我们凭什么期待组织中的所有个体都要推进改革呢?
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一次深入地实地调研后,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改革的艰难。大家都知道利益集团强大,但是破除利益障碍的路径在哪里?权力来自于体制。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体制的问题,是这一轮电改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