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旅游扶贫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具有很强的原生动力,也是最具能量和活力的扶贫方式。全国各地都掀起“乡村旅游扶贫”的热潮,石柱县中益乡也尝试通过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文章在对石柱县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对于石柱县中益乡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参考建议,希望对中益乡乡村旅游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石柱县中益乡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乡村旅游扶贫多次被中央提及,可见乡村旅游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不仅能够加快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还能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当地农业产业链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二)研究意义
1.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原真性
乡村旅游的亮点名片就是其优质的空气,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以及纯天然无污染的水源,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极大地改变农村住房条件、卫生条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对于农村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持乡村旅游的生态原真性。
2. 改变贫困人口落后的经济发展观念
欠发達地区一般位于社会发展的末端,由于他们长期处在极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所形成的落后习俗观念导致贫困地区人民思维固化,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因此,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发展乡村旅游有益于改变他们落后的经济发展观念,加快当地经济增长速度。
二、 石柱县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石柱县发展现状
石柱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9年,石柱县GDP为159.38亿元,相较于其他发展快速的区县,如渝中区,2019年的GDP为1301.35亿元,石柱在重庆的总体经济排名中很不理想,跟重庆其他地区的经济排名存在较大差距。
(二)石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 自然资源丰富、民俗旅游资源独特
石柱县虽地势偏远,但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大风堡风景区,素有“最美草地”之称的千野草场,还被评为“天然氧吧”。除此之外,土家吊脚楼,土家斗牛,摆手舞以及土家民谣《太阳出来出来喜洋洋》等民俗旅游资源也独具一格。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为石柱县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保障。
2. 乡村旅游推动石柱县经济快速增长
虽然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但是它发展潜力足,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目前,石柱的乡村旅游接待示范户有327户,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增收渠道,改变农村的贫困现状,对于加快石柱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增长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 石柱县中益乡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现状
(一)中益乡概况
中益乡地处海拔较高地带,全年气候温和,环境宜人,拥有保存完好的土家风貌传统民居院落。除此之外,中益乡的各种野生资源种类多,各种农产品的种植环境得天独厚,可以利用这些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二)乡村旅游扶贫现状
1. 当地的旅游产业链初具规模,产业化扶贫发展效果显著
自深化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中益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计划发展“黄水人家”“森林人家”80家农家乐,旅游让当地农户背靠青山绿水,吃上“旅游饭”,在中益乡辖下的华溪村中收益最高的五家农家乐,户均收入达八万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形成了以旅游产业链为主的扶贫模式,通过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当地还以土地入股分红、村集体合作社分化等方式让农户参与产业促脱贫中来,同时,不断深化利益联结,15家龙头企业与1000余户农户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4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户100%覆盖,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2. 借助土家民俗风情,吸引游客
中益乡独特的土家民俗风情是个绝好的宣传名片,在政府的鼓励下,当地投资建设了多所民宿、农家乐,还对土家传统的民居院落进行了翻新改造,让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土家风情。不仅如此,石柱还是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发源地,独特的土家民俗文化还曾吸引央视频道到石柱录制节目,以民俗文化为着力点,录制了关于土家民俗文化的纪录片,极大地提升了石柱知名度,让石柱县走出了大山,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石柱旅游。
3.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良好
在发展乡村旅游后,中益乡一改以前脏、乱、差的落后的农村样貌,村里的大多数农户住上了砖房,村里的景观公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居环境良好。
四、 中益乡乡村旅游扶贫方式
(一)互联网下的“1+1”产品营销方式
中益乡现在的旅游产品营销方式有“直播带货、网络营销”,这种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吸引大量顾客,但是也存在一个风险,那就是新鲜感,可以通过不定期发售各种抽奖活动,吸引顾客,或者改变产品销售方式,比如“1+1”模式,将商品捆绑消费,以低于两件商品原本价格进行售卖,吸引客流量。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电商+农户”的销售模式,拓宽旅游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乡村旅游。
(二)农耕体验式旅游扶贫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悠闲的田园生活是人们的不懈追求。将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游客感受自给自足的体验感,永远比让游客从旅游服务中得到的满足感要强烈得多,这些活动可以是下田插秧、小溪捉鱼或者耕田织布等一系列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新奇的旅游模式,在吸引游客到来的同时,还可以让中益乡的贫困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民俗文化旅游扶贫
中益乡作为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土家特色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土家的民俗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单一的依靠表面层次的旅游住宿业。我们可以从民俗文化的以下三个层面入手:物质民俗、制度民俗和精神民俗。第一,土家物质民俗:包括特有的服饰、吊脚楼建筑、土家特产以及饮食等,以这些为亮点着重宣传,打造土家特色名片,让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化,招徕游客;第二,土家制度民俗:包括节庆民俗、礼仪民俗等,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游乐活动和大型的礼仪文化节活动,让游客深入土家村寨,了解土家族的民俗风情;第三,土家特有的精神民俗:土家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民间文学,让游客慢下来,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转变到深度的“体验式旅游”,感受到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五、 石柱县中益乡乡村旅游扶贫中出现问题
(一)扶贫效果较弱,利益分配不合理
通过资料查询,发现中益乡乡村旅游发展的大部分收入大多是偏向外来的城市开发者和村里“能人”,大部分村民从旅游开发中获得的收益比较小。如中益鄉的一个民宿项目——大湾民宿,是外来人员开发投资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小型个体农家乐的发展,导致其他农家乐收益远远低于其他外来城市开发商所投资的民宿。
(二)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够
整体上来说,中益乡乡村旅游企业之间、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够,区域内也缺乏交流与合作。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现代经济系统,并且乡村旅游产业的“乡野性”气息浓厚,需要重视农业和乡村旅游之间的密切联系。虽然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但也不能忘记其他产业扶贫的重要性,我们要时刻保持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一起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而且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农业,乡村旅游本来就是以农业为基础而发展的产业,脱离了农业乡村旅游就不是没有了那个味了,要保持乡村旅游的生态原真性。
(三)企业帮扶力度有限,难度大
在乡村旅游扶贫中,比较常见的有结对帮扶模式,就是当地各旅游企业通过结对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加快旅游扶贫步伐。但是这个过程很漫长,而且有时会出现帮扶不到位现象,截至目前,在中益乡的电商扶贫平台上的累计帮扶金额为567647.5元,累计帮扶爱心次数为3034次,这个数字并不乐观。
六、 对石柱县中益乡乡村旅游扶贫中出现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利益分配体制、合理向社区分配利益
部分人富有不代表全体富有,只有社区的全体人都富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脱贫,在社区向居民分配利益时,建立多渠道的分配形式,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向社区居民合理分配利益,比如让农村居民以“股份制”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中,可以是外来开发者建设的高档民宿,也可以是村里建设的旅游公司、旅游合作社。
(二)加大产业链整合力度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旅游产业链,通过关联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价值增值。旅游扶贫在借助当地优势资源的同时,纵向上要解决上下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对接问题,横向上要开发不同特色类型的旅游产品,即形成比较优势,又要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打造区域旅游名片。中益乡靠近黄水旅游风景区,处于大型旅游风景区的有效辐射范围内,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加大和黄水风景区的合作,形成一个区域旅游片区。不仅如此,还要加大对旅游扶贫地区的资源整合,包括本地区各产业类别的融合发展以及地区旅游资源系统整合。比如乡村旅游和农业的关联性,可以通过农耕体验项目的开发,乡村乡景的保护,以及农副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让乡村旅游和农业紧紧相连,打造具有“乡野性”的乡村旅游。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地方人文风俗,系统地规划旅游项目,开发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旅游扶贫基地。
(三)引进更多的帮扶单位,加大帮扶力度
各旅游企业的帮扶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想要打好这最后的脱贫攻坚战,就要广泛凝聚帮扶力量,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比如单位定点帮扶、结对帮扶、“万企帮万村”这些帮扶工作的回访力度,助力乡村旅游扶贫攻坚。
参考文献:
[1]汪妮妮,陆青,郭威.贵州乡村旅游扶贫方式探究[J].长江技术经济,2019,v.3:138-141.
[2]鲁明月.湖南省乡村旅游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No.301:66.
[3]徐晓婧.乡村振兴视角下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以山东省临朐县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No.167:93-97.
[4]刘玲,舒伯阳,马应心.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乡村旅游研究中的改进与应用[J].东岳论丛,2019(12):127-137.
作者简介:
马浩琼,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旅游管理2017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