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联动,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2020-11-12 07:20王延春
财经 2020年22期
关键词:青岛港港口山东

王延春

(资料图片)霍高原。

去年8月刚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港口集团”)近日发布2020年半年财报,这是该集团组建以来首次对外披露财务数据。2020年上半年,山东港口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16.67亿元,同比下降0.7%,实现净利润23.58亿元,同比增长13.44%,实现归母净利润7.38亿元,同比增长0.26%。今年1月-8月,该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9.48亿吨,同比增长7.9%,完成集装箱2022.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9%。该业绩使山东港口集团营业收入跻身山东省属企业前十名,净利润则排在省属企业第三名的位置。

据悉,山东港口集团目前拥有青岛港集团、日照港集团、烟台港集团、渤海湾港口集团四大港口集团,涉及金控、港湾建设、产城融合、物流、航运、邮轮文旅、装备制造、贸易、科技、海外发展等十大业务板块。通过港口一体化改革,山东港口集团已经构建起“集团总部+四大港集团+十一个板块集团”的发展架构,进一步释放出规模效应,也会探索中国港口发展的“山港模式”。

对此,《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山东港口集团董事长霍高原。他表示,未来的整合将探索从港口行业内部向上下游产业拓展,逐步实现港口供应链的全方位整合。港口资源结合腹地经济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港口资源要素,逐步实现由门户港向枢纽港转型;由物流港向贸易港转型;加快金融要素集聚。加快港产城融合,助力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疫情下的应对措施

《财经》: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上半年净利润20.13亿元,同比增长0.24%;1月-8月,山东港口完成吞吐量9.48亿吨,同比增长7.9%。新冠肺炎疫情給港口各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山东港口推出了哪些举措?

霍高原: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震荡,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山东港口一方面坚持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一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管理提升。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推进自动化码头装卸、智能化理货等智慧作业模式,减少作业人员接触。借助“云港通”等线上平台,推出“零见面”线上服务。目前,客户线上缴费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同比增长近3倍,外贸进口集装箱线上受理占比提升至70%,内贸集装箱业务全部实现线上受理。

《财经》: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你们如何确保城市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稳定?

霍高原:我们通过努力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等举措,尽最大努力把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降至最低。

一是发力建设中转枢纽,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今年以来新开通中东、美国、东南亚等集装箱航线30余条,其中外贸航线16条,航线数位居北方港口第一。用好山东自贸区等政策发力国际中转集拼,集装箱中转量同比增长20%。深化与中远海运、马士基等船公司合作,吸引HMM两艘全球最大2.4万标箱集装箱船先后靠泊青岛港。打通贵州经北部湾港的鲁黔物流大通道,首航“青岛港—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吉林珲春”航线,开启中国北方第一条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同时,利用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打造出口二手车广州报关、青岛通关发运新模式,实现首批366辆出口二手车发往东非。依托空箱堆存和冷箱插头服务能力优势,吸引冷箱和空箱加卸青岛港,为船公司纾困解难。开通2条冷链生活资料东南亚快航,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生活资料(青岛)分拨中心。

二是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助力国内市场循环新内需。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立足“以港兴市”、“以港强市”,与省内16个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加深合作,携手天津港、河北港、上海港、浙江海港(宁波舟山港)、北部湾港以及横滨港、釜山港、仁川港等国内外重要港口。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主动为企业降费让利。率先发布费用减免“五项承诺”,为企业减免超期库场使用费5800余万元;严格落实国务院降低涉港收费政策,为客户减免各类费用超1亿元;联合铁路部门争取部分班列大宗货物铁路运价下浮25%的优惠。服务保障方面,将港口进出口货物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运输物资,与海关、海事、铁路等部门建立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累计接卸疫情防控物资超2200标准箱;在疫情初期防疫物资格外紧张的情况下,向防疫一线累计捐赠1.5万套医用专业防护服;紧盯客户需求,推出集装箱“四项承诺、八项保障”量化服务标准;联合中远海运推出订舱专项服务,为外贸企业解决订舱难、发运难问题;推广“零见面”线上服务;联合口岸单位创新实施“套泊热接”船舶靠离模式,为货主、船东节约运输成本,着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作业最安全、价格最合理的“四最”港口。

《财经》:这种超常规的应对能力,是否得益于山东港口的一体化,尽管对港口合并社会上有不同的评说。整合后的山东港口业与之前各港口竞争关系的状况相比,有哪些不同?未来又有怎样的整体规划?

霍高原: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之前,由于历史原因,山东沿海各港口之间存在腹地交叉、业务重合、同质化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制约了港口功能升级,限制了山东港口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作用发挥。通过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充分实现优势资源的最大化,盘活港口资源、集聚整体实力、提升发展效能。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业务范围持续拓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整合、融合、耦合“三合发展”,在统筹内部资源基础上推动成立金控、物流、航运、贸易等十一个板块集团,构建起“集团总部+四大港集团+十一个板块集团”的一体化发展架构,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促进集约化经营,形成了推动业务整合、资源重组的“山港做法”。

二是港口枢纽功能显著提升。分别在省内外16个城市建立内陆港,陆港总数达到18个、连通陆港35个;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达到68条;新增航线43条,航线总数达到300条,搭建起多条服务全省扩内需、稳外贸、保增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三是一体化运作卓有成效。与省内各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融入城市开发建设。委托第三方重新论证拟建和规划项目,避免了重复建设和低效投资。先后开通日照-青岛、威海-青岛等多条内贸航线,全省航线布局进一步优化。坚持布局优化、错位发展,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是生产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19年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第二位。今年1月-9月份面对疫情冲击,新开航线33条,其中外贸航线16条;完成货物吞吐量10.7亿吨,同比增长7.96%;完成集装箱量2296.3万标箱,同比增长4.5%,以生产经营业绩印证了一体化改革的良好成效。

五是开放合作格局持续拓展。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陆海联动高峰论坛、陆海联动发展研讨会、国际石油贸易大会、进口生活消费品大会、山东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推进大会,成立陆海联动发展联盟,发布东亚海上贸易互通指数,打造石油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努力在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双循环下,发力提升腹地辐射能力

《财经》:在实际操作中,为应对内外双循环的新形势,山东港口又做出了哪些改变?与国内其他标杆港口相比,山东港口在内外贸易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打造“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国际物流大通道?

霍高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在解决我国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全球贸易流通,服从和融入国家战略中优势突出。山东港口承担着我国三分之一的原油进口、五分之一的矿石进口,以及全省90%以上的贸易进出口量。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等严峻挑战,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海关、商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青岛港为龙头,充分发挥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的带动效应,接连打出稳外贸“组合拳”,全力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发展内外贸方面,山东港口正在推进建设“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与内贸船公司强强联合,建立良性战略合作机制,建设覆盖沿海、贯通南北、连接内河的航线枢纽网络,全面发力中国北方内贸集装箱枢纽建设,实现内外贸均衡发展,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总要求,山东港口沿“海陆双向”拓展贸易物流通道,加快融入“端到端”全球供应链体系,坚持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新增航线43条(其中外贸航线16条),成功首航北极航线;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沿“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开辟内陆港18个,联通内陆港35个,海铁联运班列达到68条。成立陆海联动发展联盟,发布东亚海上贸易互通指数,打造石油贸易金融服务平台。深化与日本伊藤忠、英国BP等世界知名企业的务实合作。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生产控制中心的监控室。图/IC

《财经》:看来“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任重道远。山东不仅是黄河流域便捷而经济的出海口,也是“一带一路”的十字交汇点,更是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节点。在当下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双向发展的新格局下,东北亚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圈。山东港口对于更好地协同中日韓贸易圈有何计划?

霍高原:依托山东对日韩贸易的地缘优势,山东港口累计开通43条直达日韩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今年以来出口日韩货物增长5%。接下来,山东港口将持续加大与国外海港、空港联动互通,建设中韩日“海陆海”跨境电商高速物流通道,有效助力中日韩深化合作。

一是深化与日韩港口的合作。充分依托青岛口岸多式联运功能优势,深化与日韩港口的合作,搭建定时开航、定时靠港、定时交货的中日韩“绿色快航”海上通道。

二是推动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发挥山东港口日韩航线密集的优势,抢抓青岛“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体验中心投入运营机遇,为电商企业提供“端到端”全程物流服务,打造中日韩跨境商品区域集散中心。

三是推进大宗干散货的国际中转。加强与日本伊藤忠等贸易商的合作,加快打造以青岛港为中心、辐射日韩的大宗干散货国际中转网络,推动更多大宗干散货由青岛港向日韩中转。

四是加强“四港联动”。依托威海作为面向日韩开放“桥头堡”的优势,加强威海港与威海空港、仁川港、仁川空港的“四港联动”,实现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全面畅通面向日韩的物流通道。

《财经》:据我们了解,内贸业务目前在山东港口业务的比例并不高,未来以山东港口青岛港为龙头,发展内贸业务的规划有哪些?怎样推进港口的辐射能力,打造融合港口、物流、金融、贸易等生态圈?

霍高原:山东港口当前是一个以外贸为主的港口企业,但实际上我认为内贸业务潜力巨大。以山东港口的广阔腹地沿黄流域为例,沿黄九省区人口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3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四分之一,拥有广阔的内需市场。山东港口发力提升腹地辐射能力,今年以来发力建设中国北方生活资料分拨中心,打造“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生活资料运输格局,致力于繁荣全国消费市场。

今年以来,在疫情背景下,山东港口对接国内需求,新开通3条冷链生活资料东南亚快速航线,东南亚水果、冰鲜等4-5天即可到达青岛,然后依托物流枢纽优势进行快速分拨配送。同时,还打通了冰上丝绸之路;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连接吉林珲春,开启了中国北方第一条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

未来,山东港口还将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能,把产业链、供应链的需求更好地对接融合,助力各种制造要素、商贸要素、消费要素的有机对接。抢抓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区、国家物流枢纽等战略叠加赋能机遇,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全国重要港口及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通过临港产业、跨境电商等港口枢纽产业的发展,加快与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平台经济、枢纽经济,打造以港口为枢纽,融合物流、金融、贸易等的生态圈层。

《财经》:愿景值得肯定。前不久我们《财经智库》专家一行对青岛港进行了调研,看到青岛港已经建成了全自动的智能无人码头,这对你们的生产效率提升效果如何?

霍高原:与传统人工码头相比,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提升30%,人工减少80%,自动化程度超过鹿特丹港等世界级港口。码头平均装卸效率由开港时的24.2自然箱/小时提升到36.2自然箱/小时,最高效率达到44.6自然箱/小时,比国外同类码头高50%,是首个超过人工码头作业效率的自动化码头。外集卡在港周转时间由30分钟缩短到13分钟,比人工码头缩短时间50%以上。

《财经》:那么未来对于整个山东港口的港口自动化、智能化有怎样的规划?

霍高原:5月19日,交通运输部批复山东港口作为全国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并提出了“出经验、出成果、做示范引领”的要求。山东港口正加快由山东港口的智慧化向智慧化的山东港口转变,推进运营数智化、服务便捷化、联通接口化、生态联盟化和发展低碳化,打造无人自主智慧和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化港口,实现从局部自动化到系统智能化再到全面智慧化的转型升级,实现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数字化信用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港航共享经济生态圈层。

实现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财经》:作为区域和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的公共服务平台,山东港口怎样助力城市发展?

霍高原:青岛、烟台、日照、潍坊、滨州、东营等临港城市皆是因港而生、凭港而兴,港口的发展影响着临港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临港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基于这个认识,山东港口成立不久,就将港产城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与全省16个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临港产业、链式物流园等项目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以青岛市为例,作为唯一注册在青岛的山东省属企业,山东港口深度融入青岛“十五个攻势”,以港促产、以产兴城,实现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一是发挥港口陆海双向枢纽作用,助力青岛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目前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198條,稳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并实现亚、欧、非、美等全球各大地区全覆盖。陆向,会同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集装箱海铁联运总数达到54条,内陆港总数达到18个,搭建起打通“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联运大通道。

二是不断丰富现代海洋服务业内涵,助力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围绕港航做大贸易。发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等政策赋能优势,开展保税原油混兑、保税船供油、矿石混配、大宗商品集购分销等贸易业务,建设全球“矿石超市”“原油超市”,着力打造一流的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围绕贸易发展金融。积极参与组建陆海联动发展基金,做大提单融资、货物融资,加快实现港口上下游产业链金融服务全覆盖。

三是加快港产城融合,助力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推进大港港区转型,打造国际邮轮港城。与市北区共同设立青岛环海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推动国际邮轮母港区土地一级开发。青岛港与山东港口邮轮文旅板块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区二级开发建设,加快推动港区商业开发进程。推进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打造临港产业聚集地。抢抓董家口港区正式开放机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着力推进磨矿、球团、粮油加工等临港项目落地,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四是聚焦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助力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成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自动化”技术等6项科技成果,制定《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2020年)》,桥吊单机平均作业效率保持在36自然箱/小时以上,最高效率达到44.6自然箱/小时,全面超越传统人工码头,为自动化码头建设提供我们的探索。

对标国际先进港口转型

《财经》:青岛从顶层设计提出了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目标。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在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方面,山东港口青岛港做出了哪些努力?

霍高原:近年来青岛发起“十五个攻势”,其中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等攻势与港口息息相关。山东港口青岛港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积极融入相关攻势,服务青岛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由门户港向枢纽港转型。实施船公司总部战略,持续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目前,航线总数达到198条,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2019年8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全球港口连通性指数,青岛港列全球第八、中国第四。

二是加快由物流港向贸易港转型。联合保税港区、黄岛海关成立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创新发展业态,集聚贸易要素。加快打造全球“原油超市”。今年以来,推动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期货原油交割业务先后落地;船供油业务实现外锚地加油等新突破,1月-9月累计完成205万吨,同比增长30%;接卸贸易油1960万吨,同比增长57.8%,为青岛增加外贸额18.5亿美元。加快由传统的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

三是加快金融要素集聚。不断提升资本证券化程度。青岛港201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9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实现“A+H”双轮驱动。2019年,上市公司净利润位居全国上市港口第二位,净资产收益率位居全国上市港口第一位。大力发展金融业务。逐步形成由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保险经纪、商业保理等多个板块组成的港口金融生态圈。出资1.2亿元参与设立青岛市科创母基金,助推青岛风投创新中心建设。

四是加快建设中国北方邮轮中心。推进邮轮产业发展,荣获全国“邮轮港口——最具成长力”大奖。提速邮轮港区开发,全力推进邮轮母港启动区的开发建设。强化项目招商,与山东港口邮轮文旅板块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区二级开发建设,加快港区商业开发进程。

五是加快建设国际化进程。与全球25个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成为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中仅有的两家港口会员之一。管理运营、投资阿联酋阿布扎比港、意大利瓦多港、缅甸皎漂港等海外港口,持续提升山东港口在全球港航界的地位。

《财经》:听起来相当的振奋人心,目前是否存在不令人满意的地方?

霍高原:当然。首先,集装箱航线不足、中转不强。与世界第二大中转港、东北亚第一大中转港相比,青岛港在航线、中转比例上还存在明显差距。

第二,口岸便利化程度有差距。釜山港自贸区实施“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政策,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实现了自贸区内国际中转货物的自由流动。相比之下,青岛港围绕港口生态圈、价值链建设不足,增值孵化能力仍然非常薄弱。

第三,高端航务服务较弱。目前与上海、新加坡、伦敦等标杆航运城市相比,青岛的现代仓储物流、商品交易、航运代理、金融保险、船舶管理、海事仲裁、电商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财经》:你认为什么样的港口才可以称为“国际一流的海洋港口”?

霍高原:去年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部委印发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评价指标包括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五个方面。瞄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目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山东港口锚定了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产城融合港、金融贸易港、邮轮文旅港“五个国际领先”的发展定位,“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不断破题一流港口建设的新机制、新路径。

面向未来,山东省港口集團将对标国际一流港口,到2025年计划投资2600亿元,货物吞吐量确保达到16.5亿吨、力争达到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确保达到3700万标准箱、力争达到4000万标准箱,力争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社会贡献等方面实现翻番,努力成为“港通四海、陆联八方,口碑天下、辉映全球”的国际知名港口运营商。

猜你喜欢
青岛港港口山东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首航青岛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青岛港的“无人”奇迹
港口上的笑脸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惠东港口
青岛港上半年净利实现两位数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