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李慧
(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在教育部将分3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的背景下,三亚学院 推进“三度”课程的建设项目,其主要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推动课程饱和度、深度和学业紧张度建设,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上课专注程度。下面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的三度改革为例。
该课程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开设在大二第二学期。先修课程为《展览策划与文案写作》。课程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角度分解了节事活动的策划、运营与管理,帮助会展专业学生理解活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和常用技巧,培养学生掌握活动策划、 活动营销和活动管理执行等专业核心能力[1]。同时,课程补充了新媒体新技术在活动创意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活动策划、活动筹备与活动运营管理4 个部分。课程通过分解活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详细介绍了会展活动的启动、策划、执行和评估的全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培养目标:思维方式:(1)项目管理思维,即按照做项目的方式用更严谨、更全面、更系统地方式去完成一个事情,而不是光凭感觉和经验。课程以活动项目为导向,综合运用创意策划、科学调研、项目分解,活动营销、进度管理等项目流程完成各知识模块的学习[2]。(2)创新思维,在项目设计、场景布置、宣传推广、用户体验等各方面培养创新思维。(3)专业方法:任务分解法(WBS),能够利用项目管理中树状图或者齿状图对大型活动项目的任务进行分解;甘特图法,对照任务制作甘特图,对项目进度进行管理和监督;关键路径法,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4)专业技术:首先是策划技能,该课程培养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和资源整合能力进行活动创意策划,能够独立策划常见的会议和节庆活动方案;其次是营销技能,善于挖掘活动的核心价值,并对活动产品进行有效包装和宣传推广,熟悉并运用有效的活动赞助渠道。最后为办公软件应用技能,熟练运用Excel、Word、PowerPoint 等Office 软件。同时兼具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富有团队精神,较强的执行力,能够独立进行节事、会议等活动项目操作。
对该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根据活动管理知识体系(EMBOK)内容进行学习。课程分为五大模块,30 个知识点,具体如下:(1)研究策划:行业研究、市场调研、财务预算、利益相关者理论、策划、决策分析;(2)计划:时间、财务计划、人力资源、环境组织、特殊活动、战略;(3)组织筹备:供应商、市场营销、广告传播、赞助、物流、财务控制;(4)现场管理:场地、服务、沟通、设备管理、技术、风险管理;(5)事后工作:项目评估、活动总结、数据处理、新闻跟踪、投诉管理、质量改进[3]。
2.2.1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追求项目成果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实践掌握系统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选取的项目包括校企协同合作项目,学生创意思考自创项目或者教师根据地方会展特色拟定主题项目,内容包含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该课程以策划组织一个会展节事活动为主线,贯穿课程的知识体系,从调研到评估,培养学生设计、策划、分析、营销、组织、执行及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2.2.2 角色教学方法
角色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或设置一个或多个认知角色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在教学中,这样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角色的设定应结合学科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角色的扮演一方面改变了师生的传统关系,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2.2.3 合作互动方法
合作互动是“项目制”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形式为:让学生在分组形成项目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从讨论中掌握新知,学会学习。合作互动的基本要素是: 积极的相互配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2.2.4 自主探究方法
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情境,促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去认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首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定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实践应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其次探究过程中应设置一定的阶梯和难度,否则将会使学生畏缩不前或索然无味。最后是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逐渐形成一种体验成功,自我激励、树立自信,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
2.2.5 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行为、 实践为目标导向的体验式教学形式。通常通过创设一个与真实工作场景相仿的情境,教师根据任务需求和学生特点来分派情境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扮角色的相应任务,最终通过教师的总结点评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稳固已有的技能和能力。
课程采用王春雷编著的《活动管理原理、方法与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以《事件协调》(徐德忠、王永嘉译)、《活动管理知识体系(EMBOK)》(王春雷著)等教材作为辅助教学材料,教学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制教学,即以策划组织一个完整的会展项目,将各知识点融入其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课后实践,对遇到的知识困惑或问题进行解决,逐步帮助学生吸收,最终达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具体选取部分章节作为案例设计如表1 所示。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各阶段知识点的掌握,此外对于学习结果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认定,即考核方式为: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核方式调整如下。
第一,学习过程考核。加强平时的学习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情况。学习态度主要通过出勤率来考察; 课堂参与则考核学生课堂发言、演讲、对方案进行点评以及参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情况[5]。
第二,阶段性成果考核。该课程将安排9 次项目作业,对阶段性学习结果进行考查,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项目作业要求小组成员积极讨论,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并对每次项目作业进行汇报,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评分。
第三,校企评分相结合。对于项目最终成果形成具体方案并进行展示,由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综合评定,将学生纳入考核主体,要求其中一组展示方案时,教师评委与其他小组成员必须对这组进行点评、打分,并提前设置打分的依据。这个评分方式将教师的监督转化为学生间互相监督,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知[6]。
表1 部分章节课程教学设计
表2 课程学习形成性考核
根据考核方式的调整,成绩评定比例如表2 所示。
综上所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更新的过程,不仅需要对课程知识点的有效把握,更需要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面对应用型学科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不停地总结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