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绿军装

2020-11-12 04:05:29袁广才
连云港文学 2020年4期

袁广才

今年8 月1 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 周年纪念日。我想撰写此文与战友们、同事们共分享。我一直认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男人,一生中如果不曾有过参加人民解放军的经历,总是件憾事。命运很宠幸我,让我没有留下这份遗憾。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带着实现军人的梦想,身穿崭新的绿色军装。胸前佩戴着鲜红的大红花,告别了父母,告别了老师和同学,告别了亲朋好友,也告别了那座生我养我的小城镇,来到了济南军区68 军203 师的新兵团参加为期3 个月的有关军人知识学习和军事训练等。

迈入军营大门,一切都是新奇的,我刻苦学习军人须知,积极参加训练。练步枪射击时胳膊肿了,虽然这样我心里特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步枪射击考核时,9 发子弹弹无虚发,且都在9 环以上(其中有5 发得了满环—10 环),在全团333 名新兵中,我的射击成绩名列前茅;练队列时脚又练肿了;浑身的酸痛,让我夜间卧床睡觉都比较困难。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我咬牙忍住伤痛,硬是一声没吭,再看看身上崭新的绿军装,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那年3 月,我被挑选到原济南军区68 军英雄连队(朝鲜战场上奇袭白虎团的连队)当兵。我虚心地向战友学习,刻苦训练,在首长和战友们的关怀、帮助、支持下,我进步比较快,入伍后不到半年就加入共青团,2 年后的8 月1 日上午,使我终生难忘的是,在庄严的党旗下,我神圣地举起裂满血纹的拳头……

回忆在部队的岁月里,有许多东西至今使我仍记忆犹新,一年冬天,轮到我们连队看炸药库,记得那天夜里,西北风呼呼地刮,天正下着鹅毛大雪,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我参军后第一次去距连队1 公里外的团里炸药库单独站岗2 小时(晚上10 点至深夜12 点),当时我很紧张,心里也很害怕,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硬着头皮对完口令上岗。这时西北风越刮越大,总有八、九级,不一会我浑身被冻透,手脚冰冷,于是我就冒着大雪在炸药库四周小跑,边跑边关注周围的动静,难熬的深夜2 小时值勤任务终于顺利完成。当我向连队方向返回时,离我不远处有声响,我回头一看,并大声喊“谁!!”,“是我!”“啊,班长”。原来我站岗时,山东省菏泽市籍杨培信班长在离我不远的暗处保护我,当时我激动地紧紧握住班长的手,连说“谢谢您班长!您白天还患感冒发高烧,您还来……”班长很平静地对我说:“我们抓紧时间回连队吧,明天还有军事训练任务呢。”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我们有线电通信兵主要训练科目有射击投弹,被复线放、收,徒手攀登9 米以上的电线杆,架空明线,负重越野(60 公斤及以上),装、拆、修磁石交换机(箱)、电话机,负荷游泳(20 公斤及以上)等。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徒手攀登电线杆训练时,教员先给我们反复做多次示范动作,轮到我攀登9 米高的直径30公分的电线杆时,我用了15 分钟也未蹬上去,其中有1 次我上了3 米多高,一不小心从杆上掉了下来,幸亏杆下事先放了些沙子,我没有摔成重伤,但走路时很痛,打针、吃药一个星期后,我又带伤痛坚持参加训练。班里当时有12 名战友,其中和我一起来的有3人,他们年龄比我大三、四岁,个头比我高(我当时年仅15 岁,身高1.53 米,体重不足50公斤),他们学这项技术比我掌握快,常受到教员表扬。于是,我虚心向他们学习,决心要尽快提高技术水平,说干就干,我早上早起点,晚上晚睡点,节假日(星期天)很少休息,经过苦练,不到一个月,9 米高的电线木杆,徒手攀登我仅用了7.1 秒钟就能在杆上进行作业,受到了连首长嘉奖,并被挑选代表我们团参加师里组织的近百人比赛,荣获第2 名。

如今,我已告别军营加入邮政大家庭多年,不再穿着那套充满生机与活力草绿色军装,不再迈出那英姿飒爽、铿锵有力的军人步伐,不再扛起那肩负重任、保卫祖国安宁的钢枪。可是,军人的经历却常常让我激动和怀念。我终生不会忘记,军人那种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战斗精神,那种雷厉风行、挑战自我的胜利精神,那种不畏艰难、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那种永不服输、舍我其谁的拼搏精神。

军人都晓得,只要当过兵,军人所独有的阳刚之气便会渗入到他的血液之中。因此,军人所独有的积极心态永远都会存留在我的灵魂深处。可以说,那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时刻激励、鞭策着我做好邮政分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让我在各个邮政岗位创先争优,且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因为我身上始终穿着一件隐形的绿军装。